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维奇 《收藏》2012,(21):87
笔者收藏的这枚正德通宝背龙凤纹花钱,直径53.5毫米,厚20毫米,为传世品,黄铜质,色泽自然,铸造精美。背面虽磨损较重,龙凤纹图案仍十分传神。正德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其在位期间并未铸钱。存世的正德通宝花钱多为民间后铸,铜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书体有真书、宋体楷书等,确认其每一枚的具体铸造年代很难,只能通过比较时代风格大致认定。  相似文献   

2.
董大勇 《收藏界》2010,(4):84-84
据史书载,明代早中期的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正式铸过年号钱,目前所见除伪品外多属安南所铸。  相似文献   

3.
王军 《收藏》2009,(4):119-119
笔者收藏的这枚花钱,黄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自然。钱径45毫米,穿径8毫米,厚2毫米,重19.38克(见图)。正面钱文为右旋读“驱邪降福”,钱文间饰有蝙蝠和祥云二种图案。把蝙蝠与祥云组合在一起,含有洪福齐天之寓意。  相似文献   

4.
据史书载,明代早中期的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正式铸过年号钱,目前所见除伪品外多属安南所铸。据《明·食货志》嘉靖六年(1527年)补铸累朝未铸铜钱。明末世人以高价求购正德钱一二文可值银一两,称正德皇帝为游龙,人佩此钱渡江可保平安。但明末时铸的正德钱多数为小平光背,偶有单龙戏珠及阴刻花纹,铜色青白,通宝二字类万历钱,存世较少。清以后铸之正德钱形制粗劣,也有龙凤花纹,量多而均出自民间。  相似文献   

5.
蔡炳根 《收藏界》2010,(11):77-77
笔者藏有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图1),黄铜质,直径109毫米,厚4毫米,重210克,钱体较为轻薄,红斑褐锈,包浆熟旧,图纹清晰。在花钱正面有"太平天国"四个宋体字,字体端庄严谨。笔划有力,边沿框内凸起"双龙戏珠"纹,龙体粗犷,顶端"宝珠",火焰四射,下端龙尾之间饰有"寿山福海"纹。花钱背面正中"圣宝"两字,庄重得体,两旁"双凤朝圣",起舞翩翩。边沿框内饰有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八吉祥图。  相似文献   

6.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7.
刘春声 《收藏》2006,(7):79-80
不久前,我收到开元泉社宋捷先生寄来的两帧精美的钱币拓片,还有一本《孙仲汇开元谈泉录》。  相似文献   

8.
吴旭 《收藏界》2013,(10):77-77
在花钱的百花园中,有一种不但以厌胜钱的面目出现于集藏者视线中,也以另外一种身份存在,即赌场中的筹码币。笔者多年搜求,仅获二品。背均"一二三四"。面文略不同,其一(图1)为中华民国背"一二三四",直径21毫米,重3.4克,黄铜质。  相似文献   

9.
正与泉友逛古玩市场,信步转了一圈,也没买到什么心仪的东西。快要离开时泉友看到有个卖瓷片的地摊,上有一堆新老混杂的钱币,他蹲下来随手翻了翻,找出一枚"正德通宝"花钱。这枚"正德通宝"双龙戏珠花钱(见图),圆体方孔,大小比人民币1元硬币略大,经测量直径为28毫米。其品相上乘,钱体厚重,边缘宽阔,是为上好黄铜铸造而成。正背面的老包浆用力擦拭,都难以褪除。观其形制特点,应是清  相似文献   

10.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1.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袁永成 《收藏》2014,(8):86-86
笔者藏有一枚反书"家国永安"吉语大花钱,直径42.8毫米,厚度3.8毫米,重量26.1克(图1)。传世品,其铜质精良,面背穿郭似有决纹。说起这枚钱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能得到它也可说是一种缘分吧。那是1994年春末,几位朋友相邀去邻近的孟津老城边钓鱼休闲,内有与当地古玩商相识者知道我喜好收藏,就建议我顺便买些值得收藏的玩意儿回来。  相似文献   

13.
何小军 《收藏》2014,(8):87-87
笔者作为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有次的任务是清理一条小巷,这里刚刚完成老街改造,留下了许多砖头、瓦片等垃圾。在清运时我突然发现垃圾中有一个物件,捡起来一看竟然是枚铜钱。经清理后发现这枚铜钱为青铜材质,铸造精湛,包浆醇厚。其正面为楷书"周元通宝",背面是龙凤浮雕图案,如刻如凿,十分生动(见图)。  相似文献   

14.
樊中其 《收藏界》2013,(7):83-84
近年来,笔者在兰州钱币市场新发现一枚"洪武通宝",背面铸有马牛羊大花钱,此钱铸造精美,马牛羊形象生动,具有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和传统特色,又非常珍贵,受到笔者青睐。一、"洪武通宝"为太祖朱元璋年号钱"洪武"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31(1368-1398年)年。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全国统一,执行"养民生息、勤俭治国"施政方针,出现人口增  相似文献   

15.
何志松 《收藏》2008,(2):123-123
笔者收藏的这枚镂空龙虎花钱为生坑品,红斑锈,古朴凝重。其正背图案一致,抽象夸张,龙鳞虎须清晰可辨,显得格外生动自然,富有情趣。其三重外轮,圆穿重好,直径59毫米,重量36.5克,青铜材质。根据纹饰、材质和锈色判断,应为元初之物(见图)。  相似文献   

16.
彭远同 《收藏》2009,(6):127-127
“周元通宝”是五代时期铸行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据史料载: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5年),下令精简天下寺院,毁铜怫铸钱,以便促进货物流通,经济发展。此举遭到佛教徒和文武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周世宗搬出“舍身饲虎”的典故。  相似文献   

17.
李蕴玖 《收藏》2008,(10):100-100
笔者藏有一枚宋代以前“五男二女”童戏大花钱,直径63.4毫米,穿径9.4毫米,厚2.2毫米,重44克。该钱青铜质,传世品,包浆厚重,黑色,正、背面图纹均为浅浮雕。  相似文献   

18.
王舒乙 《收藏》2012,(11):84-84
数年前,笔者在下乡收旧货的贩子收来的一堆银首饰杂件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银质方孔圆钱。该币直径24.3毫米,正面钱文为“乾隆通宝”,背面饰有八卦纹,钱体小巧精致,端庄秀美,地章分布着手工打制工艺留下的精细的珍珠地颗粒。  相似文献   

19.
程思明 《收藏》2014,(7):120-120
清代川炉所铸花钱素以铸工精湛和工艺独到而闻名,其中以祈求多子多福为题材的吉语花钱更因其寓意吉祥、书法精美而备受藏家的青睐。笔者收藏的这枚"五男二女"合背吉语花钱(见图),直径25.5毫米,厚1.5毫米,正背两面均书有"五男二女"楷书字样,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质细腻,形制规范,包浆熟旧,且穿口干净利落,与同时期川炉花钱铸造工艺特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王舒乙 《收藏》2012,(21):84
数年前,笔者在下乡收旧货的贩子收来的一堆银首饰杂件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银质方孔圆钱。该币直径24.3毫米,正面钱文为"乾隆通宝",背面饰有八卦纹,钱体小巧精致,端庄秀美,地章分布着手工打制工艺留下的精细的珍珠地颗粒。有些著录中也刊载有类似图样的花钱,或认为其属于"宫钱"性质;由于材质贵重,制作精良,文字规矩秀丽,有"官体字"的韵味,故身份"高贵"。但对此一直未有定论。笔者经过数年寻觅,陆续发现了3枚同类钱币,它们均出自福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