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的时髦话题,而哲学本性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古老话题,从哲学本性审视创新思维,是远古与现代对话的一种尝试。本文针对目前创新思维研究操作层面阐述多、理论分析不足的局限,在对创新思维进行哲学层面描述的基础上,揭示了创新思维是哲学题中应有之意,并探讨了哲学对创新思维的作用机制:找准视角、大胆怀疑、勇敢批判、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正确分析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的实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创新就是抛弃、淘汰旧的观念、旧的技术、旧的事物,创造培育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事物。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原则、创新精神和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实现哲学创新的缘由主要是:及时准确地抓住时代课题;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满足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通过创编新优教材、培养创新素质、凸现问题意识、改革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大学哲学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新的哲学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理论上对创新的内涵加以阐释,指明创新的唯物论基础,创新的认识论依据,创新的辩证观,创新的价值论,从而在哲学理论层面上为人们界定一个科学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8.
创新意识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切忌浮躁心态,它不是凭着激情单纯地、狂妄地幻想,而是人们脚踏实地的扎实功夫和远大志向的统一,是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创新是对传统的辩证否定,它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超越传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批判意识,两者同时存在于同一认识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甚至可以说批判意识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一个环节、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和制度动力推动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环境动力包括政治环境动力、经济环境动力和文化环境动力。主体动力通过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来实现。在制度动力方面,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环节中进一步确立优先权制度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创新以制度的支撑、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监督制度给创新制度以恒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管理理论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管理理论创新的背后总有其哲学基础,这一点从管理组织的治理结构来看表现得尤为突出,即早期的法人治理结构其哲学范式是“主-客”模式,当代的共同治理的结构其哲学范式是“主-客-主”模式。只有深刻揭示管理理论背后的哲学基础,才能进一步凸显哲学对管理的灵魂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哲学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并对如何进行哲学教育改革,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潜意识和显意识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为我们认识创新思维的存在提供了哲学指导,如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实践具体历史统一的观点、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理论基本功、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力和批判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人性的角度讲 ,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系统哲学反思可以看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从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殊性考量,改善创新人才的生存环境和氛围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中国社会转型为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及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哲学研究范式面临着三大创新:研究方向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视野的创新。在研究方向上,要强化面对现实生活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倡导对话型研究方式;在研究视野上,要确立先导性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6.
哲学创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确立哲学创新教育的目标,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实行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思想发生和发展的根,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是指在哲学式探索中的应有的问题自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质疑与批判精神的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以现实性为研究指归的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本建构理论的问题意识。对这三种含义的阐释即构成本文。  相似文献   

18.
行之 《教育文汇》2013,(17):6-7
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境界。要努力发现新问题、把握新情况、明确新任务,自觉推动社会变革和理论进步;要积极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形成新观念,勇于超越别人和自己。要把创新意识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落实在选题、立项、成果产出和转化等各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要求 ,是全面创新的基础。江泽民同志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2 3年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快 ,从根本上说 ,就是由于不断的创新。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 ,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哪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强 ,它的发展就快 ,就能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处于优势地位 ,否则 ,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大转折的环境中。一个是世界大转折 ,一个是中国的大转折。两个大转折引发了世界大局与国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离不开创新,在创新活动中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哲学观点,培育和发挥灵活多样的创新思维,应用有效的创新方法进行刻苦的实践探索,批判地继承、否定和超越前人的工作成果,实现预期的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