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摄像镜头)出图像,以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口头报道.这种报道真正做到了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较好地发挥了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是目前各级电视台对重大或突发性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以"马航事件"此类突发事件、进程中事件和悬疑事件三个维度定义"马航失联"的新闻事件,并着眼于探索三个维度下新闻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殷宝刚  李莎 《青年记者》2007,(18):30-30
新闻报道不仅是在传播新闻,而且不同国家的新闻报道也承担着传播本国文化的使命。我们对东西方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能够看出东西方在新闻观念、思维方式和表现风格上的差异,这是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途径之一。东西方新闻报道比较2000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和美联社同时对"朝韩离散家属短暂团聚"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天天630》栏目的重要特色,就是"会讲故事"。这主要体现在其新闻报道中,把普通百姓作为新闻的主体,突出新闻事件中的细节,注重叙事方法和新闻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新闻的精确度,把新闻中可以量度的要素报道得更精确,把新闻中可以突出特点或主题的细节报道得更具体,这就是新闻的细化处理。它包括时间、地点的细化,数据的适度精确,人物的身份介绍和特点描述以及事件进程中的细节描绘。细化处理在现今的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每一张报纸上每一晚电视里都有经过细化处理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提出:"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1]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既强调了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性,又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传媒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8.
杨琨 《声屏世界》2012,(3):41-42
"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的总称。"①高质量的现场出镜报道,可以强化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视性和现场感,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记者出镜这一报道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益娇 《东南传播》2014,(10):130-131
受地域限制,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题材重复,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困境?本文从重大事件报道、同一事件报道、典型事件报道、热点事件报道中新闻资源的挖掘和拓展入手,多方面探讨城市台民生新闻如何多重开发新闻资源,提升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1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等特性。新闻摄影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  相似文献   

11.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1,(9):140-142
灾难新闻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从南平电视台对“郑民生事件”、“南平泥石流事件”等灾难新闻的报道,大体可以看出国内地方电视台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电视台灾难新闻报道的多重维度,旨在为地方电视台做好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卢娟 《传媒》2017,(19)
近年来,弱势群体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社会公众关注,最终引发社会救助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景观,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新闻救济".本文以"偷鸡腿妈妈"事件的相关报道为例,论述了新闻救济现象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并提出新闻救济现象的不足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搜集凤凰网发布的关于"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的相关报道后,对全部新闻文本进行分析,结合框架理论的相关内容,从新闻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剖析网络媒体对事件发展的评价、态度和看法,进而得出新闻报道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为例,浅析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新闻报道主观倾向性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并透过这一现象提出应对此类报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淼 《青年记者》2008,(14):82-83
有别于普通新闻报道,教育新闻更像一首"四季歌":开学,放假、中考、高考……许多教育事件都是在既定时间既定人群发生,缺少理论层面上的新闻要素.如何能够历炼出一股超越平凡的力量,让教育报道出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的南方冰冻雪灾、"3·14"西藏拉萨事件、"5·12"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视阈、以新闻传播类16种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为研究范本,爬梳并探讨我国突发事件的报道方法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新闻报道能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李丁宁 《记者摇篮》2006,(11):51-5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面对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较之影像新闻,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采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哪些事件可以当做新闻进行报道,哪些可以作为重点事件来进行报道。此外,新闻采编还需要明确新闻报道的角度,因为新闻报道的角度会影响大众对报道事件的看法,因此,角度的选择对整个新闻报道来说极其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新闻采编工作角度的介绍进而探讨其创新措施,仅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杜新华 《新闻窗》2009,(3):113-114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历史情况和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等,是新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善于使用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通过细说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可能凸显出新闻事件的特殊价值,从而使新闻报道的个性特征更强烈,新闻主题的意义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