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敏感对于记者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记者新闻素质的中心,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详细的论述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深层含义,以及作为一名记者怎么样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以理好的做好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红袖 《成长》2005,(11):44-45
他曾经为他的高中学历苦闷,但他用对新闻的热爱和坚持成为了北京《法制晚报》里唯一只有高中学历的记者,他就是赵明夫,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新闻线人到新闻记者的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如何从平凡的日常琐事之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从怎样的角度去构筑新闻素材,这是许多新闻界人士深感困惑的事,但也是新闻工作者所必须炼就的一项基本功。对此,蒋剑翔先生在他的《拎出新闻眼》一书中对此作了甚为详细的剖析与论述。拎出“新闻眼”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常有这样三条:一是要精心确定报道选题;二是要反复提炼新闻主题;三是要关注民生,反映百姓呼声。  相似文献   

4.
鲁珀特·默多克(生于1931年)是一名杰出记者的儿子,他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小报《阿德莱德新闻报》。由此,默多克创建了一个在三大洲出版了80多份报纸和杂志的国际媒体帝国。在其年收入为14亿的新闻集团的扩张过程中,这位强势的媒体巨头以其新闻耸人昕闻的特性迅速获得评论家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求学》2023,(15):49-51
<正>“理科590分报新闻学?你会崩溃的。”“别报新闻学,你闭着眼睛在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摸一个都比新闻学好。”“如果我是家长,这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然后帮他报个别的。”2023年6月,“考研名师”张雪峰的这些观点引发热议,新闻学专业一时冲上风口浪尖,一部分人还将视线转移到了新闻行业。  相似文献   

6.
龙静 《新读写》2008,(6):23-23
最初知晓“巴金”二字,是小时候从电视新闻里。那时每年的固定时间,新闻中都会播政府领导到医院探望他的新闻画面。  相似文献   

7.
新疆日报记者朱必义,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在新疆日报工作至今。 17年来,他跑遍天山南北 86个县市、雪山、大漠、草原,包括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都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 6次获新疆新闻一等奖, 2次获中国新闻奖 (二、三等奖各一次 ), 1997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1998年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  西北边疆,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多民族聚居,语言不通,诸多艰难。和内地新闻工作者相比,在新疆当一名记者,要想有所成就,除了吃苦精神外,在新闻采访,写作上还必须适应特定的区情、民情,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巧,方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以下是朱必义根据在新疆 17年新闻采写的经验写下的若干体会,相信对各地同行,尤其是初学新闻者会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大凡新闻都是有导语的。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独有的结构语言。写好新闻导语,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立片言以居要”([晋]陆机),“凡起句如爆竹”([明]谢榛),人们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万事开头难”。新闻导语虽然简短,但却不是那么容易写好。西方媒体的领导认为,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帕特)·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对了方才罢休。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证明,许多学识渊博的名记…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9,(11):16-17
一天,乐乐从学校回来,一口气向爸爸报告了学校里的十条新闻,还告诉爸爸,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一位农民从外地打工返乡,乘车赶往自己的老家。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地方,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发热、咳嗽,从新闻中他看到过“非典”症状的宣传,联系自己的症状,心头便是一惊。  相似文献   

11.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是我国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该文提出的新闻定义,几十年以来不断成为讨论的话题,至少在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内部,形成了围绕事实工作的良好传统,这一点是陆文的功绩。他的文章能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恐怕他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原因在于当时真正研究新闻的人很少,文章也很少。少.也就得以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不良文风是新闻领域中的一大痼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不良文风的批评、批判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之中。当前,存在两大类新闻不良文风:存在已久的不良文风和后起的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另类不良文风。后者在新媒体语境中频频出现,其具体表现是:复制他作,冒充自制;不加核查,以讹传讹;基于主观,加以妄断;发泄情绪,任性而为;网络语言,胡乱使用;标题党盛,耸人听闻;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浮夸自大,甘于自欺。后一种不良文风对前一种不良文风客观上是有影响的。改进新闻文风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理性自觉,思想上高度重视;二是明了具体目标,作出切实努力。应双管齐下,使新闻文风的情况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开创者,而他的革命历程可以说是从创办刊物《湘江评论》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几十年来,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一直关注着新闻工作,并以大量的新闻实践和精辟的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4.
帕克具有很深的哲学教育背景,他始终追求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帕克从哲学视角研究新闻的论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知识形式的研究中,他认为新闻是介于"熟悉的知识"和"关于的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兼具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维的特点。这种特性决定了新闻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留下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人格的力量。 ——作家迟子建 那天天色阴沉,那个噩耗是我偶然从“新浪网”新闻中获悉的。  相似文献   

16.
查尔斯·蒂梵尼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他并没满足家里的那几个磨坊,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他终于开起了一家自己的珠宝行。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美国铺设在大西洋底的一根越洋电缆,因为年代久远而破损,需要更换。这样一条在大多数人看来普通的新闻,在查尔斯·蒂梵尼的脑子里,仿佛划过一道亮光。他在想,这是一个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很可能帮助他。于是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用尽积蓄买下这根报废的电缆。  相似文献   

17.
23岁那年,他进入新闻行业。由于对画面和拍摄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悟性。他的作品总是剐具一格。26岁这一年,他已经在新闻业崭露头角。甚至有人说,他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师者,范敬宜     
<正>编者按:他,是范仲淹第28代孙,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官至正部。然而,在清华学子心目中,他不是"院长",也不是"总编",更不是"正部高官",而是位和蔼可亲的"范爷爷"!他,就是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2002年,他以71岁高龄担任清华大  相似文献   

19.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向父亲报告幼儿园中的新闻,并告诉父亲,他有一个重大发现。 “什么发现?”父亲漫不经心地问。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杰出的新闻工作。他一生对新闻事业情有独钟,创办了6刊1报,在没有言论自由的黑暗年代他立足于大众立场,从实际出发,以推动化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只有事业的热情,绝无个人的野心。新的社会制度赋予了邹韬奋先生为大众办报的思想以全新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贴近”报道原则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