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咏叹调《女人善变》是出自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一首最为出彩的唱段。轻快的旋律和赋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歌词,构成了这段传唱度极高的艺术珍宝,是欧洲乃至世界歌剧史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作品。本文就咏叹调《女人善变》歌曲风格、歌词、曲式、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用西方歌剧的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和表演形式,呈现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时应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充分挖掘音乐内在的民族元素,展现作品其特别的民族情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波希米亚人》中,普契尼在两个特定场景为鲁道夫赋予了两首咏叹调,用戏剧性的音乐笔触有层次地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多层面地描绘鲁道夫内心最微妙、最精细、最隐秘的情感活动和爱情历程,展现了主人公浪漫、柔情、悲剧的音乐形象,实现了鲁道夫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是歌剧《唐.璜》中一段非常抒情的男高音唱段,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抒情、风格典雅,洋溢着古典美的气息,然而演唱难度大,素有男高音"试金石"之称。文章介绍了作品的情节背景,进行了音乐分析,在演唱处理方面,从声音、气息、元音、节奏节拍、音准五个角度论述了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声乐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声音特点和演唱重点,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西方重要的表演艺术之一,以歌唱和音乐作为表达剧情的主要方式。歌剧《伤逝》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将我国的文学作品用西方歌剧的形式呈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第一部侧重心理表演的抒情歌剧经典名作。本文以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为研究分析对象,从咏叹调的创作背景、剧中人物个性的剖析、作品情感的处理、巧妙生动的二度创作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主人公心理情感变化与个性特征着手,结合自身的长期学习与舞台表演经验,对作品《不幸的人生》的情感表达和呼吸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演唱者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从歌剧咏叹调<欢乐的日子>的曲调、和声、伴奏织体等作曲方面分析入手、结合歌者的演唱处理,试图通过一首咏叹调的微观分析,对歌者在咏叹调的演唱处理方面起到一个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托斯卡》中的咏叹调《献身艺术,献身爱情》,是现代意大利歌剧中最美的咏叹调.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演唱者应全面深入地体会好角色,把握好演唱情绪,控制好演唱力度,力争在发挥自己个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再现该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结合笔者在学习演唱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咏叹调《柴堆上燃起火焰》后的体会,从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和演唱技巧等方面论述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简要介绍了贝利尼的生平和创作倾向,着重对歌剧《诺尔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从声乐体裁结构、音乐结构、旋律线条、配器、声乐演唱技巧等方面,概括出贝利尼对悲剧性人物诺尔玛进行刻画的具体表现手法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人出路的追寻与探索就成了一个海峡两岸均无法回避的话题.纵观当代文坛,台湾女作家童真的《穿过荒野的女人》与大陆女作家张洁的《祖母绿》都涉及了女人的出路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出路与困境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女性人生的悲剧色彩,从而探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人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理解:艺术特征的总体把握对于歌剧创作来说,普契尼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受真实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凭着睿智的头脑、精深的艺术修养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普契尼在其歌剧中精心地刻画了许多不同的人物,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咏叹调的情感处理,发挥演唱者的歌唱技术,展示  相似文献   

16.
17.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黑衣女人的艺术形象蕴藏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她神秘、孤僻、一言不发,在小说中只短暂地出现数次,而且作者对其的描述也是寥寥数语,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形象却是作者用来突显主题的有力工具.她代表了重压广大妇女的黑暗社会,象征了女主人公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美好希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19.
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士,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坪地上漫步。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士占了画面大部分的空间,成了画的趣味中心。  相似文献   

20.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市场经济时代女性身体、婚姻被商品化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女性自身人格上的原因。作品的性别本质主义立场招致了来自女性主义者的批评,这种批评有其必然性,但也有认识上的误区,作品所展示女性的生存现实应该引起女性主义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