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了一类具有全球性质的问题,并导致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恰恰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解决全球化的问题,所以一门新的学科——全球学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化,有必要对全球学理论进行梳理,从全球学研究兴起的背景、定义、研究对象、特点等方面对全球学研究理论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人类学术发展的成果,具有继承性、互补性和借鉴性的密切联系,两者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流派,是在社会经济实践上共同发展起来的理论结晶。但是,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各自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也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和必要性,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深入研究、关注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深刻揭示了全球化产生的发端、驱动力、根源以及原始推动主体,并积极预言"世界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全面参与全球化,利用一切先进的外来因素,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通过干部学校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梳理鄂豫皖苏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为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群众传播的过程,具备传播活动的基本特征。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探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后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思想界流传,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理论视野,著名的研究者有周凡、曾枝盛、张一兵、胡大平、付文忠等人。在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和理论语境方面,他们分别从谱系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与传统理论研究范式的关系、与新兴的社会历史事件的关系、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他们的观点显示出渐行渐远、已然区别、同异相杂的特点。国内学者立场各异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某些专题如社会主义策略、话语霸权等方面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未来的研究中须走出哲学领域,进入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领域,从而形成支撑"主义"的整全性理论体系;还需要以詹姆逊的四个坚持为原则,建构一个统一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为了使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希望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妇女压迫和妇女解放这个历史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多年前就已发表出一定见解。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女性压迫是一件劳动问题和阶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女性主义充分遗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基因,并在女性解放的政治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问,并产生了意见分歧。西方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要改善的是性别压迫,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解放是生活、生产的解放,而不是单独的女性自由。因此,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女性主义的背景和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必要性,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经历的教育,然而社会教育研究却常被忽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问题增多,人们从各个方面寻求解治之道,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也火热起来,形形色色社会教育理论在中国碰撞,给中国社会教育实践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来指导我国社会教育实践,这需从马克思源头探讨社会教育理论。研究发现,马克思德经典论述中含有丰富的社会教育思想,但目前我国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缺憾。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而作出的深刻思考的理论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而她的整个体系都饱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与主观主义的不断斗争中,形成了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丰富而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理性,是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学问题批判地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由作了全面阐述,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双边互动关系,反映出了人的价值、自由和解放的理念,充分显现了其人文关怀的理性,这是指导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学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基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真实反映,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从中抽象提炼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针。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大时代下,要想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领会并贯彻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代世界的重大变化,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以利益为基点,揭示了共同体就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致力于共同治理与合作,形成了以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全球治理,而作为运行基础的共同体不合理性制约着全球治理的进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清共同体运行的本质,把握全球治理形势下共同体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全球治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其独立健全人格,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接受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进行思考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研究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和蕴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科建设的空白.但是总的来看,这些研究都还是初步的、探索性的,有的观点还显得不是很成熟,亟待商榷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触及,缺乏严谨的体系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主体性越发得到彰显,关注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社会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创新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