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创新思维的深层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心理文化,具体表现为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内容。心理文化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是双重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是促进中国历史进步的力量,又是民族创新的动力;心理文化的糟粕也从不同的方面和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它从普遍性和深层次上影响着民族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辈出。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民族主体的心理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现在的中国需要发展新文化,更需要改进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严峻。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和其他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一样,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的困境,后继无人、缺乏创新、需求减少等问题制约了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的发展。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物质传承、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的重任。它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注入新的思想,需要优秀的具有创新与创业思维的传承人,需要自身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不是一味的人为呵护。  相似文献   

5.
坚定文化自信对我国民族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充分体现我国当代文化自信([1])。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介绍文化自信的形成、内容和价值,从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理念、落实文化自信的战略任务探讨了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的工作方法,以此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不少故事,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重视通过各种方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体会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2014年和2015年央视在春节和清明期间推出了"春运说吧"和"清明说吧",成为节日里一道新的风景线。说吧是载体创新方面的一个亮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  相似文献   

7.
蒋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09-1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演变原因及其发展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发生了区域性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本体性特征来源于一些宗教仪式活动,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质性变化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传统文化对创新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低碳经济创新品质,有助于形成融洽的低碳经济创新环境,并且其中蕴含许多有益于低碳经济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低碳经济境域下创新必须立足于国情.走适合我国国人思维模式、符合民族创新特色的低碳经济创新之路;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与实现低碳经济创新相结合,只有这样传统文化和低碳经济创新才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瑶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一是以供给侧改革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瑶族传统文化内容;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思维,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倡设探究学习课堂;三是以社会化教育思维,构建思政课运用瑶族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格局;四是以课程思政思维,构建富有瑶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定义,对文化的理解随时代的进步,始终处于变化当中,藏民族的文化观念强调文化的认知功能。自藏民族产生和形成之日起,文化的概念就存在于藏民族的思维和意识之中,与藏民族产生和发展同步。只有了解藏民族的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1.
周谷平  张雁 《教育研究》2006,27(11):29-34
在大学发展史上,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向美国现代大学理念转化是一个延续的、互动的过程,这两类理念共同架构了现代大学人的创新思想取向和行为模式。我国大学存在着经典与现代理念的双重缺失,因此,我国创新型大学建设中面临两大张力:经典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张力以及经典大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张力。经典大学理念的守望与超越共存,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大学中应一以贯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文学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扬弃和改造。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反对抵制作用、桥梁沟通作用和改造、本土化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中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的冲击,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影响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剧了儒学的衰败。然而,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华夏子孙,因为真正的传统已经沉淀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之中了。事实证明:真正的自由、民主与法治,并非是以全盘性反传统为代价的,而在于有无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儒家天论思想的深远影响有分不开的关系。先秦儒家天论思想产生时,由孔子继承了传统天论的宗教性,随后孟子、荀子丰富了儒家天论思想的内涵。先秦儒家天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与天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设计艺术教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创新思维培养的地位依然较为薄弱,存在一些普遍的缺陷.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简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的融合性综合文化。会计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又从属于传统文化并由传统文化决定。中国会计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会计文化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行政改革中,行政文化变革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文化转型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行政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必须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从传统行政文化现代化的角度,《孙子兵法》中蕴涵的哲理思想对我国行政文化建设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博采众家思想之长, 从而形成了他在人生态度上达到了超脱旷达的境界, 在处世方式上做到“独善”与“兼济”的统一。他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人惯用的系统思维模式、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儿童教育、做人教育、环境教育等五方面简要地剖析了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认为是历史悠久、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最终孕育了陈鹤琴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从而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包括教育创新在内的一切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自STEAM教育提出以来,由于其强调跨学科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STEAM教学模式和模型,也有学者进行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知识整合层面的探索,但在思维层面和价值观内化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作为一种面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C-STEAM强调文化传承导向下多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的内在融合,以及富含文化情境的活动体验与系统建模,是STEAM教育本土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尝试。依托情境认知理论和基于设计的双循环探究模型建构的C-STEAM教育6C模式,包括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特征探究、文化制品创作、联系社会推广、总结评价反思6个核心环节及若干关键活动。将该6C模式应用于佛山市澜石小学的"佛山粤剧文化--天工开物小小工匠"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创客、STEAM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人次显著增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也显著增强。该模式为推动地区性C-STEAM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