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电子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在1946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使陆军部计算导弹运行轨迹的工作量从原来7个人日缩减为3秒钟.ENIAC的出现成了轰动全球的稀世奇事,但不久,人们就从惊奇、怀疑中猛醒过来,技术先进国家开始竟相研制发展电子计算机。仅仅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发明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过程。阐明了晶体管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产生了信息革命。  相似文献   

3.
自从弗莱明和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管以后,电子管就一直活跃在电子技术的各个领域里.也因此有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计算机用上了电子管,如虎添翼,运算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人类智力的解放,电子管也当仁不让地唱起了主角.可是好景不长,电子管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难以克服的弱点.电子管的第一个缺陷是使用寿命短,一般为几千小时到一万小时,用在电报、收音机、电视机上还凑合.可在电子计算机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要用成千上万个电子管,而且只要有一个电子管出了问题,机器就要“犯病…  相似文献   

4.
语文短评     
一、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对于人类生活有重大关系的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一项革命。(《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50页) 上例中的两个判断都是假判断,也就是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它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没有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电子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计算装置,是物。技术,是指专门的技能、技巧。革命,是指一种带根本性的变革。所以,说“电子计算机”是“技术”,是“革命”,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信息社会”、“信息革命”等新名词,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将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十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十多个大型信息系统,中央55个部委、地方30个省区市又相继建立了信息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以及其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工业文明进入到了第三个革命阶段,即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当前,信息已经成为了新经济的代名词,不论是美国最早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还是当前风靡全球的知识经济,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21世纪,信息产业必将全面超越传统工业而成为经济的支柱。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旺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的信息类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老区教育发展中积累了诸多经验。欲支配教育权,必须掌握政权是根本经验;正确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建设的健康运行是基本经验;教育任务必须及时跟进革命任务,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是主要经验。只有方针正确、政策对路、实施到位,教育建设才能平地起高楼。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将引起一场教学革命夏玉贵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电子计算机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1971年微型电子计算机问世,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使计算机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它仍停留在单纯进行文字和数字处理上。多媒体技...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科技革命经历了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当代新科技革命三个阶段。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以19O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和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是二十世纪现代科技革命的肇始。由量子论发展而来的量子力学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包括自四十年代起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系列科学技术突破。主要的是:原子能科技革命、航空航天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学科技革命。当代新科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本世纪初数理逻辑学家一直在探讨关于计算及可计算性的概念,1936年基本奠定了可计算性的理论基础。同年英国人图灵(A.M.Toring)也正式提出了图灵机。 4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电子计算机时,可计算性理论与模型图灵机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匈裔美籍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omann)对图灵机进行了改进并将它作为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目前电子计算机虽然已经历了四代的发展,正向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期,以核能、汽车、化工、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了。 当今,以信息学、生物学、材料学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电子商务显得尤为重要。从美国硅谷到中关村,从日本九洲岛到德国嘉特;从信息公路到网络贸易,我们可以越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是学校培养人教育人的主要途径,因而教学理论被认作“教育科学的心脏”。当代,人类认识世界支配世界的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世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教学论也必然要在其涵盖的范围内作出相应的回答。 一、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挑战 20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在众多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内都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新技术革命的开始。而由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光纤通迅组成的信息技术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其它领域中,诸如微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等也都取得划时代的新进展,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后这场技术革命又进入全面发展的新历史阶段,迄今仍处在发展的高潮中。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类作品距离当下时间跨度较远,学生在认知与理解上有一定差距和难度,往往难以产生共鸣。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论述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来改进教学方式,并提出了革命文化类作品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要点,即把握好整体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性、各个任务之间的关联性、个体学习任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任务的可评估性,以期突破现实困境,让革命传统教育“活起来”,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类作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美国的许多中小学在课堂上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基础课教学。美国的一些教育家认为,把电子计算机用到基础课教学中去,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场必要的革命。四年前,美国4%的公立中小学中,有一百五十万学生运用电子计算机学习,做功课。现在用电子计算机教学的学校已增加到6%,学生二百八十万。估计在未来的四年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学校将增加到9%,借助计算机学习的学生将增加到五百万。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社会与图书馆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前言中说:“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信息的生产、获取、处理和应用构成了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产业——信息产业。在现代社会,信息产业除了包括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外,还包括出版、印刷、新闻、广播、通讯、广告等与信息有关的行业。  相似文献   

16.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有效地整合了“中国革命传统”的相关文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实现中国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是新课标中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结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课文,从内容整合、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三个角度,详细谈一谈深度学习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一) 从现在到2000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9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许多有利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9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仍将相对稳定和有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不仅大大提高了原有生产部门的劳  相似文献   

18.
纵览人类文明发展史,曾经历过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6世纪和17世纪,标志就是近代科学的诞生;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标志是蒸汽机与机械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标志是内燃机与电力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第五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后期,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发明为主要标志。有关新科技革命,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向本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近代史主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在近代中国集中表现为革命。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就要正确认识这两大历史任务或两个主题与革命的关系,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在掀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在教育领域中先后引进的幻灯、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新信息技术,使教育信息通过种种媒介得到了广泛深入地传播,而且信息的密度和质量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