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7年以来,我区构建了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构建的初始阶段,我们遭遇了一些问题:从组织者到组织成员都不认为自己是主角,以组长园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不被大家所认同。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核心:学习共同体之所以缺失主角,是因为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共同体的实质,即什么是共同体,怎样才是真正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作为学习共同体,应该把握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如何以有效的团队学习,达成这些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调整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维度。那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欲做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陈阳升 《课外阅读》2011,(9):295-295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诗经·卫风》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提出:“相见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什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着某一个内容分小组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方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共同体”或译为“学习社区”,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6.
一、对德育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的理解 1.对德育学习共同体的理解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辅助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促使他们持续、努力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习生态学是对学习者及其所处的学习环境、团体或社区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旨在研究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更有价值的知识.在学习生态学中,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从学习生态学视角来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原则和形成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出现的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构成的学研一体的组织。“多元、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既是异质组合,又具有相似性:即以解决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带来了众多问题。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成为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运用以往方法和手段却很难很好地解决问题。对此,我们只能回到教育的具体情境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该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因此,在教学共同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形成的“参与”与“发现”,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例如: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在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后,提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分别加以研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来研究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四人一组,边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边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共同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具有丰富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理念。本文中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课堂内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特性在于:给学习者以归属感和安全感、学习过程的共享与互动、共同体成员的异质性、促进学习是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园际学习共同体是由7所幼儿园组成。当我们向全国教研员们展示学习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果时。有的教研员向作为组长的曙光幼儿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园际间的学习共同体中,作为组长园的管理者和老师们是不是只有输出没有获得?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耽误组长园的发展?”其实,我们自己也曾为此疑惑。  相似文献   

12.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9):17-I0012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什么是历史?”我说:“此时此刻前发生的都是历史。”又有人问:“既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说:“因为历史教育人,现代的人和事可以借鉴历史。”还有人问:“学习历史到底学什么?怎样学?”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历史学科中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征求许可     
《海外英语》2014,(1):29-29,63
目标:学习“征求许可”的英语表达。 想一想:你上次向人征求许可是什么时候,是为了什么事情?上次别人向你征求许可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情?你被拒绝过吗,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你是怎么反应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共同体”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流行关键词,大到“欧盟共同体”,小到班级里的“学习共同体”,我想它的主旨应该是合作与分享.班级中的学习共同体以原有的知识为学习平台,它是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的社会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相容与沟通.在职业教育中,汽车维修这门课程特别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如何在汽修教学中建设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呢?我想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而新课改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如何把课堂变为数学学习共同体?我们提出课堂转型的三个要素: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反思式学习,以此实现课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夏伟婕 《上海教育》2014,(4):126-126
在小学里,“社团”究竟意味着什么?从网上,可以搜索到这样的定义:“小学生社团”指学校内的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通过自愿报名、社团招募,由辅导员参与组建起来的,集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资源共享、技能提升、自主发展为一体的成长共同体组织。可见,即使是小学生社团,它依然强调团体的自由组建、自主活动、社会性体验等特点,和一般成年人所组成的社团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社团成员为小学生,年龄尚幼,能力有限,因此更注重辅导员的组织、引导和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贵员 《中学文科》2009,(18):63-64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应变的能力,其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有所知,具有再认识再现历史知识获取信息处理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家长的眼里,“学习”也许是最重要的。不是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训斥吗?“你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不是玩!”“学习不好,长大有什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一些家长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