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志坚 《收藏》2012,(21):124-127
本次玉石展以居家装饰和案头陈设类的玉器为主,从仿礼器的体形较大的青白玉龙凤纹玉尊、八宝吉祥纹的玉壶,到造型独特的鹰熊合卺杯,从仿真造型的玉佛手、玛瑙石榴到各类造型的水晶、石英陈设,从碧玉的玉山子到翡翠的案头插屏,器型十分丰富。这些器件大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用,而多是用于皇家贵族或者达官富商们的摆设或者把玩件。其次是具有装饰性的实用玉器,比如带木质底座的紫水  相似文献   

2.
吴保华 《收藏界》2012,(6):33-33
觚,古时为酒器。明清时期各种质地的觚形器,均用作插花、陈设或者供器。造型多为侈口外撇,腹微鼓,腹径小于口径,胫直底微丰,长度与上颈相若,仿古铜觚式样。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喜爱和热衷于插花艺术的文人,把插花称为"案头清供",置于案头,正符合古人热爱之气氛,令人若得于己,可追古之意趣,廉洁自身。  相似文献   

3.
武贞 《收藏界》2013,(11):28-31
陈设用玉 陈设玉器是专门用来观赏的玉器,是玉器品类中的佼佼者。各种陈设玉器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纹饰繁复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两汉中山王墓出土的陈设玉器,采用圆雕、透雕、游丝毛雕等工艺,设计新颖活泼,纹饰超凡,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的时代风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刘云辉 《收藏》2010,(6):103-11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人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葬玉中新出现的玉衣、玉枕、镶丘漆棺,其用玉数量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人的足迹已至中亚和西亚,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而汉代玉器中狮形带翼玉辟邪的造型,则是明显受到了西亚等地外求文化的影响。作为陈设之用的汉代圆雕玉器,更是率先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另外,汉代由于使用了钢铁制造的琢玉工具,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文房用品是文人们的专用器皿,是供放于案头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玉制文房,更显得高贵、典雅,超凡脱俗。传世的玉文具有砚滴、笔洗、笔架等。  相似文献   

6.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乾隆年间形成了我国古代玉雕史上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除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新增加了玉山子、浮  相似文献   

7.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0):38-42
战国是古代玉璜发展繁荣的一个高峰期,较春秋时期同类器浑圆紧凑的造型和"繁密铺陈,柔和缠绵,稳静而版式化"的构图风格而言,战国玉璜造型则生动多变,棱角刚劲有力,构图活泼奇巧,充盈着强烈的动感与生机。此期制玉工匠推陈出新,创造出一大批"出廓型"、"镂空透雕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赏石之中,崂山绿石似乎是个另类。一方面,它并不具备主流古典赏石瘦、皱、漏、透的造型结构;另一方面,它的赏玩群体似乎主要集中于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这可从其底座样式多为端庄、简朴的"鲁作"可见一斑。崂山绿石产于青岛崂山东麓仰口湾畔,因佳者多出于海滨潮间带,质地主要矿物成分为镁铁硅盐,带有玉质感,故又称为"海底玉"。崂山古石大多色泽静穆古雅,质地厚重缜密,造型端庄朴实,翠面晶莹光润。  相似文献   

10.
案头又堆满了国内外寄给我国名邮学家赵人龙先生的集邮书刊和信件,正好我计划对赵老做一次系统采访,于是打车前往赵老家。赵人龙先生把我迎进了他的卧室兼工作间。室内陈设简朴,窗明几净,最显眼的是书橱和书架。这自然使我想起这种爱书籍、爱干净的习惯可能与爱好集邮有关吧。  相似文献   

11.
许丽丽 《收藏界》2010,(12):115-117
笔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既可使用,又可观赏。"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山房春事》诗句中提到的笔床,即是笔筒的前身。笔筒的真正兴起是在明代中晚期,文人案头设置笔筒,风靡天下。到了清代,笔筒的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致、造型之奇巧,均可称冠于世。  相似文献   

12.
季永 《收藏界》2014,(12):59-62
清代晚期,文人艺术生活化的风气使得文人们对自置文房愈加挑剔和美化。印泥盒向来为文房之必备,晚清景德镇画师们在素白如玉的白胎印泥盒上绘以清雅的浅绛彩画面,再书写诗句题跋,或赠友人,或为自用,实在是风雅之极的事情。收藏不能束之高阁,能收而玩之则为得个中趣味者。近期有缘,收藏到三件浅绛彩印泥盒(图1),虽非名家巨制,案头把玩也觉可爱。  相似文献   

13.
杨玉彬 《收藏界》2012,(4):45-48
两周早期玉璜的肜制与西周中、晚期有所不同。两周早期玉璜的形制直接从商代晚期同类器中承袭而来,两者自然有着诸多共性。如玉璜多为扁薄弧肜体,流行使用龙、龟、鸟等动物作璜体造型。动物的形构简约.强调仿生写实,不讲求璜体造型两侧的对称平衡,璜体两端、内外缘部多根据表现动物彤构的需要而雕琢有扉牙装饰。  相似文献   

14.
颜祥富 《收藏》2007,(6):104-107
红山文化玉器在造型上有其原始性和不规则性,本文运用阴阳文化来解读部分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左右不对称、成双成对不同样,以及部分红山玉肖生器的神态(传神)问题,难免有讹误之处,还请方家批评。  相似文献   

15.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6,(9)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正式成立红山文化古玉神奇的艺术造型,精湛的雕琢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古人类智慧的结晶。研究与传播红山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并应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俱乐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间收藏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将国内外红山文化古玉收藏家、鉴赏家、理论家、评论家、爱好者聚集一起,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开展对红山  相似文献   

16.
王蔚华 《收藏界》2010,(4):51-53
玉器中的玉炉顶造型纹样多种,多为镂空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文献史料中有记载,它是玉器中的一个门类,过去对它的认识还有差异,现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西安博物院藏有明代玉炉顶,现举2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18.
所谓高古瓷,是相对明清瓷而言的,尽管学术界对高古瓷定义及称谓有分歧,但从广义的理解,元代及其以前生产的瓷器统称高古瓷已约定俗成。高古瓷也以其久远的年代,雄浑的造型,如冰似玉的釉质,粗犷的装饰意境,越来越被藏家认知和追捧。  相似文献   

19.
明代玉器总体上看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民间玩玉、赏玉之风日盛。明初玉器风格继承元代,造型上粗犷豪放,做工较严谨精美;中期,玉器雕琢趋向简略,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随着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起,出现  相似文献   

20.
张同宽 《收藏界》2013,(5):34-34
中国玉文化推崇人养玉及玉养人的理念,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新石器红山部落文化时期的玉文化溯源到历经道儒释文化的完善补充,玉从自然精灵成为具有精神追求的华夏族的重要器物。考古推论,华夏始祖时期,玉被认为是上天神灵的食物。早期的玉石是充满了神秘及崇高地位的。到春秋战国华夏文化大繁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