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主体间性教育实践的角度,研究了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主体间性(交互关系)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的意义.指出主体间性教育不会自动生成,即使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中,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和能动性,给“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供机会和营造气氛.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和被教育者的整体情况,本文着重论述主体间性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主体间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特殊性。以及在主体间性观照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最大限度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馆员与读者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前图书馆界关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馆员与读者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馆员与读者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必须将活动的对象纳入主体间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体同性理论是教学理念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课堂中师生和谐相共处,共同推进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从主体间性的定义和内涵着眼,研究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性,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的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就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研究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主体间性是和主体性密切相关且本质不同的概念,是新近被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翻译研究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命题上存在的分歧,本文对涉及这一问题的相关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幼儿主体性为目标,致力于充分发展幼儿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科学教育活动中选题随意、材料空泛、活动单一等问题,对幼儿实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有巧选课题、创设环境、尊重鼓励、环环引入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实施主体性教育,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师幼关系,才能使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为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交互主体关系”,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两者主体性互动中的有效性和最优化。以往教育多关注教师主体性作用发挥,对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重视不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主体性发挥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多重主体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是融知识传授、审美欣赏、能力培养及人格铸造等于一体的综合过程,需要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文学主体及研究者主体等多重主体相互交流、共同参与。传统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偏重教师主体,近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则过于强调学生主体。或许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多重主体性的复杂状况,充分激发多重主体性,注重主体间的交流互动是解决上述偏向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性再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编辑主体性是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即是编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编辑主体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中,编辑主体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全面、最充分的体现。现代编辑主体的主要标志就在于他们在主客体的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编辑主体性的确立程度是区分现代编辑主体和传统编辑主体的重要分野。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传统的译学研究遮蔽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地位长期边缘化.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译者的中心地位逐渐得到肯定,翻译被看作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但是解构主义夸大了个体主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社会主体共性的一面.以具体作品为例,文章分析了文学作品复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篇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重视。文章简要介绍了语篇分析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开创性地将主体间性融入语篇分析之中,研究了语篇分析过程中主体性的体现,提出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建立语篇构建主体和语篇分析主体间的主体间性,并论述了如何在主体间性指导下提升语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只是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关键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关注、尊重、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由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交往是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之一。交往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原动力的价值效用。以高主体性的主体态参与宇观域人与自然的、宏观域国际的、中观域国内的、微观域男女之间的以及主体自我的不同层次的各种交往;建构实施适应当代主体—客体—主体三维结构普遍交往的关于人发展的模式,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锻造和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交往性、竞争性高素质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生即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体性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性。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生动活泼,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2l世纪教育的主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能力,以促使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民主体性的实施和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下农民主体性缺失现状,基于喜闻乐见的村落体育文化视角,探研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以助力农民主体性生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田野研究法,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以典型村落体育主体性实践叙事,解读村落体育主体性现状,探讨其提升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村落体育主体性内涵是建立在村民认知和实践基础上的实践主体、权利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村落体育主体性发展呈现出动态、分层次的不均衡提升和部分村民的主体性迁移;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村落体育主体性,应该坚持“以民为本”村落体育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坚持村落体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村落体育服务于村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坚持村落体育主体性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壮族神话英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参与翻译活动的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即创作主体、翻译主体和接受主体构成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平衡各主体间关系和规范各主体间的交往即达成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主体间性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体教育是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建立的,随着哲学主体性在现代社会步入"黄昏",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也陷入了自身的困境。反思现代主体教育,要求我们超越主体教育自身的弊端,走向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主体间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支撑,以主体间性视角拓展高职护理英语的教学资源尤为必要。本文基于主体间性视角,从改变高职护理英语教学者的传统观念,引导护理英语学习者树立主体意识出发,多方面寻求拓展高职护理英语教学资源的渠道,力求丰富教学材料,优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学后援,为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