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加入WTO后,如何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策,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省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青海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并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等方面,增加我省农民收入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根据对农民增收缓慢原因的分析,从调整农业政策、完善社会体制、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晓风 《天中学刊》2002,17(4):112-113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农产品总体上供大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乡镇效益整体下滑,农民收入在改革开放以来连续高速增长之后,近年来开始出现增长乏力,增势减缓的不利局面。尤其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受到极大冲击,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农民增收更加乏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农村干部“头痛”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意义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部农村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农村各项工作总…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问题无论从历史或现实角度看,一直是沉重的话题。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是农村政繁官多、职能错位和越位、农民参与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不平等导致结果不平等、对农业长期取多予少,单家独户小农生产的潜力已基本挖掘殆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精官简政、转变职能、消除事实上对农民的歧视、实现农民参与过程的平等、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强农民的竞争力,跳出小农生产的局限,跳出农村,通过体制创新与农村城市化,最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问题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对近期理论界就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即:农业结构调整、非农产业发展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火葬风俗蔚然盛行。大量文献记载和墓葬发掘足以说明此时火葬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俗形成的原因,既有宗教信仰的因素,又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于代松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2):30-33,49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能单纯靠基础、条件本来就相对弱势的农村经济自身,而需要尽量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快速、合理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而释放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产业辐射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产品价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强化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等。所有这些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经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瓶颈”约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有政府宏观调控方面的原因、中观农业产业本身的原因,又有农民素质方面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必须加大农业支持力度,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1.
恩格尔系数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学指标,被广泛用来衡量人民的收入水平。但恩格尔系数有若干适用前提,和社会经济制度、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顾这些前提和条件片面解读和应用恩格尔系数是不适当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是当前国际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国际经济中长期居于中心地位的三大国际贸易理论实质上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习惯。国际贸易引发的收入分配效应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其核心在于世界经济中的两种不同类型国家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中所依据的思想习惯不一致。促进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各国的思想习惯,使其与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习惯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地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探讨农户人均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习俗、消费习惯、消费环境以及政策支持对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户消费需求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其中采用三都县1995-2011年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消费品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消费呈现奢靡之风尚,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结构发生变迁,统治集团对社会的控制力相对减弱;上层社会与富商收入增多,缙绅士大夫和富商引领了下层社会的消费走向奢靡;消费观念更移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但是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同样不能忽略。北京脱胎漆艺就是这样一个个案。这种工艺知识在清宫造办处油漆作档案中,与其他漆艺一同被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民间的油漆局得到传承;油漆工匠在工程空闲时用它调节行业生活、补给生活。从传统手工工匠的行业知识系统和行业民俗文化两方面考察这个个案,对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乡村社会的亲属制度是严格的父系制,体现在婚居模式上是严格的从夫居,从妻居的一向不多.户籍制度、获取资源的路径以及风俗习惯支撑着传统的婚居模式.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职业结构以及收入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为新的婚居模式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对山东于庄城镇化过程中所引发的婚居模式的历时性考察,认为于庄的城镇化催生了新户型从妻居的婚居模式,但新型婚居模式的双方当事人面临着现实困惑,他们不能获得村民身份,并融入所在社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角度对《乌鲁木齐杂诗》中三十八首民俗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传统纳徵婚俗作为切入点,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纳徵问题的认识及理解开展专项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传统纳徵婚俗存在困惑与矛盾。他们在思想、行为上抵制、批判传统纳徵婚俗,却又无法彻底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婚俗观念。为此,加强大学生婚恋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纳徵问题的法理认识,促使其摒弃传统纳徵婚俗中的不合理成分,对其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婚恋理念更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而王鲁彦的风俗小说以表现浙东风俗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艺术手段:作家着意于表现冥婚风俗,由于风俗自身的强大社会规约性功能,致使小说的内容被风俗内容所划定;冥婚风俗是浙东民众所信仰的,这是结构小说的现实性基础和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承传,为小说创作设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为了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反映风俗的真实性效果,作者采用了民俗叙事与故事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因此,风俗小说真实呈现社会习俗远胜于对人性的揭露,风俗成了小说创作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