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讲的一个故事。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弓满则折,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先哲们从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孔子没有在课堂上反复灌输、时常忠告:谦受益,满招损。带领学生走出学堂时偶然发现欹器,孔子领会了它揭示的深意,也发现了教育学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也就是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说“卮”     
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其种类不一。有底下有孔的漏卮,其外泄的特性使“漏卮”一词成了利权外溢的象征。还有一种侑卮,也就是所谓的欹器,这是一种“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苟子&;#183;宥座》)”的酒器,古代帝王用它来戒骄戒满。而由于它的随物而变的特性,又使它染上了随和人意,毫无主见的含义。原出于《庄子》的“卮言”一词,比喻无主见之言,一直用到今天,常作为对自己作品的谦称,含有“漫谈”之类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3)
荀子《宥坐》篇中曾讲过孔子参观欹器的故事:欹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的,水装得不空不满时是端端正正,一旦满了就要倾覆。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孔子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乃喟然叹道:“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研究欹器这一种失传古器,识读古文,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之美,同时,探究它的奇妙背后的物理原理,进一步设计并制作出它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历史文化欹,音qi,意"歪斜",欹器是古时一种灌溉的汲水罐器皿,但有一种奇妙的特点——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译意为:空时身形歪斜,倒入中量水时身形自然端正起来,倒满水时器身突然翻转将水倒出。"欹器"最早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宥  相似文献   

6.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欹器满覆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8.
焦稳婷 《学周刊C版》2010,(12):144-144
欹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欹器的原理对于高中物理“重心”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本文中,我做出其模型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一、记叙文为什么应该有“转折” 1.“转折”起波澜。文人画士有一种审梅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写记叙文和文人画士养梅一样,忌太笔直,忌太端正,有时也忌太稠密。总之,记叙文喜欢的是一种波澜,形成波澜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折。这正如一张尺牍有限的山水画卷.如果里面只画着一座平顶山,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词意和力学角度对欹器和半坡尖底陶罐进行研究,认为半坡尖底陶罐是欹器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对欹器的构造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教学《病梅馆记》时,感慨颇多。文中写江宁、苏州和杭州都盛产梅。文人画士有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君子却托人暗示卖梅者。要“斫其(梅)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联想到当下中学生的写作.他们的写作不也都是被框于盐中.被棕绳捆绑的吗?他们不也都是有待“纵之顺之,毁其盆,(重)埋于地,解其棕缚”的病梅吗?  相似文献   

12.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是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听抨击的某些文人画士(隐指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对这个标准中的“以”字,不少高等院校和省市教育部门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都把它解作“认为”、“以为”或“把”、“拿”。上述两种解释,都是“以”的常用义。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屡见不鲜,而且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之  相似文献   

13.
我的喃喃     
一个“月明云淡露华浓”的宁静美好的夜晚.可我却“欹枕愁听四壁蛩”,心绪零乱,难以入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16.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惯性”——是物体保持自己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想改变的一种性质.它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是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过程、任何地方都具有的、永远不会消失的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和物体“与生俱来”,与物.体“同生死、共存亡”.  相似文献   

18.
构造法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常常在你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给你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它能使一些看上去很吓人的题目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下面我就以一些题目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经常写作的人都知道.当你用Word写作的时候,常可以看到在下面状态栏上的左边显示着这篇文章的总页数和当前的页数。如果你不小心把它弄丢了的话.可“打开菜单上的“工具→选项”,在打开的。建“选项”窗口中,从“视图”中找到“状态栏”.在它前边打上对钩.按“确定”按钮退出后就可以找回来了,  相似文献   

20.
与圣贤对话     
常浩杰 《河南教育》2009,(11):40-41
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寒钟同学社的同学纷纷在晨光中打门:书本,大声朗读罔学经典名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暴虎冯河,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