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创作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电视要想有一定的观众,必须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因此电视编导的责任越来越大。电视编导的创作要想赢得一定的市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发挥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在行业中制胜,那么创新是其唯一的法宝,而电视节目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调动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节目、吸引观众,是电视观念创新的问题。创新是电视成功的灵魂,要实现电视节目的创新,重要的是要在思维模式上创新,要由传统思维实现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创新是一个人在实践中产生的对本身具  相似文献   

3.
当今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呈现出井喷之势,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就要善于创新.观众的需求是电视编辑创新的动力和出发点,这要求电视编辑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特色思维、品牌思维和大众思维等创新思维.在创新策略上,可以从形式创新、深度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创新等方面切入,最终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以赢得观众.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节目主持人好似电视屏幕上眩丽的花朵竞相开放。纵观众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每个主持人的言谈举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当中留给观众的屏幕形象是各具个性特征的,桃花红李花白,这一个个不同的特征色彩,就是人们所说的不同气质风格。比如有的热情好动,亲切大方,有的精力旺盛、反映敏捷,有的安定稳重、情绪内向等。这些不同气质风格的主持人主持的电视节目使广大电视观众觉得电视荧屏多姿多彩,满足了不同需要,使大家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5.
高凯  冯锐 《声屏世界》2012,(2):21-22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6.
关长安 《新闻窗》2009,(6):66-67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眼睛”,是观众关注的主线、是观众获取各种新闻的首选要素,既要做到“三贴近”,还要标新立异,以此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目前,各级电视新闻节目相互效仿,千篇一律,有的头重脚轻,有的重表轻里,问题颇多。究其原因,一是立意盲目。有些节目缺乏独立的审视和深刻的思考,一哄而上,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7.
模仿创新是电视节目创新的一种战略,但同样是模仿,有的成功,有的却走向消亡。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认为:“相对优势是指某项创新相对于它所替代的原有方法(方案)而具有的优点。”也就是说。创新可被社会系统内成员感知的相对优势与该创新的采纳率成正比。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就是该档节目的创新与当前其他同类节目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而这句话所表述的内涵恰恰被一些电视台忽略。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解决娱乐节目雷同现象?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是实现电视宣传目的的主体,而观众是体现电视宣传效果的客体。电视节目为实现宣传目的所包含的节目的方针、任务、预期取得的效果可谓主体要求,而观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和产业的大繁荣,社会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以儿童为收视对象的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关于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的数量不断增多,这充分说明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与这种繁荣相反的是,儿童电视节目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却不高,真正被儿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也很少,用儿童观众自己的话说就是想看的没有,有的不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应该说这与儿童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对节目的定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塑造品牌形象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观众面前建立优良的信誉形象,让大众能广泛传播,提高该电视节目的巨大影响力,使观众能够更加的喜爱与信赖该节目,进而将品牌形象植入每一个观众的心底。因此,对电视节目的编排进行创新,有助于节目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使电视台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将总结电视节目编排的具体内容,论述当前电视品牌塑造的实际情况,探索电视节目编排和品牌塑造两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分析电视节目编排的创新和塑造品牌的具体对策,从而使电视台树立杰出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影响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台 《今传媒》2015,(1):113-114
在产业化发展中,电视节目为提高利润,片面追求高收视率、高市场份额,造成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屡禁不止。但《最强大脑》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它在时下火热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之外开辟了一档以展示科学与脑力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给荧屏前的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其可圈可点的背后,给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带来了许多思考。文章试图从电视节目营销、制作、内容三方面阐述《最强大脑》的成功之处,给时下真人秀节目的创办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公认的电视节目创新的领跑者,在全世界所有原创电视节目中,来自英国的占到45%。英国电视节目成功的密钥何在?笔者在全景式考察英国电视产业中,充分感受到它的节目创新、节目开发的魅力。一、受众为上——研究市场赢得观众,科学规划做大蛋糕接触英国电视界,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贯穿始终,那就是英国电视人有着非常强烈的受众意识,他们对观众的尊重、对观众心理和需求的研究和把握堪称做到了极致。在英国,所有的电视人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理念:观众是电视台最终的节目消费者,科学地掌握观众的收视心理、收  相似文献   

13.
谢乐清 《新闻爱好者》2010,(10):101-102
收视率实际上不能充分体现观众收视背后的媒体品质差异,同时也不能充分体现广告传播背后的媒体价值差异,片面追求节目的收视率,造成模仿、克隆其他电视台的成功节目成为时下许多电视台节目改版的重要手段,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以电视节目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指标评价节目,容易产生误导,不少节目为追求电视节目收视率以取得经济效益,就不惜降低节目品位,把节目变成媚俗搞笑的游戏娱乐或打闹表演,那些简单的娱乐游戏及所谓动作片在迎合部分观众喜好的同时,也在培养和引导观众的欣赏口味。长此以往,对观念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介入,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发生改变,为了抢占媒体资源,中央以及各省卫视加强了频道建设,各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不难发现仍有一些电视节目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而粗制滥造、低俗腐化、甚至触及道德底线,使媒体人蒙羞,使观众厌烦。笔者认为,无论是新闻还是娱乐节目,衡量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产生的积极意义。如何做好大众传媒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的对象是普通大众,要让观众倾心倾情,喜欢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关键要有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以及可贵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 电视节目播出是节目由策划、编辑制作到与观众见面的最后一关,是电视台面向观众最直接的窗口,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固然不易,但是如果节目的播出质量不高,再好的电视节目也会变得没有多少含义。因此,提高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明华 《视听界》2014,(6):104-105
如今,观众获得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扎根在观众身边的县级台如果在栏目设置、节目制作上墨守成规或一味跟风模仿,将失去观众和市场。服务观众,制作不同类型、满足不同收视需求的节目,从观众的需求中寻找栏目创新点,是激发电视节目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一、从实用需求层面定位栏目内容选择消费时代,电视节目不是艺术品,也不是用来评奖的。  相似文献   

18.
王朋进 《视听界》2006,(6):24-26
在国内电视节目创新不力以及才艺选秀节目一哄而上的局面下,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能够赢得一席之地确实难能可贵。由此也引发了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样是选秀节目,为什么有的大红大紫,有的却名落孙山呢?电视才艺选秀节目,再扩大一点范围,电视节目创新和成功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创作的思路出发,结合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问题,从电视选秀节目的历史经验入手,以《绝对唱响》为个案,探讨其中的规律和奥秘。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内电视节目近年来呈现出创新乏力的整体态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电视…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的编排,是认真研究观众收视心理,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充分抑制竞争对手,从而出奇制胜的创新过程.现在,电视节目的策划与编排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和技巧成了频道竞争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周彩云 《新闻窗》2010,(1):124-125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桥梁.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栏目中展现自我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自己主持的节目产生艺术魅力,从而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