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研讨是小学自然教学常用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搞科学”能力的教学方法。所谓“搞科学”,即是对所观察的事物寻求有条理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实验。如果知识来源于学生对现实的亲自探索和思考,他们就会感到有能力来自行掌握知识,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善于钻研。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利于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研讨活动,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达到自行获取知识的目的。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首先我给学生指明探究研讨的方向,然后将所设计的能体现新授科学概念的、有结…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中学生探究材料之后,会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发现,会有许多不同水平的思维,集体研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物体的特征和性质,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概念水平。 一、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开始研讨。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组织研讨是很重要的,如《磁铁游戏》的教学;先让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纸小熊、磁铁、玻璃)尽情地表演“小熊跳舞”,当学生对材料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但是又从某种迹象证明孩子们在游戏中已做出令人满意的发现之后,教师及时组织研讨,“你想告诉大  相似文献   

3.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4.
学生做了探究作业之后会怎么想?这属于内部表征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目前如果不坚持探究教学,则小学生对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差别的感受会模糊起来,甚至不把在课外进行的、服从于教学的探究行为算在自己的学习“参与度”里。因此,今后的探究教学应明晰地以形成学生关于探究学习的内部表征为旨归。  相似文献   

5.
邵秀良 《科学课》2014,(5):72-74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柱形、磁针等。 2.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磁铁有吸铁的特点。 3.能够做探究磁铁特点的实验,会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4.会分析实验记录,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细心的同学在学习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时,会发现赤道北侧的降水量多于赤道南侧,有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处于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降水量为什么会有差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赤道地带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全球降水丰富的地带,这没  相似文献   

7.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研讨”两部分。所谓“探究”是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老师给他们提供的实物材料。而“研讨”是给儿童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我们据根自然课中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采用“探究——研讨”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精心设置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兰本达教授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中指出:“科学教学中的材料要有结构,即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中的  相似文献   

9.
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是选择使用有结构的材料,使孩子在摆弄材料时,许多“发现”进入头脑形成片断、易变的语言信息,通过研讨把他们的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而形成概念。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自然事物中的奥秘、领悟其中的科学道理,增长才能。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教师教得轻松、顺利,孩子学得“开心”、“欢快”。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领悟科学道理、增长才能。  相似文献   

10.
我参加了全国和省级的两次科学研讨活动,发现其中有4节课,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指导的时间分别是31分、28分37秒、26分、29分35秒,平均用时28分55秒。课后与执教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如果不对学生交代清楚,实验就会有很多错误,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任教小学语文有十一年了,经常到市里参加各种课堂研讨课。我发现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城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13.
"交流研讨"是探究型科学课的重要一环,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在倡导科学课"长时探究"的今天,"交流研讨"环节更受重视,也备受指责。原因既有认识层面的,也有实施层面的。从认识层面看,交流和研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交流层次浅,研讨层次深。交流以事实描述为主,研讨以思维判断为主。交流提供客观依据,研讨更显探究本质。从实施层面看,新科学课程标准对探究活动数据在从交流走向研讨过程中的运作流程作了强调,要求学生"及时、准确地收集数据,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所涉及数据研讨的38个探究活动,就是很好的实施媒介。本文从认识层面及实施层面对探究活动数据有效利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以寻求探究活动从交流走向研讨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初中二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进行分层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得多,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较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显著。2014年我承担县级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荣幸成为课题的核心研讨成员,所以这两年来我在班级上课使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的实效性。以下我谈谈在班级进行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深入了解情况,准确分层每学期初,我都要花很多时间先深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小组研讨学习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若想让小组研讨自主、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教师的作用是关键。只有灵活转换教师角色,成为小组研讨活动中的设计者、引导者、调控者、评价者,才能打造小组研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深入,"问题研讨"已经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金科玉律。围绕几个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表达,课堂热热闹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两种意味深长的现象:现象之一:研讨角色错位"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堂研讨的问题,理应是学生自己理解不了的疑难。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课例《百合花开》:(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写"百合花开"的语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光学部分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利用平行光源或发散光源进行实验,目的是探究成像特点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实验发现如果凸透镜不完整,两种光源所成的像会存在一定差别。由此,本文利用Mathematica仿真模拟软件模拟光的传播路径,对实验中两种光源成像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原因、解释现象,对今后凸透镜成像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模式设计模式名称:“探究—研讨”教学模式特点:情境入手,发现问题,研讨中学习适用范围:低、中年级观察课、实验课模式程序:  相似文献   

19.
研讨方式问题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作用,帮助学生们学会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学会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发挥集体智能的巨大作用,使不同智能的学生在探究中都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20.
研讨交流是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交流时学生往往参与率不高,这既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使研讨交流有氛围;坚持长期专项训练,使研讨交流有技巧;引领深入有效探究,使研讨交流有内容;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与反思,使研讨交流有深度,这样才能提高研讨交流环节学生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