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介绍的是科技日报记者、《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的作者(和徐家良合作)、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郭梅尼“磨笔头”的故事。文中说,有次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采访,“是一家一家 地跑,打开碗厨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 郭梅尼采访为什么有“一腔热情”,被采访者为什么与她“心有灵犀”?在读她的属个人体会性的文章《在人生的跑道上》中,我找到了答案,她说:“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这就要求记者掌握一把打开人物心灵宝库的金钥匙”,“尽快地推倒”这堵墙,“使自己的心和采访对象贴近”。  相似文献   

4.
当夜班编辑的难得上街逛逛,一上街多少必有收获——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却说这次上街的“收获”是,走过书亭,停下来看看书报广告,才体会到现在风气果然大为“开通”了。有一本《××杀手团》的广告中说:“本书惊险之极,看后冷汗浃背!”又有一本翻译小说的广告是“作者没有避讳(?)易遭诋毁的性爱描写,因为充满高尚情操的性爱本身也‘令人震感,令人销魂’…”还有“收获”哩,走过一家打烊的商店,有人在门前贴出一张大幅的手写广告:《香港、澳门新闻》,內容是《台湾色情之都》、《琼瑶两次婚变之谜》等等。此  相似文献   

5.
一家都市报在头版刊发这样一条消息:省新华医院一名医生先后收受患者2800余元红包,被该院吊销医师执照一年,并被安排到医院洗衣房当一年洗衣工,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罚款5000元。该消息标题的主题为《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后来,《报刊文摘》在转载《医药养生保健报》同样内容的消息时,标题为《医生收红包改做洗衣工》。“两报”的标题仅一字之差,前者为“罚”,后者为“改”,我认为后者的标题比较准确。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医生违纪违规,处罚其去当洗衣工,那就有贬损…  相似文献   

6.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7.
一家省辖市日报,去年3月在一篇关于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的报道中,竟冠以这样的标题:《深造吧,给你钱!》读后令人为之愕然。同年9月,在一家县报上,有一篇关于纠正滥发奖金的报道,却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奖金刺激》。看了这则标题的后半句,不免使人想起“文革”中“不要物质刺激”的论调。两个例子,一个表现:看风向,随大流;忽“左”忽右,东倒西歪,这是某些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8.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9.
一部影视作品打响、一首歌曲风行,其名很容易被各媒体借用作标题,此种现象被人称为“追风”O为遏制此风,曾有人撰文告诫新闻界同仁“莫追风”。但从B前各媒体上的标题看,“莫追风”之冷言仍被当成耳旁风。闭上眼,回想近两年的标题,“追风”多多。《让人欢喜让人忧》《该出手时就出手》《心太软》《一个都不能少》等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Z势。更让人费解的是,有些早已“退役”的标题,还在那里“二重唱”。4月14日,首都一家大报上亦标出《网上交易: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字样。影视、歌曲名入题并非不可,关键要抢第一。失去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一家省辖市日报,去年3月在一篇关于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的报道中,竟冠以这样的标题:《深造吧,给你钱!》读后令人为之愕然。同年9月,在一家县报上,有一篇关于纠正滥发奖金的报道,却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奖金刺激》。看了这则标题的后半句,不免使人想起“文革”中“不要物质刺激”的论调。  相似文献   

11.
报纸文章中应有语言创新,但必须准确、明白地反映事物,要合情合理。我在看首都一家报纸时,发现作者和编者在运用语言时不太慎重,让人读起来磕磕绊绊,有的还难以理解。今年3月27日这家报纸刊登的《规矩的分量》一文,第六行中称:“……关系一条生命的存亡,一个家庭的笑泪……”其中“笑泪”二字的运用很难让人理解。理解成笑出来的泪吧,不合前句“生命的存亡”之意;理解成喜笑与哭泣吧,极少见到如此的组语。如果把“笑泪”换成“悲喜”就会比较贴切一些。5月30日该报刊登的《远离野味》一文,第三行:“一条‘过山峰’动辄三四千块钱,还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2.
“灵台”考     
杨玲  马皓斌 《档案》2022,(5):26-30
作为一个名物词,“灵台”在不同典籍中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彼此关联。《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灵台”是表现文王仁德、承载政治意义的一座建筑。《庄子·外篇·达生》和《杂篇·庚桑楚》中的“灵台”指“心灵”。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又用“灵台”命名人体穴位。通过考证可知,“灵台”含义每一次转变都受到《诗经·大雅·灵台》的影响。甘肃省灵台县之得名也与此诗密切相关。于此可见《诗经》在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一家报社来信称:“你来信讲本报一稿将邵阳县误为‘韶阳县’,经查是作者之误,我们已让他写了检查。”又读报载一文(《陕西邮电报》2月28日第四版《奇中奇邮票》),内称:1653年,山东一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15.
近日从一家大报上读到《从“心灵尘暴”到“知心春风”》一文,感慨良多。既为金华某高中学生徐某因杀母被判刑而惋惜,也为作者“知心姐姐”的良苦用心所动容。的确,“徐某杀母案”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社会各界为之反思。但是,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我又深感忧虑:“知心姐姐”知青少年之心,但好像不知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 我国于1991年9月4日颁布、199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6.
一家报纸在一篇题为《要“算”才能“了”》的文章中写道:“因此,应该提倡积极的、名符其实的‘算了’……”;一份漫画报纸在题为《佳句分析》一文中用了“竞竞业业”;一张晚报在题为《杨振宁关于做学问的三点建议》一文中说:“……第三点建议是,不要怕不按步就班的学习方法……”;一本电影杂志在一篇题为《让女豪杰们收鞭下马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也赞成,任何“合理想象”,或者缩小、或者夸大,移花接木,胡编乱造,都不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都会损害新闻的价值。但是,我们能否说,凡是真实的新闻,都具有新闻价值,或者都能起到它的社会效应呢?不一定。所以,我又不完全赞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因为它在表述上不完整、不准确。何以见得?不妨举一个例子。最近,在一家全国颇有影响的法制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刘市长治赖人》的通讯,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的市长清正廉洁,敢于碰硬,依法整治一批无事生非、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无赖之徒的事迹。这本是一篇好通讯,但就在这篇好通讯的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1987年底,山西省  相似文献   

18.
“双管齐下”,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可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据此而仿造的“多管齐下”。例如:一些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标题:《多管齐下抓好国企改革》、《刺激需求应三管齐下》、《中科大实施立体助学──“奖、贷、助、补、减”五管齐下》。还有一家大报在一篇《农产品“卖难”、“买难”剖析与对策》的文章中说:“四管齐下,系统配套,综合治理,‘卖难’、‘买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仿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成为创造新成语的一个途径。譬如,从“无的放矢”仿拟出“有的放矢”,就是仿造成功的例子。然而,仿造成语要符合常…  相似文献   

19.
基本建设中常有些“半拉子”工程,令人看不顺眼;报纸和广播、电视上也有一种“半拉子”新闻报道,叫人读了、听了不舒服。去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口播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一项最新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3个5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两个缺少微量元素锌。锌被誉为“生命之花”,儿童如果  相似文献   

20.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