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越 《传媒》2013,(7):15-18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成长之势迅猛,成为信息通信领域令人瞩目的焦点与发展变革的亮点。特别是随着3G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在全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比例大幅提升,流量规模和业务收入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通信业最重要的动力来源。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移动互联网相关数据,为读者解读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整体面貌。文中图表数据均来自工信部及其所属电信研究院。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15,(1):10-11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互联网企业、创业企业和传统企业纷纷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商业价值、无限的可能性,技术要素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此,面对移动互联网热潮,多数企业也在纷纷部署本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4G网络让一切互联成为可能,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消费热点以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新的引擎。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像金融、交通、医疗、餐饮、美妆、游  相似文献   

3.
项目背景 伴随着移动网民群体的快速壮大,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新领域。早在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就已达3.5亿,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有望超过传统互联网的用户数。随着移动终端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移动通讯流量开销的持续下降、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从而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应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在安全方面也还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需要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专业化安全框架,进行科学管理。本文就移动互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固定互联网时期,你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条狗,而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你不仅知道它是一条狗,而且还知道这条狗有什么爱好。”这句话很形象地解释了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的区别。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经由固定互联网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正在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移动互联网融合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技术与特质,目前,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处于信息社会的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其中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平台应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重要时期,介于童年期与成年期之间,青少年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办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3G移动网络、4G移动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形式出现,研究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有助于同外界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和信息载体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只有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特性,才能探讨出与移动互联网相适应的传媒运作方式,进而推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媒业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捷 《东南传播》2010,(3):21-23
2009年算是中国的3G年,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逐渐铺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定居"互联网,手机网友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涉及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潜在能量的关键。本文将梳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互动空间打造方面的发展脉络,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空间发展现状,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互动空间打造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特点,又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优势。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移动互联网全新的传播生态下,海量信息、移动获取、互动沟通传播特点使移动互联网媒体用户呈  相似文献   

12.
在时尚的现代人看来,目光归宿于手中的智能机,才能化解尴尬,不至于显得空洞。移动新闻客户端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源、实时的信息推送和方便的社交互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角逐赛中,新闻客户端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或许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江湖的武林绝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不至于遭遇掉队的窘境。在移动互联网的步伐不断逼近的过程中,连BAT等互联网巨头也被定义为"传统",为了避免掉队的危险,互联网领域的巨头们也纷纷向移动互联网市场迁徙,不断在移动互联网各个领域摆兵布阵。而新闻客户端也成为了各互联网巨头向移动端发力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3.
吴川 《视听界》2013,(2):42-4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传统广播移动和便携的特质基因,移动客户端是传统广播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通道。传统广播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要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筹划、前瞻布局、特色引领,尤其在做优内容、突出服务、创新营销三方面速谋速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赢得传统广播发展先初。  相似文献   

14.
<正>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形成了终端移动性、终端多样化、互动的即时性、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特点;移动终端可分为功能型移动终端和智能型移动终端,多样性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主要移动终端呈现出智能化与融合化趋势。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视听应用可分为内容型和服务型两大类应用类别。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视听应用与移动终端呈现出融合发展的契机,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网络发展、网络安全相辅相成,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愈加受到关注,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重点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大立法、监管,如何保障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6.
应邀前来的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阮京文先生在沙龙中作了题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的精彩发言,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情况,而且还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了解读,给出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界与融合更加明显、更强调用户体验,被认为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这些人中,有的在PC时代就已经叱咤风云,有的则一直身处互联网行业之外,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在未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的巨大潜力,以及蕴含其中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引得互联网企业和非互联网企业齐齐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原因。2012年5月10日至11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以下简称"GMI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个以"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18.
卢迪 《报刊之友》2014,(2):99-100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互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服务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竞争最激烈、技术革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我国已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网络、终端、应用产品三方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针对少年儿童的移动互联网建设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肯定和积极支持。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一项事业,需要政府、社团组织以及移动互联网业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获得了受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既遇到了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但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只是手段,广播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博采众长,实现新的突破。按照学界一般定义,移动互联网主要指的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网主要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便携性、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多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27日-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是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盛会,主题:新机遇、新挑战、新领袖。在两天时间内,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将云集北京,共同讨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