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媒介中介了政治阶层与市民阶层,媒介需要辅助执政。惩罚作为一种景观需要在大众媒介话语中得到建构并向市民阶层弥撒,从而从精神层面遏制潜在的犯罪动机。本文以一期法治新闻为例,基于符号学、叙事学与话语分析等方法,剖析其中的惩罚符号建构方式与建构手段。  相似文献   

2.
"草根"一词来自于英语词汇"grass roots",李北达编译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解释为:群众的,基层的;根本的.①杜骏飞认为"草根"在广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种含义为是以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为代表的"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与主流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民间习俗、市民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儿童音乐匮乏的年代,音乐家黎锦晖借用中国民间音乐元素,首创了儿童歌舞剧,后为满足新兴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他又转而创作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市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阶层,电视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也迅速把眼光对准了市民阶层。本文探讨当代市民剧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历程,并考察当代市民剧世俗叙事变迁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5.
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汴梁城市人口合计26万余户,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急剧增加,市民需要娱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直接为其服务的大型文艺演出场所--瓦舍,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濮京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04-105
本文针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进行分析和阐述。什么是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殷俊  殷瑜 《当代传播》2002,(2):71-73
当前,中国报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趋势,新兴的区域报业以都市报为代表。都市报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在成型的市民阶层这两个背景紧密联系。非区域化报纸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发展阶段后,面临区域报业的激烈竞争,逐渐力不从心,势力衰微。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大众化报纸──都市报的兴起社会根源在于顺应并融入了这一历史的洪流中。它有以下6个特点:l、价格低廉,符合市民消费水准。2、从市民角度选择和报道新闻,使都市报新闻具有大众化、通俗化、实用化的特点①。3、依托市民趣味…  相似文献   

9.
老舍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市民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京味浓郁,开辟了现代文学创作题材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对其市民小说的梳理,论述了他独特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媒介失语现象的经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阶层加大了对资源特别是权力资源的追求。以大众媒介为主的文化产业也成为各个阶层争相追逐的资源。文化资源拥有的多少决定了一个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声音的强弱,这种声音即是话语权,媒介表达的权利。农民工由于本身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在事实上的低下,文化素质不高,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格局,使他们和城市市民形成较大差距,并被孤立在城市中,没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一自公元十六世纪,即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再度活跃起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得以壮大发展。为了适应市民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城市通俗文学开始繁荣兴盛:传奇以成熟的戏剧表演形式在都市普及,反映市民生活的拟话本大量问世,  相似文献   

12.
孙鲁梅 《东南传播》2011,(7):157-158
围绕手机形成的"拇指文化"正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而日渐形成"拇指话语权"。一般社会成员"拇指话语权"的获得,使得其能够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这与因市民阶层争取自身话语权而形成的民生新闻有着相像之处。在"拇指话语权"时代,民生新闻有着怎样的变化?又该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视点,从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女性解放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商业化特征,是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变迁的集中反映,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争取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的强烈诉求。《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记录和缩影,承载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丘浚是明代经济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根据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自为论"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有着极高的价值与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英 《兰台世界》2014,(9):33-34
丘浚是明代经济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根据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自为论”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有着极高的价值与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令电视媒体的生存状况面临挑战,地面频道的运营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地面频道争取收视率,扩大媒体影响力,谋得经济收益的最大途径。民生新闻与地域文化以及市民阶层的高度融合,使其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目前,各地(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从语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这个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正是基于三方面的文化自觉,才有了公共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可以从图书馆文化设施的素质(质量)、图书馆管理(包括管理者)的素质、市民的文化素质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阶层文化——在一个文化体内部存在的、由于经济生产方式不同而彤成的若干人群文化类型。不同阶层文化有互异的生活方式、习用语言和价值体系。阶层文化之间按各自对整体文化的影响力大小,可分为“主导性文化”与“亚文化”,二者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9.
1920年代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美学特点是审美的通俗性。这种通俗性审美特点是在新旧文化碰撞交融的上海,以电影商业化制作发行为根本,在观众接受、大众传媒和文人参与电影制作形成的互动"场域"空间中形成和发展的。大众传媒培养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电影商业运作又迎合了市民休闲需要,文人参与电影制作又使得电影具有教化意义,对"场域"参与者关系的互动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审美通俗性。  相似文献   

20.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