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子随身看”是扬子晚报网站与江苏宏图嘉腾合作建立的手机新闻短信息服务业务。新闻信息服务内容由扬子晚报提供,宏图嘉腾负责相关软件开发和硬件支持。“扬子随身看”已被扬子晚报注册为商标。  相似文献   

2.
潮流新品     
随身听的升级版:随身“看”在随身听流行了20多年后,一种新型的可让你随身看到“影像”的物品诞生了,不管是在地铁还是长途车上,你都可以随时看影碟,这和听歌一样简单。这套设备包括一个0.24英寸的小型荧光屏,耳机以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0年3月,山东烟台已基本建成了“数字烟台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烟台”的梦想。“数字烟台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政府高层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为政府各委办局、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倒着看”的故事:比如一个不识字的土财主装模作样读书,把书拿反了,以“倒看看”解嘲。堂·吉诃德为“爱情”在黑山修炼,光着屁股竖蜻蜓,倒着看青天。还有倒着看幻灯底片等科学知识。不过,我们现在要讲的“倒着看”,却既非虚构的故事亦非科学常识,而是一个曾颇有“中国特色”的关于新闻传媒的公开的秘诀。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人看报纸,不是先从头版要闻看起,而是从“报屁股”副刊翻起,先看文艺体育消息评述、知识小品等,最后瞟一眼“要闻”、“要论”的标题,这是一种“倒看看”,这个勿需多议。还有一种“倒着看”,就是特别认真看关于过去的事件和人物的报  相似文献   

5.
李良 《新闻实践》2001,(12):5-7
浙江日报今年10月15日改版以后,第二版由“本省要闻·政治新闻”改为“本省要闻”,将非要闻类的“政治新闻”移至七版的“政法社会新闻”,这为增加二版本省要闻的信息量提供了空间。 “本省要闻” 版实行的是采编分离的操作方式,由各发稿部提供稿件,要闻部编辑负责组版。如果按照传统“来什么吃什么”的组版路子,“本省要闻” 很可能办成一个没有编辑思想、缺乏新意的版面。我们经过讨论认为,作为报社新闻采编链的最后一道环节,要闻编辑部除了严格把关外,一  相似文献   

6.
时政要闻主要报道党政领导的政务活动,反映出地方党委、政府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通常以会议、调研、走访等形式进行,是党报的重头戏。长期以来,因为时政要闻体裁单调、形式呆板、写法枯燥、语言乏味,被人们戏称为时政“八股文”,读者不乐意看,领导也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三多一少”谈要闻朽木这个题目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焦,久访谈》栏目的感想及联想。倒过来说,先说少。这“少”是从《焦点访谈》的“多”生发出来的。具体,人说,《焦,久访谈》自今年4月才开张,但却始终瞄准现实生活中的“焦,点”,或反映群众关心的、与百姓切身利...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上饶电视台《天天看上饶》“时政要闻”板块推出的大型主题报道《民生工程巡礼》,每天一个主题,三条长短相宜的相关报道,形成了密集报道气势和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获得了上上下下一片叫好声。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要闻版即第一版,是报纸的中心版,以刊登重大信息和要闻为主,是地方党委非常注重的宣传阵地。长期以来:地方要闻一直是要闻版的“宠儿”,几乎全方位地占据着这块“黄金宝地”,而国内要闻和国际要闻在地方报纸中一直充当配角,很少上要闻版,更难上头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办报观念发生了巨  相似文献   

10.
张晋 《青年记者》2010,(7):55-57
在省市党委机关报的新闻改革中,要闻版的改革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按照传统的做法——头版及其后的几版,常被冠以“要闻”或“综合要闻”的版名。这些版以发表政务新闻或本地要闻为主。在头几版发完这些新闻后,再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地照本地、国内、国际、财经、社会、体育、娱乐等既定的板块分类,发表各类新闻。目前,多数党委机关报是按这种传统的做法去操作的。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8分)1、编辑工作是报纸组织宣传的“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工作.2、修改稿件的方式有:(1)校正;(2)压缩;(3)增补;(4)改写;(5)综合。3、制作标题通常要经过三个步骤,可概括为三个“精心”,即:(1)精心阅读稿件;(2)精心构思立意;(3)精心遣词造句。4、在组织版面中,安排稿件一般要注意三点,即:(1)主次分明,条理清楚;(2)中心和一般结合;(3)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摆正国际要闻和国内要闻的关系,摆正全国性要闻与本地区、本专业要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办报难,办报难,难在办一版,难在办“要闻”。多难?说“难于上青天”是夸张,但算个“老大难”,怕没有一个搞新闻的会持异议。这让人头晕脑胀又叫人魂牵梦萦的“要闻”呵! “要闻”之难者多矣,大略言之,不外会议消息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消息多,讲话和大块文章多,空话套话多,如此等等。因了这几多,便有老百姓读报“从报屁股读起”之类的讥议。副刊、后几个版上的专刊文章乃至新闻,离生活近,离基层近,离老百姓近,近则“可读,可信,可亲”,有亲和力,于是离“进”庶几近矣。换言之,我们不少报纸,是靠后几版走进我们的受众之中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31日的《宜兴报》出版后,我们编辑部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来访,赞扬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有新意,惹人看。为什么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如此受欢迎呢?这是我们进行版面创新的结果。我们认为,新闻改革,不仅新闻内容要更新,而且新闻版面也要创新。版面有新意,惹人看,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相反,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抓人”,再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我们提出了“不拘一格选要闻,精雕细刻划版样”的要求,鼓励编辑拿出好版面来。  相似文献   

14.
时政要闻是党报的优势之一,党报的权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要闻版得到充分体现。在党报的要闻版中,内容最多的就是时政要闻,换句话说,党报要闻版最不缺的就是时政要闻。但是时政要闻往往相对严肃,略显硬性,甚至有些枯燥乏味,长年累月,读者容易对党报要闻版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发挥“喉舌”功能,这是党报与生俱来的使命。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党报要不断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巩固和重塑“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传统优势,就必须改革创新时政要闻报道,让过去程式化的时政要闻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元素,主动适应读者口味、不断锤炼精品力作。这也是新时期传统媒体改革创新绕不过去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扬子晚报》推出“扬子随身看”短信新闻后,手机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传统报业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目前,手机报在承载内容、呈现形式、运营方式等方面均有了突破性发展,并在重大事件的传播和报道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近几年学界竞相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需要着力报道当地的重要新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一个阶段的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强烈时代和典型意义的新生事物;与中心工作紧密相关、事关全局的市领导和部门的重要政务活动,等等。这类报道一般被称之为“要闻”。如何抓好地市党报的要闻报道?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抓好“吃透”、“找准”、“改进”三个方面。一、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此,报人无一不明。今天,本文再“老生常谈”,也许有人说多余,其实:非也! “杂志化”倾向种种 由于职责所在、业务所需,笔者经常翻阅和浏览各种报纸。从中发现不少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十分注意突出新闻这个主体,并在新闻二字上大做文章。从版面总量上看,大多数机关报的新闻占60%-70%;从新闻栏目看,更是品种繁多:要闻、综合新闻、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焦点新闻、区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应有尽有。有的报纸新闻栏目有10多个,有的多达20个。由于这些报纸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增加“标题新闻”专栏以来,这每条长不足百字的新闻,以崭新的面貌和内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笔者就是其中的一个. 别看这些短短三五十字的“标题新闻”,由于它报道的都是人们想知而又不得而知的要闻,所以极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经济日报》的编辑们,深知广大读者的时间是宝贵的,不愿意让他们浪费那些宝贵的时间,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  相似文献   

20.
在看电视听广播时,常听到一种吸气声伴随着播音员的播音,有时几乎每句话后面都带有这种声音,既难听又影响播音质量。 2001年12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中《外轮变身之谜》的报道,那位配音女播音员吸气声贯穿于整个报道。12月26日《新闻联播》中,报道“吴仪在天津考察”、“广州地铁开工”等多条要闻时,配音的女播音员每吸一口气的声音被话筒放大夹杂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