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幅成功的儿童绘画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孩子们要想画好画就要先认识色彩,感受色彩。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通过色彩写生,提高直觉色彩的感受与表现能力、要提高儿童的色觉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对临名作,提高儿童对色彩的审美品质,丰富色彩的表现手法,通过创作,培养儿童大胆用色、果断地进行个性表现的艺术品质,使儿童逐步走出原始性的色彩表现方式,不断加强其色觉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儿童的色彩世界向更丰富,有直觉,更审美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强,特别喜欢鲜艳亮丽的色彩,在美术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也是一种乐此不彼的活动。一幅色彩鲜艳,构思巧妙的儿童作品总是离不开色彩的装饰,假如没有了色彩,那么,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五彩的世界跃然纸上。因此,培养幼儿运用色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儿期是挖掘幼儿审美潜能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情操的关键期。加上幼儿天生具有好动及好奇心理,喜欢明亮、鲜艳的色彩,因此,开展美术活动时应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开展富有个性化及创新性的活动,如滚珠画、吹画等。通过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对色彩的鉴赏能力、运用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今后的美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5.
于迎芳 《考试周刊》2014,(19):186-186
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力,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玩色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他们喜欢的美术活动形式,会使幼儿有不一般的绘画体验,鲜明的色彩变化将强化幼儿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还将为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绘画中,色彩是最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它在表现对象、抒发情感、烘托氛围、创设意境等方面是其他表现手段无法代替的。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对儿童认识感受美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教学是一个引领的过程,我们就是引领者,只有有效开发,才能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们,培养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认识美术学科的规律是重要的。兴趣提高了,规律掌握了,审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这不仅要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和发展,而儿童的美术教育就是挖掘孩子艺术天赋、潜能、表现力和创造性等一些非智力因素最佳的方式。当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教孩子画画就是美术教育,然而不是,儿童的美术教育是包括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是由多学科知识所构建,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而且能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孩子们手脑的协调发展。在家庭的美术活动中要强调操作以及儿童的参与过程,多个感官协调合作,有利于幼儿们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准确性,更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从而达到认与知和谐统一的目的。在此就是对儿童家庭的美术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家庭中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做出总结,希望能够为学前儿童家庭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云 《林区教学》2009,(8):109-110
当代美术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绘画的目的、正确评价和认识孩子们的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审美情感培养、增强创造能力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美术观,以成人画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线直不直"来给孩子的画定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重视家庭美术教育、培养自身对美术的认知能力来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儿童画画,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乙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敞开儿童心扉,提高儿童素质,教会儿童绘画,培养绘画人才,并使儿童在绘画中舒展自己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进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目标 1.用胶泥、纸条、水贴、竹枝等多种材料,拼贴出自己喜欢的车辆,感知车的形状、结构、颜色的美。 2.运用多种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能画出车的主要特征。 3.继续学习换色时的洗笔方法和粘贴拼砌的方法。 4.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的能力、细致观察力、创造力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画是艺术,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如折纸添画、棉签画、印章画、手指点画、吹画、版画、刮画等趣味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感知、体验幼儿美术教育的乐趣。1、游戏激趣教学策略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如:情境表演、视  相似文献   

14.
袁满娥 《科教导刊》2019,(11):140-14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时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以"课程"为载体,借助"社团"这一平台,把"布艺"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与校园里富有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开设儿童"手工布艺"特色校本课程,通过这种手脑结合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和立体造型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制作经验,同时又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获得心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其核心在于创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认识颜色的能力,主要通过美术活动中的提示,以颜色规律性作为基础的色彩学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趣味。水粉画适宜幼儿绘画心理和幼儿色彩美术教学,具有新颖、独特等特点的绘画形式,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开展多元技法,并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欣赏和创作,从而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同时从美术教育的目的直观上说,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但要提高绘画技能,单单学些绘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健康心理和人文素质。一、引导儿童发现"美"来自生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美术启蒙与基本教育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而片面追求专业路子培养"小画家",这是当代小学美术教育的通病。其实,小学美术教育绘画活动的本质任务是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人文意识与认知能力,发展健全心理因素并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激发艺术创造的才能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儿童所获得的不单是绘画知识,而是美学启蒙的完成,是再现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潜能。因此,在实施美术教学中经常启发、引导儿童去观察、去想象、去捕捉、发现生活的美感,进行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是比提高绘画技能更为重要的也更为根本的任务。二、激发儿审美与创作愿望在小学美术课中,我发现大多数儿童,尤其是聪明活泼的儿童,作画兴趣很高,而且表现大明,毫无拘束。但也有些孩子不是这样,他们常常面对一张白纸发愣,不知怎么下笔,甚至不敢自己画。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灌输式地教学绘画技法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绘画技法的教学之前,必须先激发起孩子的审美与创作愿望。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兴趣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健康心理都有着现实的意义。三、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并不仅仅是保护几个天才"小画家",更要注意保护那些在成人世界看来并不成熟的、涂鸦式的作品。事实证明,往往那些被成人认为不成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们,培养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认识美术学科的规律是重要的。兴趣提高了,规律掌握了,审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将大大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在整个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儿童喜爱绘画是其天性,绘画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在绘画过程中,儿童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能够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这样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9.
高红星 《山东教育》2003,(23):122-123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是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为基础的欣赏和创作过程。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中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技巧合作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样式或方法。”因此,保护孩子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是培养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途径很多,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因为美术的诸多活动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基于这一特点,美术教育应自始至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面。一、正确的、恰当地引导和启迪学生去联想、想象1、音乐的联系艺术是相通的,美术和音乐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是形象和色彩的世界,一个是声音的世界。音乐中会有气势磅礴的长江和黄河,也有平静流淌的小溪,有色彩清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