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财经诞生于2003年7月7日,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中国第一个脱离行政地域色彩的媒体。4年多时间,第一财经专注于构建专业、时效、丰富、权威的财经资讯平台,如今已经成为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研究院于一体的专业财经媒体品牌。2007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表《第一财经产业链研究报告》,认为第一财经  相似文献   

2.
第一财经成立于2003 年7 月7日,隶属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近6年时间,第一财经专注于构建专业、时效、准确、权威的财经资讯平台,如今已成为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研究院于一体的专业财经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32):39
10月29日,第一财经正式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平台,并推出《第一财经》专刊。这也是继央视财经频道之后,第二家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电视媒体。据介绍,在内容方面《,第一财经》专刊分为《第一财经头条》、《第一财经投资》、《第一财经资讯》等栏目,包含《第一财经》所有栏目的内容、视频以及每日的新闻精选。《第一财经》专刊将第一时间向所有订阅该专刊的用户准时发送,用户也可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反馈与互动。  相似文献   

4.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3,(4):2-3
特约评论员首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1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中,特约评论员杨禹正式亮相,这也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第一次引入特约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就近期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第一财经电视登陆新加坡1月15日,由新加坡真实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新加坡星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电视新加坡启播庆典活动"在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第一财经电视于2013年2月1日起与新加坡观众正式见面。第一财经是频道内容提供商,新加坡星和有线是频道内容播出平台,新加坡真实东方是第一财经的频道营运方。  相似文献   

5.
黄晶 《中国广播》2005,(3):64-6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是国内惟一一套覆盖全国的经济、财经专业广播频率。《天下财经》是经济之声的主打资讯栏目,每周一至五7:30~10:00,12:00~14:00,17:00~19:00播出。在谈话和娱乐类广播节目比比皆是的今天,《天下财经》以其快速密集的信息滚动播报、专业权威的财经背景分析在经济广播中独树一帜。《天下财经》栏目以20分钟为一单元,不断滚动更新各类财经资讯。实现“20分钟听世界”的随意收听理念。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携手的隐患 同是电子媒体。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广播和电视视作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而且,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渐打破两者间的藩篱。使得用共同的形式储存和传输音频、视频信息更为便捷。在广电集团、总台纷纷成立的今天,为实现规模效应,寻求集团各成员之间“1+1〉2”的互补效应,让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兄弟媒体携手共赢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比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品牌为纽带。进行了广播和电视媒介合作互补的许多有益尝试:每天早晨8:00-9:00。“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联播同一档新闻节目.“第一财经”频道中的《中国经营者》、《财经郎闲评》等节目也曾被直接用于广播频率的播出。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传送图像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跃发展,当今电视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人们每天从电视中能知天下事,也能得到娱乐和精神上的享受。但你可知道,上海的第一台电视接收机是何时诞生的吗? 让我们来翻一翻旧报纸吧:1958年7月24日和25日,上海的几家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先后报道了“上海”牌电视机诞生的消息。《新民晚报》写道:“本市第一台‘上海’牌电视机,今天上午在上海广播器材厂试制成功。经过精密仪器测定,证明电视机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婷 《视听界》2009,(3):82-83
《上班这点事》是由唯众传播联手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频道推出的中国第一档轻喜剧风格日播职场谈话节目。在目前财经娱乐化的大背景下,《上班这点事》引领了电视节目的新风潮,该节目在2008年7月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经济委员会评选的全国创优栏目奖,并入围2008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  相似文献   

9.
媒介新闻     
《上海东方体育日报》诞生5月18日 ,中国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体育日报———《上海东方体育日报》诞生。《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和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不同类型的媒体共同出资创办 ,意图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资源联动的形式运行这张专业体育报纸 ,探索媒体改革的一条新路。《上海东方体育日报》的前身是《新民体育报》 ,这次改名扩版就是为了将体育媒体资源继续做大作强。该报一周七刊 ,每期12个对开版 ,其中有6版彩色印刷 ,售价1元。在继续加大体育竞技热点前沿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06,(7):79-80
《中国长三角》节目研讨交流会6月3日在浙江嘉善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韵斐、上海广播学会常务副会长陈乾年等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9,(15):76-76
7月20日,中央电台经济之声全面改版。 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全天将围绕《央广财经快报》这条资讯主线,奠定频率资讯基调。《央广财经快报》整点播出十分钟,全天播出十二次。  相似文献   

12.
张海馨 《青年记者》2012,(23):46-47
《今日资讯》栏目创办于2001年7月16日,是河北电视台开办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数据,2009年至今,《今日资讯》栏目收视率、收视份额在综合评比中稳居河北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第一名.2010年,《今日资讯》栏目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创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下面,笔者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今日资讯》栏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媒体扫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开播国际在线消息:历时数月精心打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CRINewsRadio将于2005年6月28日17:00在北京地区中波900正式开播。环球资讯广播实行全天24小时播音,集合早中晚三大新闻板块,贯穿整点、半点快递,辅以涵盖时政财经、文体娱乐各个领域的多档资讯和专题节目,充分体现“资讯第一、第一资讯”的频率特色。以中外双语节目的形态,针对广大国内关心国际新闻、环球资讯、中外文化交流的受众以及在华工作、学习的外国人,用轻松、时尚的语言播报,用丰富、多样的节目占据国内新闻资讯报道的最前沿,打造中国广播第一资讯品牌。来源:2005年06月27日国际在线  相似文献   

14.
高方 《传媒》2015,(12)
本刊讯(记者 高方)6月4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下称“SMG”)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在沪宣布,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传媒与大数据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将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财经”),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眼务集团.当日,双方就此举行签约仪式. 据悉,阿里巴巴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与第一财经共同开拓市场潜力巨大的数据服务领域.此举将有力提升中国数据服务市场的能级,并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沪成立,内含的投研资讯产品体系、财经数据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智库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稳健的推进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8):29-29
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日报道:继手机电视、移动频道之后,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与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共同投资的“地铁电视”将于8月正式开播。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一个充满诱惑和喧哗的大都会。在这座城市,快捷信息与资讯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广播、电视(包括移动电视)、网络、期刊和报纸就是这些资讯无处不在的载体。仅报纸来说,参与对上海读者市场竞争的报纸达100种之多。但真正在传播市场上形成气候、占有规模份额的只是其中少数几家报纸。而就在这家张报纸中,据笔者统计,因为同处一城,这些报纸每天所刊登的新闻内容大多雷同或类似。例如,以上海“本土”的4份主流媒体:《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和《青年报》来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财经资讯新闻节目明显存在广义和狭义界定的两大阵营。广义的一类以《中国信息联播》、《环球财经连线》等为代表,以政府角度切入,更多关注宏观经济、重大产业等方面的信息,节目政经色彩浓,属于大财经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1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电视购物节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晓鹏 《新闻界》2004,(4):76-77
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将《上海经济报》收归名下,改造成为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率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初现跨媒体信息平台雏形的话,日报的诞生将最终  相似文献   

20.
周俊 《中国广播》2011,(2):16-17
二十年来,上海证券广播节目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上广的经济广播、东广的金融广播,到后来合并变为上海第一财经广播,成为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的一部分。第一财经广播现在的收听率和市场的占有率在上海都排在第三位,广告额2010年接近3000万,2011年预估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应该会实现超过30%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