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幽默     
一帽多用 帽店的店员对一位先生说:“这样的游泳帽最适合您,买一顶吧。” 先生谢绝:“不必,我头上这几根头发数都能数出来。” 店员跟上说:“可您一戴上这种帽子,别人就不会数您的头发了。”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个通讯员写了一篇体育新闻,大标题是:“我区男子篮球队力挫群雄勇夺冠”。大致一看,没有什么毛病,可仔细一想,就有问题了。冠,是古代弁和冕的总称,即帽子。当然,古代冠和帽有区别,但现在通称为帽了。因此,写“夺冠”,会被人误解为“争夺帽子”,这岂不成了笑话!也许有人说,夺冠是“夺取冠军”的简称。这是不通的。冠军是一个词,代表一个概  相似文献   

3.
开荒     
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帽子”兴趣不大.对“戴老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杨羽剑 《兰台世界》2004,(10):43-43
帽子,在古代被细分为冠、冕、弁、帽、巾等。古代称帽子为冠,据载从黄帝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先民们用皮毛或布帛覆盖在头上,一为御寒,二为装饰,没有任何贵贱贫富之分。进入阶级社会后,帽子作为“礼”的象征,成了区别等级与身份的标志。在汉朝,冠分十余种,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看人下菜     
很多年以前,京城一些有名店铺的伙计常常练就一手绝活吸引顾客。比如鞋店的伙计一见顾客进门,不等开口随手拿一双鞋请顾客试脚,保管大小适中,样式满意。帽店的伙计则是一瞄顾客的头,便知道应戴几号的帽子。据说一家非常有名的帽店不惜养一批“线人”专门了解大主顾和同行店铺的相关情报。民间传说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寿命不断延长,我国将迈入老龄化社会,适时发展一些“银发族”的产业,无疑是大有可为的。 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消费市场还比较狭窄而单调。有报道说,一位老人为了买一顶呢帽,几乎跑遍城市的大小商店,最后仍是空手而归,并不是商店无帽可卖,形形色色的帽子可谓新潮,但偏偏没有适合老年人戴的帽子。失望之际,这位老人遂投书传媒,呼  相似文献   

7.
爆料叶茂中     
陈刚 《声屏世界》2012,(8):63-64
要讲叶茂中,有点无从下手。因为太熟太熟了,可说的太多太多了。首先要爆料的是,这厮不戴帽子不是难看,而是实在没法看。有点像普通二叔、文艺二叔之外的那种二叔,一副无法形容的模样。经常在一起聊天,因为很熟他就摘下帽子,每次我都说:兄弟,把帽子戴上,和谐社会别这样出去吓人。当然,有些人戴帽子会压运气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这种人。但叶茂中这厮命中必须戴帽子,他的名字中就有一个茂(帽)。所以,帽子对叶茂中不是装饰,而是护身符。没有帽子,就没有叶茂中,如我曾经所言,叶茂中的脸是长在帽子上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10月10日至11月21日,我们宁波日报组织了一场关于“蓝帽子”现象的公开讨论。“蓝帽子”的两个“没想到”在纺织行业,为了区别于戴白帽子的纺织女工,维修、保养设备的技术工人,通常被称为“蓝帽子”。在援助因遭受“7·30”特大洪水而严重受灾的宁海棉纺厂恢复生产的日日夜夜里,宁波和丰纺织厂70余名平时工作积极性不那么高的“蓝帽子”(大多是青年),却个个表现出色象条龙,受到人们的赞扬。这大大出乎工厂领导人的意料:一没想到他们风格那么高,二没想  相似文献   

9.
潮流新品     
1帽子枕套它就像个连帽衫一样,每个枕套都长有一个帽子。睡觉时可以充当眼罩用来遮光,天气寒冷时则可以戴着保暖,一帽多用。产品售价19.95美金,约合人民币128元。有多个颜色可选。2藏书椅子来自设计师He Mu、ZhangQian的创意。圆圆的椅子周围搭起一圈架子,大小容量刚好可以用来放书,一本一本,就  相似文献   

10.
王鼎钧回忆录《文学江湖》里,有一节谈到台湾本土报人李万居及其主办的《公论报》。他引述老报人许君武的说法,将中国报业分作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书生办报、流氓办报、企业家办报。准此而论,尽管《公论报》也曾赢得“台湾大公报”的美名,他认为李万居的办报努力终归还是失败了,而且这种失败“象征书生办报的时代真正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北京档案》2007,(12):34-35
清代北京的服饰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男子需剃发垂辫,不论种族与老幼都戴帽子.帽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礼帽、便帽与风帽.礼帽也叫官帽,被称为"大帽".便帽,俗称"小帽",是各阶层人士日常居行所戴的帽子.  相似文献   

12.
铁帽子王,是指清朝时皇族中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人们用“铁帽子”三字来形象地比喻这些王爷头顶上王冠的牢固、名声的显赫和身份的高贵。  相似文献   

13.
“盖 帽”是篮球比赛中的术语 ,意思指一方准备投球时 ,被另外一方将球打掉。在新闻界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收入 ,不得罪广告商 ,将富有新闻价值的有关客户的负面报道扣下不报 ,我在这里姑且称之为“广告盖了新闻的帽”。都称“盖帽” ,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篮球被“盖帽”后 ,裁判会判重新发球 ;但是在媒体界 ,没有裁判 ,没人会说媒体犯规 ,这一粒“球”从此便成“游魂”。毋庸讳言 ,“广告盖了新闻的帽”在目前各地媒体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非常普遍 ,有的媒体明目张胆地宣扬 ,“一切为了广告” ,“新闻要给广告让路”…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真的是一个独特的族类吗?他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与我们一样经历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所不同的是,他们头上有一顶“独生子女”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2,(Z1)
王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年四季头上都扣有一顶别致的小帽,她认为带帽子很神气,因此去哪里都喜欢帽子,而且以黑色为主,偏男性化些的。你看她头上那顶一百多元钱的被称之为“钢盔”的帽子,怕是在南京众电台小姐们带的帽子中是最“奢侈”的一顶了,她打趣道:“人总要隐藏点什么,可我又总会表现出真实的我,所以还是用帽子遮掩点什么吧。”出生于1972年的王丹,年纪虽轻,经历却很丰富,履历表一栏色彩斑谰,当别的孩子坐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嬉戏时,她却在14岁那年到部队去当了文艺兵,唱歌、报幕,在舞台上活跃了4年后,复员进了西宁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主持人生涯,并搞了一档在当地特  相似文献   

16.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新闻世界》2004,(8):39-39,42
钱俊冬,一名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的大学生,为了学费当起了“倒爷”。三年打拼后。他拥有了一个50万元注册资金的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还替父母偿还了所有的债务。  相似文献   

18.
黄升民 《现代传播》2001,(6):100-101
对于“媒介形象”,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形象可以说是一种外包装,一层表皮而已,也可以说是表里一致的,是其文化、理念的表象。对于这个形象不同的理解,自然就有了不同的改版包装策略。以媒介作例有点容易得罪人,还是以城市为例吧。最近,也很强调所谓的城市形象。那么,不同的形象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包装改造策略。比如说广州,有一个“加帽子工程”,高速路沿线,旧的建筑不好看,拆又花钱,领导想出了一个主意,旧房子表墙刷油漆,顶上加帽子。难怪有朋友写信告诉我,说广州突然冒出了很多“欧式建筑”,晚上很美,白天就有点不伦…  相似文献   

19.
以“清廉”二字安身立命的马英九被政敌扣上了“贪腐”的帽子,面临着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场危机。一贯的清誉仍然是马英九抗击打的盾牌,不过,若要化危机为转机,还要看他领导国民党度过台湾政局最混乱时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报刊上谈标题艺术的专文,时有所见。标题艺术高妙,自然赏心悦目。但在有些报刊还常出现不通、欠通、歧义,令人难解的情况。在此,只举一例:《不摘“贫困帽”摘掉“乌纱帽”》这是《山西日报》今年4月15日的一则标题。如果不看文章内容,只审标题含意,那就是:不必去摘掉“贫困帽”,只须摘掉“乌纱帽”就行了。经过细看文章内容,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到1990年底,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在350元以上,基本实现脱贫,届时摘不掉贫困帽,县委、县政府领导甘愿摘掉‘乌纱帽’。“内容”与“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