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媒体传播的迅速发展,电视及其它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发展趋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纷纷拓展多种传播途径与平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迈进。各电视频道除完成日常节目播出外,为适应传媒业的发展及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节目的调整与完善,改版周期也在缩短。推出新节目、改版旧节目,努力满足受众对节目"新"的收视需求。要保持节目的新鲜活力及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式本身的特质和思考的角度差异,在用理论模式概括广告效果的研究历史中,出现过线型模式、反馈型模式和象限型模式。本文分析了各类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网络传播现状的广告效果行为模式——交互模式。该模式将网络传播中的受者行为作为思考基础,总结出点击、搜索、处置、分享和行动是当下广告效果的五大要素,分析了各要素间彼此交互、相互影响的网状存在。较之传统的模式,交互模式能更好地反映网络传播的特征,对网络受众行为的内在关系有更好的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是国内各家电视台的重头戏。研究结果显示,晚会节目整体收视水平,固然取决于每一个节目的水平高低,但节目类型与观众特质具有内在联系,不同节目类型的受众偏好不同。所谓节目水平高只能相对于某类偏好受众而言,对另一类型受众即使节目水平再高也未必会看。因此,晚会编导将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偏好的观众)串联在时间流程上时,其编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收视行为碎片化为背景,以省级卫视的节目编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碎片化新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部分省级卫视节目编排方式没有跟进受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进而探讨了碎片化收视时代省级卫视节目编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广播业中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看电视台,他们看的是节目。"可见,节目的质量和编排影响着受众对电视台的选择。换言之,节目编排和节目质量对于电视台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节目编排的合理化和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必须对受众的收视行为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级电视台由于节目内容单薄、  相似文献   

6.
在创造电视军事节目品牌中,加强节目编排,进行电视播出季运作,是吸引约会更多受众,培养受众收视习惯,达到有效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是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媒体的传播观念从"传播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受众的收视需求被看作重中之重。于是,受众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促进了参与性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詹晨林 《今传媒》2016,(6):130-132
手机、PC、电视……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同屏幕介质的阻隔不再,即时跨屏互动在直播节目中频频出现。在这类中,观众的参与成为推动节目进程必不可少的元素,直播节目形成了一种新的开放语境。本文通过对典型跨屏互动模式节目的研究发现,主持人传播模式较单向传播时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结构扁平化、效果几何式放大等新特点,由此对主持人的传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节目综合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艺术,编排者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观众的收视习惯,合理地安排节目的播出,尽可能多地将受众从其他媒体那里吸引过来.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编排专家佛雷德·西尔佛曼把节目编排称为"美国三大广播公司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承诚 《今传媒》2015,(3):124-125
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的人际传播和日常人际传播不一样,它表现出来的特质是趋向平等和相对封闭的。本文通过探讨节目录制过程中的角色交流、人际传播在节目录制中各个状态的表现以及录播节目和直播节目中人际传播的差异,揭示普通受众可能无法看到的场景——节目录制时主持人、现场导演、嘉宾、现场观众等不同的角色如何"各司其职",他们在幕后进行着怎样的人际传播;在节目录制开始前、节目录制过程中和节目录制完成后各角色之间的人际传播发挥了什么样的功效,有什么不同等等。这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电视节目幕后不同于荧幕前的传播状态。作者试图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把握节目录制过程中的人际传播来给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以往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电视技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吸纳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建立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代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广播-宽带融合型交互电视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详细阐述并比较了不同交互技术的实现方法,并结合互动节目示例说明该技术的优势所在。交互电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电视台打造新型互动节目,提升观众收视体验,这对加速广电行业的"三网融合"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小芬 《报刊之友》2014,(9):110-112
电视新闻节目线性传播的特点决定了节目在编排上对受众有很大的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很大程度取决于信息接收的瞬间,只能按照节目的编排顺序逐条观看。这就要求编辑运用恰当的编辑技巧,精心挑选有价值的新闻突出重点,打造节目本地特色板块,利用峰谷技巧设置兴趣点,营造节奏调整受众心理,最大限度吸引受众的观看兴趣,使其保持积极地收视状态,进一步强化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程敏 《声屏世界》2016,(12):60-61
从某种意义来说,广播电视传播是以服务受众需求为第一目的,受众甚至掌握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杀大权.研究受众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分析受众在收听收视过程中有哪些思维定势效应,对于有的放矢进行广播电视品牌建设与节目研发,对于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的创新,新闻游戏在叙事上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新闻叙事不同,新闻游戏的交互式叙事模式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结合近年来制作精良的新闻游戏进行分析,认为新闻游戏的交互叙事具有叙事主体多元化、叙事语言真实性与虚拟性共存、叙事形式去文本化和叙事视角的限知性等特征,对其叙事特征的分析能够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交互传播是最能体现传感科技与传播科技结合、融合、协同优势的传播形态,是最能体现数字科技的创意、表达能力的传播形态.数字内容四大类别体现了从传统内容走向数字内容所经历的从格式转换到延展创造的过程,科技含量是数字内容的必要前提."科技感"是决定创意表达成效的关键.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交互传播科技的运用提供了成功样本,为数字新...  相似文献   

16.
如今每一家地级市有线台都面临着激烈的电视竞争,既有众多星上节目的频道之争,更有当地有线、无线(部分城市还有同城的市、县之间)的节目之争。在这种较量中,人们往往重视节目的购买、制作、包装和宣传,而忽略节目的编排策略。其实,出奇制胜的节目编排方式,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问题在于,一名称职的节目编排者,在工作中需要对自己的受众真正了解,要找准他们的收视特点和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刘娟  林日东 《声屏世界》2008,(12):61-61
节目编排是时间和空间分割的艺术.也是一种理念的体现。节目编排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怎样排列组合,而且在于对受众市场的把握,尤其是研究受众收视行为和收视心理以及综合开发节目资源效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9.
电视行业向来十分重视自制节目和外购节目的质量,并常常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对节目在播出中的编排重视不够。这里的编排是指对一个频道每天、每周、每月所要播出的所有节目的安排。正如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节目也需要排版──即编排。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在不同时间里对不同节目的编排和受众收视习惯之间的关系,然后寻找一些科学的编排节目方法。观众的构成状况和收视习惯是节目编排的重要依据。观众的构成是指某一特定的电视节目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的观众人口构成。观众中的男女比例、年龄段及文化层次等特征决定着他们各自的收视习…  相似文献   

20.
褚建勋  于越 《今传媒》2012,(1):19-21
本文梳理了当代美国组织传播研究领域前沿问题之一"交互记忆系统"理论的研究前沿与学术流派进行梳理综述,提出组织传播研究方法在其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梳理了一些组织传播学者对交互记忆系统的研究,认为利用传播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相关方法对交互记忆系统进行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