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名头:深度语文、诗:意语文、生命语文、心根语文、绿色语文、青春语文、本色语文、简约语文、自觉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提示: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育界,许多人认为语文知识中“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1]。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本文拟探讨其意义、价值。研究语文知识于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价值,即研究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能否满足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需要,这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嗜好语文显得多么重要。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就我个人而言,我重点从阅读这一领域来升华孩子的语文素养。一、通过阅读教学,深化语文素养;二、通过美文积累,净化语文素养;三、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杨道麟 《天中学刊》2011,26(6):136-138
语文教育的严重偏离根本宗旨、浅尝辄止文本内容、本末倒置实践操作等偏差的出现,说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使语文教育抹去了本色,使语文教育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因此,语文教育理论既要把握并分析语文教育的实践问题,又要转变语文教育的研究方式并实施语文教育的田野作业,还要解构语文教育的研究话语并形成语文教育的新话语形式,更要与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合作并构成语文教育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吴德宝 《成才之路》2012,(25):31-3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语文教师要指导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给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把语文内容分为语言、文章、文学,构建"一语双文"的语文内容结构观。在这个架构中,言语形态、言语作品、语文学科、言语文化、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史、语文美学、语文学家等概念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什么是“本色语文”呢?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这就是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1.
罗立新 《考试周刊》2013,(37):43-43
<正>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所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丹 《承德师专学报》2011,31(1):108-109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新闻、广告、书信、流行歌曲、网络、招牌等等,语文无处不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就是语文教学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金矿,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聚焦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逐点实施,能够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整合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实践语文要素.通过落实语文要素,让语文深度教学有方向、有层次、有落实.只有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探求到语文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高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嗜好语文显得多么重要。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就我个人而言,我重点从阅读这一领域来升华孩子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流派的出现是语文教育繁荣的产物,彰显着时代的意蕴和色彩。新粤派语文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形成,迫切需要产生一大批为社会公认的“语文名师”。语文特级老师群体是社会公认的“语文名师”。3月29日,本刊在广州市铁一中学成功召开了广东省新粤派语文特级老师学术研讨会,30多位语文特级老师、香港、澳门中国语文教育官员、语文教师及广州市200位语文骨干教师欢聚一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商建设新粤派语文。会议的重要共识之一是语文名师工程是建设新粤派语文最重要的基础。为推动新粤派语文建设,本刊从本期起开设专栏“新粤派语文·语文名师”,每期重点推介一位语文特级老师,以点及面地显扬一大批在全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粤派语文名师”。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银堂 《广西教育》2011,(10):31-3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自信心理,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因,是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战胜语文学习困难、不断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内驱力。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发展、巩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理呢?以下是我在开展“改革语文教学评价”课题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本色语文,就是还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语文回到传统的路子上来,不再为花样所烦恼,不再为人文性、工具性而伤神,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说,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就是诗;有人说,语文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语文就是情智;有人说,语文是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语文就是青春。可是,语文里不仅有诗、有情智、有青春,也有平淡、苦难、死亡……所以,语文不是单色体,语文应该是个多彩体,只要生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相似文献   

20.
胡立琴 《学周刊C版》2010,(1):135-135
语文是文化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爱好语文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从阅读、积累这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