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将"道"回落到现实与人生层面时,提出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由于庄子的自由观是以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为基础,以此抛弃世俗去追求"精神故乡",这种类似"出世"的情怀与佛教的自由观有可比较之处。以《庄子》内篇为依据,通过对庄子自由思想和佛教自由思想的起源、实质、实现前提和方式的比较,来阐释二者的异同,并对庄子之自由的局限做适当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葛梦薇 《考试周刊》2007,(33):101-103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绝望和对儒家人际关系主张的拒斥,使庄子由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理想态人际关系的探求。庄子主张,“道”是理想人际关系的核心;“无我”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个体精神之自由与人我关系之和谐的统一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个体本位性、去依附性、非功利性则是庄子人际关系思想的三个特点。庄子的人际关系思想对时人思考和确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思想理念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其代表作《庄子》中讲述生命的重要,对人的生命关怀表现为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主张超然物外、精神自由的幸福哲学。庄子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消除与世间万物的纠纷与矛盾,实现内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种超越时空的"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普通人的心态感受和体验现实人生,非以哲学家或拯救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瞰现实世界。庄子的生命思想没有仅仅停留在杨朱般的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和享乐上,而是放置于宇宙的背景下进一层地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和超越。庄子在个体体验的基础上所感受到的生命痛苦的程度决定了他思想的深度。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对儒家生命观的一种救治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论庄子对“命”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对“命”的超越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生的逆境提出的,其主要精神是指导人们对逆境进行超越。针对“命”的性质,庄子提出了“安命”的学说,其实质是在随顺客观必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生的自由。研究庄子对“命”的超越,目的在于把庄子超越理论中的哲思和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庄子思想是一种看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怀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及精神的本体论学说。因而《庄子》一书,基本上就是一部充满自然人本精神的哲学著作。它基于对乱世生命的忧患意识,抛弃了一切社会性功利是非而注重自然人本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地去珍视自己的生命,善待自我,善待自然,在塑造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国文艺思想最光辉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张武慧 《文教资料》2011,(28):66-67
先秦诸子最奇特的著作是《庄子》,其思想、文章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但在阅读中,学生对其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那种在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认识还是模糊不清。教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再次引发了作者解读庄子的兴趣,作者和学生共同阅读《庄子》课内课外的一些篇目,对庄子的形象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从形象中更感性认识了庄子独立的人格,清洁的自由的精神;通过质疑讨论更深刻认识到《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