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档案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地位:一种把它当作“无价之宝”,另一种将其视为“无用之物”。表面看起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档案观似乎水火不相容,但如果再作仔细分析,或许会发现它们之间竟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档案与经济问题无关:既然档案是“无价之宝”,那就不好一分钱一分货地去算经济帐;既然档案是“无用之物”,它自然没有什么效益可言。由于这种非效益观念的潜在影响,尽管人们也在强调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甚至喊出了档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旧档无用”所代表的档案“工具价值观”和近代以档案“信息价值观”的建立为主要特征的档案“双元价值观”。认为 ,工具价值理念构成档案价值观主体的古代社会 ,档案工作只可能局限于“档房”。而只有以信息价值理念为主体的档案价值观确立 ,才可能实现古代“档房”向近代“档案馆”的历史性跨越。双元价值并重应成为现代档案事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志新 《档案天地》2011,(10):54-55
地名档案鉴定工作在地名档案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提高地名档案馆藏的质量,有利于人、财、物的合理使用。因此,对档案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剔除无用的文件,对数量庞大的档案进行有序的管理和利用,使馆藏达到最优化结构,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一、确立明确的地名档案鉴定原则标准鉴定原则标准是鉴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  相似文献   

4.
许雯 《兰台世界》2022,(6):40-42
档案的鉴定意在对档案的保存价值进行评估和预测,将无价值档案剔除“,去粗存精“”优化库存”,为人类社会保留下完整的和连续的历史活动证据和社会记忆。但学界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合理性争议不断,反对方认为档案价值鉴定会对档案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且数字时代无论从载体容量还是经济上考量,都有条件对档案资源进行完全保存;支持方认为档案本身就存在有用与无用的矛盾,档案鉴定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且目前档案数量增长与经济、存储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依旧尖锐。文章通过对档案价值鉴定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认为档案信息化为档案鉴定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5.
档案保管期限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保管期限是档案的生死年限,它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命运。有一位即将离休的老档案工作者,别人问他:“档案人员一生最遗憾的问题是什么?”他说: “留下的档案无用,有用的没有留下”。是啊,档案工作的对象就是档案,档案人员一生的汗水都洒在库房与案卷之上。如果老了返回头一看,当初档案选择留存搞错了,我想这可能不仅是档案人员一生的遗憾,而可能是子孙后代都戳脊梁骨的世代遗怨。  相似文献   

6.
一、私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大多数私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一是对档案工作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把当时有用的文件材料收好,已经过时的、无用的捆起来放好,近几年不要丢失就算完事。问及是否知道《档案法》及相关的档案管理法规,回答是不太清楚。二是有的私营企业对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全  相似文献   

7.
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业务部门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档案收集工作做得好坏、质量高低,对其他环节工作乃至整个档案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必须坚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动脑筋花大力气,为档案工作“开源”,而不能只满足于坐等按制度接受档案,也不能被动地交多少、收多少,交什么收什么,须明确指出:档案馆藏的丰富性,包括档案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要求。一方面,没有足够数量的档案、资料,自然谈不上馆藏丰富;另一方面,如果只知一味大量收罗,而不顾及质量,那么无用之物即使再多…  相似文献   

8.
正每天一上班,巨鹿县国税局档案管理员李书善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档案室的温度、湿度,对档案室进行简单除尘,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些工作已经伴随了他12年,并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很多人看来,"档案"就是枯燥无用的文字,在他的眼里,档案是一个单位的历史记录,是最真实的历史反映;在他心里,一本本的档案,就如同一个被疼爱的孩子,伤不得,损不得。  相似文献   

9.
所谓档案的门槛,笔者所指的是档案的归档标准。把握档案的门槛,就是指贯彻归档标准的具体行为,即在明确的归档范围内,套用适合的保管期限和整理标准,做好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而所谓档案的窗口,是指档案、档案工作同外界的展示与交流,既要开阔自身视野,也要加强对外的开放与交流。笔者认为,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既要把好"大门槛"这道关,同时也要灵活地开启"小窗口"。一、重视归档问题,正确把握好归档"门槛"。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档案中,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低值甚至无用的案卷。各大小机关(单位)档案室中保存的档案中,近期利用率也不容乐观。由此可见,档案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外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形成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外国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形成及其研究现状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欧美国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近代工业革命后,特别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了有意识的、正规的、科学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鉴定理论也在此基础上逐渐萌芽、产生和发展起来。  1789年适应法国大革命的需要,法国档案领域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档案工作改革。 1794年法国政府颁布的档案法令规定,将旧政权档案分成四类:有用文件、历史文件、封建契据、无用文件。其中,前两类应予保存,第一类交国家档案馆保存,第二类交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受多种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农村档案工作一直是薄弱环节,从管理体制来看,很不适应档案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体制陈旧、机构重叠、关系交叉,致使档案没有一个很好的归宿,甚至认为无档可建,有档也无用,好坏都是干部说了算。形成了“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帐、各自为政”的分散、混乱管理现象,档案材料任其乱堆乱放、虫蛀鼠咬、霉烂变质,造成了档案材料的严重损失。如何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第一,领导干部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身学习和对广大群众宣传《档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增强档…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事和档案一直若即若离,直至成为人在社会政治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在我们日渐走向人本社会的今天,人事档案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甚至传来取消人事档案的呼声。我们不禁要问:人事档案真的无用了吗?  相似文献   

13.
《档案》1999,(2)
1998年第2期《中国档案》发表了蜀言的《民国档案没有鉴定的根源》一文,文章指出:195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是中共中央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正式的有关民国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规定。这是中央在当时环境下对民国政治档案的规定,而不是对全部民国档案的规定,对真正无用的档案要鉴定、销毁。民国档案鉴定工作没有开展起来的原因,一是在于当时代管民国档案的机关没有条件开展鉴定,而国家各级档案馆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才相继建立,民国档案从代管机关接收进馆后,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鉴定就是要构建一个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档案鉴定专家系统,但该人工智能系统与人脑的差异、"黑盒子"及不确定性令人们暂时无法放心地将档案鉴定工作交给它.由是,改变档案鉴定的理念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进路,即依靠人工智能实现的鉴定不再掌握档案的生杀大权,只令其在系统中进行虚拟的价值鉴定,而不在物理意义上进行销毁鉴定.对于档案鉴定专家系统所依赖的全局数据库应尽数保留,对鉴定无用的档案也应一并存入全局数据库进行保存.对于档案中保存的史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观点,一时代的人工智能亦有一时代之"偏见",只要尽可能多的全局数据被保存,人类的视域也就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这可能是目前人的历史不被机器言说所取代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历程 1.档案鉴定理论的萌芽实践证明,档案价值的鉴定不是与档案工作同时产生的。它是在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被列入议事日程。古代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由于档案数量少和保存比较分散的原因没有出现档案鉴定。到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档案鉴定开始出现萌芽,14世纪由于造纸技术西传,使欧洲国家一些档案数量增加,给保管造成一定的压力。于是一些城镇开始出现了“淘汰公”的做法,即“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审阅庞杂的件,将其中有用的档案加以保存。把无用或重复的件淘汰掉。这种做法,可以看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萌芽,然而由于封建社会档案件的所有形形色色并且毫无联系,使得淘汰公法无法成为一项制度普遍推广,虽然淘汰公法不能和今天的鉴定工作相比,但毕竟表明当时人们己经认识到并走出了档案件鉴别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罗振玉是一个集政治上的倒退和学术上的卓著于一身的复杂人物。民国初年罗振玉始而抢购、继而出售“大内档案”一事 ,也反映了其人格的复杂性。“大内档案”是清朝内阁大库收藏和保存的各种关系到国家大事的原始资料。1909年 (宣统元年 )清政府对“大内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 ,包括明末清初的一些诏令、奏章、朱谕、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文件 ,竟被视作无用之物 ,上奏皇上请予销毁。当时在学部担任参事官的罗振玉很看重这批资料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历史的价值 ,据理力争 ,并说服了军机大臣兼实录馆总裁张之洞 ,终…  相似文献   

17.
刘颖 《兰台世界》2001,(8):17-17
区级档案馆一般成立时间较晚,因而馆藏量相对也较小。但近几年,区档案馆的馆藏量却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这种现象是喜是忧?我认为不应抱着完全乐观的态度。一些档案馆为了增加馆藏量,对档案盲目接收进馆,将大量无用的或……  相似文献   

18.
侯开小档案:北京开维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划出版了《梦回大清》、《何以笙箫默》、《校园完全无用手册》、《挚爱狼少年(含I和II两本)》等畅销作品,开创了"悦读纪"这一国内首个女性阅读专业品牌,为花季女孩和都市白领女性提供了许多健康愉悦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9.
前段,在全国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中有两段台词非常刺痛档案人的心.一段是市长嫌公安局长办事没魄力,说:"你最适合当档案局长."一段是一位年龄偏大的县长找到对自己不信任的这位市长,说:"我不想到财政、人事这些有钱有权的热部门,请把我调到偏冷的档案局去过日子算了."言下之意,档案局是被人瞧不起、社会地位低下、清闲无事也无用的部门.这不是编剧的有心,确实代表了社会上许多人对档案部门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者周国平先生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的闲书,即"无用"的书。他觉得,"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说出一句惊世骇俗之语:"一个人的成长基本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