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常会遇到许多的困惑。是去请教同行们,还是去网上找答案?可找到的答案,不一定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工作中,给我最理想办法的是我的学生们,我是学生们的老师,学生们其实也常做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天使的痕吻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一个身有残疾的年轻人从容地面对人生,并且拥有强烈的自信而面对人生挑战?与这位年轻人相比,很多体格健全的人大概也要自叹不如。其实,如果我们也能自信乐观地生活,成功也会离我们很近。阅读《天使的吻痕》,思考“胎记”与“吻痕”有怎样的联系,做后面的练习,把答案寄给我们,你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的纪念品!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于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从而获得知识。如今,我们的现代教育也同样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久清 《父母必读》2012,(8):98-100
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正确答案,在育儿的过程中,哪怕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也会历经迷茫与困惑。关键在于,遇到未解的难题,我们需要把握怎样的基本原则,如何分析,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答案:“五年级共栽了45棵树”,“1克=1000千克”,“磨1千克面粉需要小麦0.5千克”,“小明今年105岁,小明的爸爸今年18岁”,“小红每分钟走1米”……对于这类司空见惯的错误,教师往往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即使是文盲也能看出这些答案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可我们一个在小学阶段已学了五、六年的学生却做出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学生怎么就不联系实际想一想,怎么这点“数”也没有!对于这些错误,我们教师一般会认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并且从此入手去解决问题,而很少去研究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其实这是…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意气与冲动多是魔鬼,它们会冲昏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 的确,冲动是不可取的,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冲动常常是在所难免的,而冲动过后,我们更多的是后悔和检讨。然而,对于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的收藏顾问蔡铭超先生来说,他毕竟有着无数次在大风大浪中历练的经历,难道他也会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样,冲动过头,意气用事?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自由的束缚一考生"自由是什么?"我试着去找寻可能的答案,可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当我们处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这种渴望异常强烈。可是我们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自由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忙碌的学习工作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或者结束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步入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我们便可能会渐渐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由  相似文献   

8.
为了自由的束缚一考生"自由是什么?"我试着去找寻可能的答案,可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这似乎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不难发现的是: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求,总是伴随着某种过度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当我们处在程式化的生活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渴望轻松、渴望自由的想法,而且这种渴望异常强烈。可是我们同时也不难发现:过度自由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寻求束缚的愿望。当忙碌的学习工作后得到一个冗长的假期,或者结束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步入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我们便可能会渐渐厌烦每天的无所事事与慵懒无为。  相似文献   

9.
关于哪个季节最美,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若是问到哪个季节最有生命力,答案一定是一春天!课本里有不少关于春天的描写,我们也常常会写到关于春天的作文。写春天的文字总是生机勃勃,读来也总是令人愉悦。就让我们驾驶着阅读碰碰车,去春天的文字中观光吧——  相似文献   

10.
<正>环节一:说困惑小刚曾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妈妈告诉他:"充话费送的。"后来,小刚又对生命到哪儿去产生了困惑,他曾和小丽讨论,小丽认为生命不能永恒,小刚说两千年前的孔子还在和我们对话,指导我们学习,生命可以永恒。过渡:同学们,生命可以永恒吗?让我们进入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起寻找答案。环节二:探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个总在抱怨生活不如意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高僧。高僧取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装满水的瓶子,问年轻人:“水是什么形状的?”年轻人困惑地说:“水是没有形状的啊!”高僧道:“水看似没有形状,实则是随遇而安。它时刻变化的形状就是最好的证明。”年轻人恍然大悟,满意而去。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在实践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误解、偏差和困惑。出现误解、偏差和困惑并不奇怪,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审视它,怎样去对待它,怎样去解决它。一、对一些困惑的认识和思考1.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否定。扑面而来的新纲要、新课标、新教材、新目标,要求教  相似文献   

13.
马德 《小读者》2012,(Z1):30
有一个年轻人,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他总觉得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纠缠在心里。烦恼是怎么产生的?年轻人很迷茫。一天,他遇上了智者,便把自己心底的困惑说了出来。智者听后,微微一笑说,烦恼来自欲望,你在乎的东西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放得下,才是消除烦恼的根源。年轻人觉得智者说得有道理。另一天,他又遇上了慈善家,他同样也把自己的困惑说给了慈善家听。  相似文献   

14.
有道题,三年来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着我们一起教学的老师,因为它不是有多个答案的题目,而用多种方法解答却答案不同,分析每种方法还都有它的道理,这实在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们不解地问:“到底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这学期我们又讨论这道题,一次不经意的画图,解了我们多年的困惑,终于知道谁偷走了鸡蛋。  相似文献   

15.
有道题,三年来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着我们一起教学的老师,因为它不是有多个答案的题目,而是用多种方法解答的答案却不相同,分析每种方法都还有它的道理,这实在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们不解地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这学期我们又讨论这道题.一次不经意的画图,解决了我们多年的困惑,终于知道是谁偷走了鸡蛋。  相似文献   

16.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来生老师: 读了你由<江西教育>编辑部转来的信,觉得信中谈到的"两个困惑"反映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声,因为它们也曾是他们的困惑. 对于困惑一,我们认为首先教师不急于下结论,不要轻易对答案进行评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不妨先让他们说说这样说的理由.接下来引入文本,找出课文中写秦王的词句,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这些词句,学生自己会评判秦王是个怎样的人、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这样处理既能使学生了解文中的秦王是个恃强凌弱、虚伪无信的人,又能理解这样写反衬出蔺相如忠贞、正义、勇敢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校长培训班的进程,和校长们一同经历着“头脑”的洗礼,吸纳着新鲜的思想精华,也在思考着校长们的思考,困惑着校长们的困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每天忙碌着学校的大小事务,很多时候往往是凭着经验和惯性去做一些事情,静下心来会发现,很多东西应该值得我们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龄的增加.自我感觉在教学上不断地成熟.但随之而来的无奈似乎也常常困惑着我们.如: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明明不会做的题目,他居然也可以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做出个答案,然后把作业上交:课堂上有时预设一个很烦的解法,学生听完似乎很能接受而很少会有异议;  相似文献   

20.
无论任何时期,在中小学,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问题学生,班主任往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化解矛盾,与之谈话,惯用的管理方式对于他们已无法奏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只能选择另外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当我们愿意主动去接近这些问题学生的时候,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份关注,当我们愿意倾听他们的讲述时,他们会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困惑;当我们在交流中获取信任时,他们定会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