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2012,(21):64-67
瓯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早期青瓷窑,其与越窑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烧造工艺跟越窑相近。从胎质看,越窑、瓯窑都属灰白胎,但瓯窑胎色较浅,越窑胎色为青灰色或青黄色。从色釉来讲,二者也较为相近,都是青色釉,瓯窑早期多为淡青色,部分也有青中泛黄和青绿色,而越窑釉色偏深。造型上,都有碗、壶、盘、罐、杯、砚、熏炉、唾壶、虎子、灶、簋、鐎斗、鸡笼、谷仓、盏、盏托等器型。纹饰上,两者各时期的纹饰风格也较相似。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丽文 《收藏》2006,(3):64-65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此地古属瓯越地,史称“东瓯”,故瓷窑称瓯窑。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到元代即衰亡。晋代潘岳的《笙赋》中有“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ling)”之句,所指“缥瓷”可能就是对瓯窑青瓷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叶茂钱  蔡民生 《收藏界》2013,(10):64-68
一、瓯窑的历史沿革 瓯窑历史悠久。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浙江的温州、永嘉、瑞安、乐清、泰顺等地就出现了原始瓷。六朝时期,瓯窑得到了迅速发展,制瓷技术提高。瓯窑制瓷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趋成熟,生产工艺达到繁盛。从出土遗留瓯窑器物看,两晋、唐、  相似文献   

5.
杨丽亚 《收藏界》2012,(2):59-62
南宋官窑最早记载见于《垣斋笔衡》:"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北宋官窑就是汝窑,  相似文献   

6.
孟耀虎 《收藏》2007,(11):70-71
临汾古称平阳,平阳窑在今临汾龙祠、峪里一带,窑区范围较大。平阳窑在早期文献资料中未见记载,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记述:“平阳窑,在山西平阳,宋时所建。其胎与釉皆白中闪黄,微具土色,而制皆仿北定居多,故又称日土定。平阳真者,其胎之色纯似黄土,其质在半瓷半瓦之间;其釉光而且润,细而发黄,多有蛇纹开片。”许氏所说平阳窑白瓷的胎釉之色和今天的考古发现相近,  相似文献   

7.
赵幼强 《收藏》2006,(5):107-107
浙江是举世闻名的瓷器发源地和青瓷主产区.迄今已在全省范围内发现商至清代古窑址1700余处。在历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浙江省博物馆采集、积累了各个窑系大量的珍贵瓷片。经过多年筹备.浙江省博物馆创建了浙江古窑址标本中心。标本中心既是全省古窑址的收藏、整理.展示中心.也是科研与信息交流中心。其展示面积500平方米.展柜90多个.分越窑、龙泉窑.瓯窑.婺州窑、南宋官窑、其他窑口等几个区块.以时代先后作为纵线序列。展览以绍兴富盛.萧山进化窑址出土的印纹陶.  相似文献   

8.
林华东  陆玲玲 《收藏》2008,(12):50-56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而最早烧造青瓷产品的窑场就是越窑。越窑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规模最大,烧造时间也最长,其窑场主要分布在绍兴和宁波地区,因而可以说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於祖强 《收藏》2007,(3):46-48
晚唐至北宋时期,青瓷遍及浙江台州各区,是台州青瓷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黄岩沙埠乡窑群是晚唐至北宋时期台州越窑系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伍秋鹏 《收藏界》2013,(9):61-64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烧制贡瓷的瓷窑有浙江越窑、龙泉窑、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邓窑(内乡大窑店窑)、陕西耀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窑等。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瓷业发达,窑场众多,从现已发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涂师平 《收藏》2012,(17):50-59
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瓷窑体系,是汉六朝时期中国南北瓷业的"领军"窑口,唐时乃为六大名窑魁首,制瓷技艺影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亦是人类制瓷技术全面成熟的标志。浙江宁波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宁波市慈溪上林湖区域更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唐宋时期朝廷先后在上林湖设立"贡窑"和"置官监窑",大量烧制"秘色瓷"。所产秘色瓷被历代王朝纳为宫廷用瓷,所制青瓷除行销全国各地外,还通过"海  相似文献   

13.
叶碧泉  杜文 《收藏》2007,(12):73-75
龙泉窑是享誉海内外的青瓷名窑,烧造历史从五代至清代,窑业虽历经兴衰,但从未间断过。龙泉窑以其独有的梅子青、粉青瓷器闻名于世。五代、北宋龙泉青瓷与越窑相似而又有自身特色,南宋龙泉青瓷以简洁、优美的造型与如玉似翠的釉色著称,元明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造型多变。在龙泉窑各个窑区中,最能代表龙泉釉色之美的是大窑,最能代表五代、北宋龙泉窑工艺水平的是金村窑,最能代表哥窑、官窑风格的是溪口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能代表元明时期龙泉窑纹饰之美的安福窑的真实面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志军 《收藏》2013,(3):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  相似文献   

15.
高启新 《收藏》2011,(7):67-67
这件东晋青釉褐彩牛形灯,1956年出土于浙江瑞安市丽岙的一座东晋升平三年(359年)古墓,后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作为一级文物和瓯窑的代表作,它的身影常出现在国内的重要展览上,并被印入画册广为宣传。在讲到瓯窑瓷造型,讲到中国取火照明用具的历史时,这件牛形灯屡屡被作为范例加以引用。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1,(4)
源浩艺术博物馆陶瓷研修班依托馆藏上万件官、民窑标本设立,以北京出土的景德镇窑瓷片为主,窑址出土瓷片为辅,涵盖钧窑、定窑、越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德化窑、龙泉务窑及河南青瓷、高丽青瓷等十几个窑口的瓷片。特别是近百件景德镇民窑绝对标准器(干支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言及"南青",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越窑。毕竟,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成就,尤其是两个高峰期:汉晋时期、晚唐至北宋中期。在这两个高峰期之间,也就是六朝至唐初(5~7世纪初),是越窑的发展低谷。地处湘江沿岸、掌握了青瓷烧造工艺的岳州窑与洪州窑迅速崛起,成为了这一时期南方  相似文献   

18.
王志军 《收藏》2013,(5):138-140
越窑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陶瓷发祥地,首先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越国。至东汉时期,在绍兴等地已经能烧制出釉层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越窑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心窑场也从上虞逐渐转移到余姚的上林湖地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清纯,与北方的邢窑形成了当时瓷器"南青北白"通行天下的局面,并且进入了宫廷。越窑瓷器以其美若春水的青绿釉色在当时的瓷器中独享美誉。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继续为钱越和赵宋宫廷烧制秘色瓷器和民用瓷器,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延转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  相似文献   

19.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20.
徐青 《收藏界》2012,(7):52-57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温州制瓷业历史悠久,从这一地区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原始瓷器分析,瓯窑创烧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