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社会网络环境下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依次引入了基本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社会网络中考虑直接传播的扩散模型和同时考虑直接与间接传播的扩散模型,并采用系统仿真法分析和比较了三个模型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播周期、免疫周期、品牌信任重塑周期以及社会接触网络结构等因素都对企业突发事件舆情爆发的阈值以及舆情扩散的极大值、稳定水平和波动性有很大影响;而且,同时考虑直接和间接传播的舆情扩散模型更为符合现实实际。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1,(12):I0003-I0003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和态度.从而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期”专题报告·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下)”继续刊载”华中科技大学’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博士生交叉学禾斗创新论坛”上关于网络舆情的交流论文。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彭辉 《现代情报》2013,33(2):27-3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反应了民众对社会形势和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舆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以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舆情信息并提出了舆情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昊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98-98,102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积极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对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3)
互联网时代衍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络舆论,负面的舆论被称作为"网络舆情"。近年来,网络舆情在高校里时有发生,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医学院校也不例外。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很多高校舆情管理者在处理不断出现的舆情事件时缺乏科学应对策略,使高校陷入舆论的旋涡里,不仅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大大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在深入研究舆情理论的基础上,对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引发根源的特殊性,以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过程(发轫期、扩散期、爆发期、回落期)为轴,提出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齐红娜  郭丽 《科技创业月刊》2012,(7):104-105,11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社会网络舆情的监管。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从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对策,以达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事件的前卫指标来源于网络,随着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给社会事件的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文章以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从舆情传播过程的视角,提出社会事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4个阶段,即舆情干预判断、干预时机、干预措施和干预评价。此外,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各关键干预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给出舆情干预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社会事件的前卫指标来源于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 使得信息 网络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给社会事件的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 文章以社会事 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 从舆情传播过程的视角 , 提出社会事件网络舆 情干预机制的 4 个阶段, 即舆情干预判断、干预时机、干预措施和干预评价。 此 外, 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各关键干预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 并给出 舆情干预的政策 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直接性、突发性和非理性的特点。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表现出明显的"微"特征,网络舆情被赋予了新的特点。研判和处置是高校管理者进行网络舆情治理的两大具体措施。在舆情研判中,我们要着重建立分层分级的研判工作制度,构建全方位的舆情信息网络,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研判队伍。在舆情处置中,预警是重点,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引导是关键,要培养合格的舆论"把关人"和"意见领袖";公开是保障,要强化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治理大格局。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到绝对的主导地位,移动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变革了网络舆情的发展环境,对于网路舆情演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下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与传统网络下舆情的动态演化相比的特点,分析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移动网络下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提出了移动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现实群体性突发事件容易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舆情,并对政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带来严峻挑战。增强新形势下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四个阶段,在上述整个过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网络舆情的启动机制、驱动机制、变动机制和阻动机制分别在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威  张秋波  兰月新  师喆 《现代情报》2015,35(4):145-149,158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网络拓宽了传媒渠道并打破了信息中心辐射、单向流通的格局,因此,更具活力的网络舆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网络舆情的制造与传播主体网民进行探究,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网民群体的规模和属性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产生的驱动影响,分析阐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支撑对策,为网络监管部门决策也提供依据,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萍 《现代情报》2015,35(4):61-64
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网络舆情所呈现出的影响力正在日趋增加,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政府政策发布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损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因此,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文章分析了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并对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网络舆情管理也日益重要。传统的人工舆情收集整理模式已经不满足当前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的筛选、收集、整理、分析的要求。研究环保网络舆情在监控预警、数据处理、辅助决策等方面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方式建立环保网络舆情管理的新模式和应对方法,确保环保部门第一时间获取舆情信息,有效应对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殷聪  黄炜 《现代情报》2012,32(7):173-177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SNS、微博为代表的Web2.0应用的兴起,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信息社会,并逐步演化为一个全新的开放信息传播空间。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为网络舆情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环境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机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且呈现出线上线下的联动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在论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爬虫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的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舆情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的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互联网的物理结构与互联网网站结构的分析得出舆情网络的逻辑结构,另外,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网络舆情的网络特征的分析,得出网络舆情的结构化模型,为准确表达网络舆情,寻求更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与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凯英  彭超 《现代情报》2013,33(11):38-4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具有形成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微博、论坛、博客等中发表有关社会中各类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监测网络舆情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网络爬虫对目标网络的页面数据进行挖掘,然后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科学地统计舆情信息。本文主要分析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处理对策,并利用网络爬虫、全文检索、关键词评分、以及科学数理统计等手段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原理进行探索与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9.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现代情报》2017,37(9):97-102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开辟了新渠道、拓展了新空间,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一些地方政府的反映滞后,产生了网络舆情危机,本文从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地方政府如何提升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代化能力的诸多建议,以期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