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天气在日常谈话中总是一个不错的话题。当你想和一位陌生人谈话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时,你不妨说“It’s anice day,isn’t it?(天气不错,对吗?)”即使是与熟识的朋友聊天,天气也是个很好的话题。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谈论天气,是因为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各国恐怕都不存在太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是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一个话题。吃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我喜欢吃鱼”,或是说“我喜欢吃这个菜”,而且还会说出许多理由。朋友聚在一起闲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你可能会说“我喜欢看书”,他或她可能会说  相似文献   

3.
杨江丁 《上海教育》2007,(6A):30-32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如何进一步在少年儿童中倡导积极向上的和谐文化,努力丰富与提升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的确是个古老的话题,自从真正的教育走进人类生活,我们就开始谈这个话题;然而这确实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还需要教育,那么,这个话题就会一直“陪伴”人类,一直“陪伴”老师。因此,我们觉得作为老师,对于这个古老的话题,应该始终保持一腔热情,保持一份责任,保持一种不懈的追求,让它伴随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5.
王昊 《吉林教育》2006,(11):19-22
当今,“学校文化”是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传承文化和构筑学校文化?对此,从理论和社会实践层面加以厘定,对于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春天,是拍花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那些喜欢到户外“拈花惹草”的影友们来说,更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关于拍花的话题,先前笔者已有过论述,本期再就户外拍花的“宜”与“不宜”话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有人预测韩寒只不过是个话题,这个话题和别的话题没什么区别,会很快消失。10年后韩寒仍然是个话题,别人甚至叫他“意见领袖”。我想他应该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他所说的那些话不是“意见”。而是实话罢了。  相似文献   

8.
在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标准的制定中,我们力求使我们所提出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使它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所需要的。我们力求做到的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使儿  相似文献   

9.
周敏 《现代语文》2004,(10):27-28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其中的文体要求由原来的“文体不限”改为现在的“文体自选”,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作文评分愈来愈重视基本的文体规范,强调体现文体特征。如果忽视这一点,以为“话题作文是个筐,青菜萝卜往里装”,以为“文体自选”就是不管文体,尽可以随意写,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这就好比大家喜欢山高水长、山青水碧的景致,却碰到山枯水浊、穷山恶水的景况,山不像山,水不像水,你一定会大失所望、败兴而归。高考作文应根据题目的特点,根据自已写作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记叙或议论或  相似文献   

10.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给幼儿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我园尝试以“每月一话题”与幼儿聊天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群体语言交流的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根据幼儿特点,确定大话题我们根据幼儿园小、中、大三个班次幼儿的不同特点,每月制定一个大话题,各班次话题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  相似文献   

12.
代沟     
每每与好友谈起父母之间的事,总会引发我们的牢骚,于是“代沟”就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共同诉说不被了解的痛苦,一起表达对父母的埋怨。我们这一代与父辈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总会皱起眉头,认为那是些不健康的靡靡之音;我们认为是“帅呆了”的明星,他们却认为是花拳绣腿不学无术的典范,完了还会忧心忡忡地嘟哝一句:“可别像他们那样”。我们喜欢蓝天、白云、大海,可他们却要我们喜欢语文、数学、外语。我们看到作业会情不自禁地叹气皱眉头,可他  相似文献   

13.
[材料与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根据《中国青年报》(2008-1-16)报道,自从巴金先生去世后,我们已经进入无文化领袖的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的脚步相对滞后,以平庸为荣,小胜则喜,娱乐至上,玩世不恭,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景。表象的背后,其实是“  相似文献   

14.
曾在一所中学听过一节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课,印象十分深刻。围绕着“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和“我们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共识: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待人公平的,不会因为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有爱心的,能真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和大家沟通而不仅仅借助自己的权威以势压人;我们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认真负责的,对每一个同学都尽到了自  相似文献   

15.
喜欢不喜欢个性强的学生 ?这是我们最近到某小学召开座谈会的中心话题。有 6位教师参加,结果这 6位教师都不喜欢个性强的学生。理由是个性强的学生桀骜不驯,难管理;或者犟,喜欢钻牛角尖。那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答曰:是顺从的、听话的学生。中国几千年来的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话像圣旨,教师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岂容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在这一观念指导下,顺从、听话的学生自然就得到老师的垂青。  从现代教育观念来看,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人格,教师、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有时候,教师的一…  相似文献   

16.
朱松标 《中学理科》2007,(11):55-56
中日美三国的研究机构(上海青少年研究所、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美国芝加哥大学)曾经对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作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个国家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差异极大,但答案却惊人相似: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师,甚至不喜欢“事业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的教师.这一点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令人深思.具体指标各占比例如下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老师微笑,充满爱意地扫视全班同学后谈话引入:)“老师知道双休日后,你们一见面都特别想聊天.就让我们以你看到的、听到的内容为话题聊天好吗?”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把自己想说的话讲给同学听。教师则巡视小组谈话内容,了解学生喜欢聊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有创新”的构思,是话题作文的亮点。作文要求中的“自定文体”,就是鼓励学生选择运用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文体,符合“有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身体叙事的文学“人性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与人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了结的话题。回眸二十多年的文艺思潮史,充满着林林总总而纷繁复杂的理论和实践,令人倍感眼花缭乱。但总的趋向凸显出在深厚而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色彩中逐渐剥离出一个赤裸的人性来.以此作为文学的栖息之地。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文学创作中的“欲望化”叙事,“躯体语言”书写、“下半身”写作的兴起,一部分人关于人性的解读走向了最后的简明——人性即人的肉体性。“下半身”写作的文学与文化姿态,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界与文化界对待与书写身体方面的几个典型文化症候。审视当下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对文学的“人性论”进行严肃的反思与省察,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法国,都是喜欢“侃大山”的民族。不同的是,法国人间的话题不分界线不分等级。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什么话题都可以放在一起来谈论。国内就不同了,各种话题和语言被分成了很多个“等级”,有些属于“大人们”的话题,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