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专递     
《内蒙古教育》2006,(2):23-26
“全球化”——西方学者的解释,“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影响,“全球化”形势下教育的新特性,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民旅化的思考,民族的现代教育文化的重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叶平 《内蒙古教育》2000,(11):21-22
一种看法是,到造和创新含义不同。创造的意思是原来没有的,通过创造,产生出新的,可以称为“无中生有”;而创新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以称为“有中生新”。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6,(3):14-14
日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强凋,要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这是由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能搞“教育产业化”。她指出,当前,必须更加强凋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切实覆行好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但教育不等同于经济活动,不能以营利甚至牟取暴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领域出现了很多大的争论,其中,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和“素质教育”之争,是最为突出的两次。这些争论一方面呈现出我国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学者、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概念的滥用和理解的混乱。近年来新概念、新术语满天飞,一些学者或者从国外翻译引进、或者自创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个别学者甚至将这些理论提到“为了民族的复兴”的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质量与教育观念的恰当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育理念随时代的变迁发生不断的变化。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纪,学习理论在发展中出现过不同的流派,它们各自在不同时期主导着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概括地讲,行为主义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教师为主。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奖惩;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大脑的加工过程,注重教育操纵和对学习结果的量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由于建构主义的观点更加接近学习的实质,正在有力地指导着当前各国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旗英 《考试周刊》2009,(19):154-154
一、引言关怀理论是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围绕“学会关心”中心主题,强调教育的人性,指出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内涵与迫切所需。关怀理论从教育目的到课程的设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的必备素养等方面构成整套体系。  相似文献   

7.
徐斌 《现代教学》2003,(5):16-18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001年1月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实践、挑战与前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基础。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主要靠教育,或者说,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在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理论,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资。但这些教育投资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由于过度教育,导致了许多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许多学者对教育是否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表示怀疑,于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信息非对称理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学界提出的学校教育理念之一。其后,世界各国相继掀起了以问题解决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纷纷关注并积极探索这一理论,将其列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法与理念之一。问题解决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和积极思维,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其中,“体验”是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试从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机制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行探讨-以“产业”的思维方式研究人才的质量标准,适应“用户”需求,注重培养“关键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突出个人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必须讲效益;学生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参与者、创造者,学校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让投资者成为盈利者;建立“需要者出钱”和“有钱者出钱”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已经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平凡的时期,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前进的时期。特别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研究制定,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的指导下进行中小学校园网信息资源库系统和交互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6,(6):18-18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针对"文革"的"拨乱反正"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央政府迅速启动的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工作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重新开始大规模发展.由于暌隔日久,人们对职业教育已十分陌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愈来愈呈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都围绕考试转.应付考试是师生们最重要乃至唯一重要的目标。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中小学教育教学突出表现为一种应试的特征。这种以应试为典型特征的教育,被称为“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上海一师附小,“一切为了孩子”的“活教育”思想奠定了一师附小的办学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开始了近30年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孔企平 《江苏教育》2006,(3B):22-24
问题解决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问题解决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20多年数学教育的进程,问题解决已成为近年来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问题解决活动是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在数学教育的历史上.问题解决对改善课堂教学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波利亚教授。在40年前就倡导“如何解决问题”,为当时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引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他提倡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过“实验”、“观察”到“发现”.揭开了新的数学学习过程。在目前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问题解决的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评估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开展起来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合理化和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各类学校建设。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评估教师主要是为了奖励先进惩处落后,便于校方作出晋职、加薪、解聘等决定,对评估的目的性还缺乏把握,导致产生一些矛盾,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快乐做主人     
琅琊路小学开展小主人教育已将近30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培养学生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塑造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的小主人,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实验。后学校加入愉快教育研究团队,是原国家教委向全国推荐实施愉快教育实验7所典型学校之一。步入“十一五”,“小主人教育”实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琅小人响亮地喊出了“快乐做主人”的口号,“放飞小主人教育理想,浸润小主人快乐童年”成为琅小人快乐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以服务于黄河治理开发为宗旨,紧紧围绕治黄中心任务,做好治黄及水利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领导决策、科学研究、设计施工、技术攻关,为黄河治理与开发及发展黄河产业经济等,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了黄委信息化和“数字黄河”建设;加强了科技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新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全方位提升了黄委科技信息工作的总体水平,初步实现了治黄科技信息工作现代化。现将“十五”期间黄委科技信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