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寂为金源一代重臣,又是金代中期的重要作家,其诗、词、文的成就都很可观,被后世称为"大定、明昌文苑之冠"。其提点辽东路刑狱时所留下的《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保存了金代辽东地区丰富的地理、历史、山川、古迹、风俗、物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阙。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的文体样式、诗与序的完美结合,又使其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色彩,是宝贵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
明代辽东民风、民情的内容除见于《辽东志》、《全辽志》等地方志书外,其它著述着墨不多。有明一代,频繁往返辽东驿路上的朝鲜使臣留下许多珍贵记录,有关辽东民俗的记载颇为详细。本文通过梳理《燕行录》中服饰冠带、乡闾民俗、丧葬礼俗、节日祭祀等相关史料,介绍朝鲜使臣视角下辽东民俗的某些内容,从而有利于明代辽东民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往关于东汉辽东属国问题的研究,争论大致集中在设置时间、何以称"辽东属国"、属国的性质与作用问题等几个焦点上。其中,何以称"辽东属国"是一个核心问题。有迹象表明,东汉辽东郡的辖域曾一度向西扩展,由此极有可能《续汉书·郡国志》辽东属国辖下六县曾一度均属辽东郡,这就使"辽东属国"的分置完全符合《续汉书·百官志》"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的关键约束。在此基础上,属国的性质与作用的认识也应该有所更新。  相似文献   

4.
《史记·河渠书》:蜀守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注引《括地志》:“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笮桥水,一名清江(接《寰宇记》成都汶江条作流江),亦名水(外)江,西南自温江县界流来;郫江一  相似文献   

5.
江登云在编辑江村村志的过程中,鉴于宗族发展的世系脉络,将同属歙县九都行政建制下的江村拆分为里村、外村,与介塘共同构成《橙阳散志》中"江村"地理空间的三个部分.这一划分方式在《橙阳散志》卷2《选举志》和卷3《人物志》中得以充分运用,体现了小区域范围内血缘关系的地缘特征.从《选举志》所载408位江氏族人的时空分布来看,虽然...  相似文献   

6.
我爱民间文学,搜集它、研究它、保护它。民间文学爱我,哺育我、帮助我、鼓励我。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无锡梅里县是三千年前首建句吴国的源地,梅里境内的“鸭城”是吴王牧凫鸭之所,《舆地志》《梅里志》等史载:“鸭城在县东二十里,吴王牧凫鸭之处,即此城也。”古梅城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那里有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1 96 3年《无锡县文艺》发表我搜集的一首《梅里花》:梅(里)梨花(化) ,梅里(梨)果(歌) ,梅(里)梨开花(化) ,结果(歌)果(歌)哎,花(化)开开来结果(歌)果(歌)哎,满树仔果果满地歌(果)。这首歌…  相似文献   

7.
词律简说     
词本是配乐的歌词,《旧唐书·音乐志》称为“胡夷里巷之曲”。《梦溪笔谈》说唐代天宝年间“乐奏全失古法”,除了保留汉魏以前的古乐外,还将汉魏以来的民间乐曲与西域音乐(即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以及从中亚细亚和印度传入的音乐)交融而成一种新的乐曲。为了配合乐曲的谱子来填作歌词,于是渐渐产生了词的创作。有人考证,词最早来源于隋代。《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首先列入隋炀帝和王胄作的《记辽东》,句式声韵就是词。《隋书·音乐志》也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城西之岷江中游,是名震寰宇的水利工程。建于秦昭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堰名也几经更变。近世“都江堰”的含义一般是指分水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四大工程;而古代则不然,仅指分水鱼嘴和金刚堤。“都江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籍是在《宋史》。《宋史》卷95《河渠志》云:“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卷247《赵不(?)传》云:“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为何称“都江堰”?唐李泰《括地志,云:“郫江一名都江。”郫江即鱼  相似文献   

9.
1913年 18岁本年,在浙江一师《校友会志》发表《论教育当注重实用》、《竹柔随录》两文.此为杨贤江最早公开发表的著述。1915年20岁3月6日,演讲“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演讲词载同年5月5日《学生杂志》。  相似文献   

10.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秦朝的疆域》中,“万里长城”下有一则注:“秦修的长城有五千多公里,合华里一万多里长”。此说不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始皇“因边山险壍溪谷可缮者治之,走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东。”“万里长城”因之得名。秦“万余里”约合今多少里呢? 古今度量相差迥异。林剑鸣《秦史稿》第三百七十六页:秦度制进位一尺台今二十三点一厘米。则知秦时一米合今六十九点三厘米,一  相似文献   

12.
金朝是以女真族为主体,联合汉、契丹、渤海等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政权,其官制也体现了多民族的特点。《金史·百官志》记近侍局为章宗泰和八年创设,是误记,早在金熙宗时就已创设了近侍局;《金史·百官志》失载的“治中”一职,就是府级属官中的少尹;《金史·百官志》记宣抚司为10处,但实际却罗列11处,自相矛盾。原因是修史者把辽东咸平宣抚司误为两处;史料记载金末哀宗时所设都尉或为13名号,或为15名号。经考证,认定13名号为是;对章宗时所设九提刑司的治所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3.
文氏家族于明初落籍辽东军户,代有人出,在明代早、中期辽东军事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始祖文安受官入辽,经文广、文宁、文杰,至玄孙文璧袭职,见诸记载者凡5世92年.本文除对辽阳出土《大明赠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文公圹志》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外,还依据文献记载,对文氏家族史迹作尽可能详尽的挖掘.一是对文氏始祖文安的祖籍、从征及入辽时间、入辽后的执掌作了考证;二是对文广备御宁远卫的历史背景和战死三首山的具体情况作重点考证,并梳理了其家世子嗣;三是对文宁袭职及两征建州、朝廷责罪等史实作了考证.为方便读者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文广圹志》原文附后.  相似文献   

14.
书简与东坡的文学个性相结合,使其书简散文成为整个苏文“真、精、妙、达”的高度艺术风范的缩影。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涉及到的一些人和事至今往往不太清楚,给后人充分理解其书简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考证,《与张君子五首》中的张君子应是张君予;《与江察子秀才》中的江惇子为江端礼;《与孙志同三首》中的受主当是孙志举。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是如今长白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满族木屋村落,1908年,长白府帮办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对漫江与漫江木屋有详细记述;到1930年,民国初年《抚松县志》也对漫江木屋作详细记述;到1988年,笔者到漫江考察木屋,竟保存如初。于是写考察报告送省、出版专著、在国际学术会上予以介绍,使漫江木屋得到重视并加以保护,完成百余年来刘建封等前人的未了心愿。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是如今长白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满族木屋村落,1908年,长白府帮办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对漫江与漫江木屋有详细记述;到1930年,民国初年《抚松县志》也对漫江木屋作详细记述;到1988年,笔者到漫江考察木屋,竟保存如初。于是写考察报告送省、出版专著、在国际学术会上予以介绍,使漫江木屋得到重视并加以保护,完成百余年来刘建封等前人的未了心愿。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东晋时期山阳郡之置,由于史料记载的多元性与矛盾性,学界对其认识存有争议。通过对《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与《永初山川古今记》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的比勘分析,可对山阳这一政区的析置变迁做一大致复原:山阳于东晋元帝侨置兖州之时修筑为城,起初作为江、淮守备防线的一环,后亦充作东晋北伐的东线据点,因而长期保持军戍的状态。在义熙九年政局渐稳之时,于土断中置为郡县,割予实土,从此具备了安置、招诱侨流的作用。山阳之置,历经东晋限江自保、权臣北伐、土断侨流等重要历史节点,是东晋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明长城的起迄地点明长城东起凤凰城南鸭绿江边,西达嘉峪关南祁连山麓.其中山海关到鸭绿江一段,倚山筑墙,依水建栅,工程比较简单,毁坏较为严重;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大都是砖石砌筑,工程较为坚固,保存又较完整.又山海关关城向东,嘉峪关关城向西,两关东西对峙.所以,长期以来明长城一般被认为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其实,这是不确切的.二辽东边墙明朝时候,讳称"长城",把它叫作"边墙".所以,明朝时说的"边墙",就是指明朝时候筑的长城.明朝沿边设九镇,叫作"九边".辽东镇是最东边的一个镇.辽东边墙就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的长城.明茅元仪《武备志》卷205《镇戍二》,详载  相似文献   

19.
蒲鲜万奴是金朝末年由金政权派驻辽东地区的宣抚史,曾主掌辽东的军政大权。1216年当他目睹了金王朝大势已去,中原地区正处在一片战乱之际,遂叛金自立称王。继而又建都立国,国号东夏。东夏国称雄东北的东部近ZO年,1233年蒲鲜万奴被蒙古军擒获,东夏国遂亡。然而,东夏国被元蒙灭亡之后,其余部一直以东夏之号活跃于乌苏里江及图们江和靠近日本海沿岸的广大地区。直到1294年在《高丽史》及《元史、世祖本纪》中依然保留有关于东夏军活动的记录,说明元朝在擒获蒲鲜万奴之后,曾对其余部采取了绥靖政策,致使东夏之号延续了近80余年。自…  相似文献   

20.
作家魏巍同志的一篇《再见了,亲人》,传遍了“鸭江”两岸,感动着三代读者,也历练着40年的中国语文教学。一句“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已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标志性语言和教育工作者思考教育问题时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