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沃尔夫冈·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塞尔的学人类学建立在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基础上,后认为,在一个人的意识中,他既要以自己的面目出现,但同时他又作为另一个人物而出现——这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而学虚构以不同的方式揭示了这个需要。学虚构能使人类以不断展开自我的方式走出自我,毫无羁绊地利用多种化手段全景式地展现人的各种可能性,因而是一个自我塑造和创造世界的范式,这正是学虚构的人类学意义所在。伊塞尔的学人类学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何以存在、人类为什么需要虚构以及人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学等问题的追问与回答,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学的人类学哲学。它以一种特别的切入方式深化了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符号的起源与人类的文化、社会、语言有着重要的相关性,但人毕竟是一个生物体,研究符号的起源必然要讨论人类的生物性。从已有的研究情况看,关于符号起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颇丰,但尚缺少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符号起源的成果。人类体质是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基础,当然也是符号起源的基础。人的直立有助于征兆符号和肢体符号的形成,人的手有助于器物符号和数字符号的形成,人的发音器官和基因突变有助于语言符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中,精华是丰富的。“仁”就字形说是二”、“人”的结合,也即人与人矛盾的统一;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人应“爱人”。(《论语·颜渊》以下凡引自论语者,只注明篇名)现在自然科学有人类学一门学科。孔子的“仁”学可以说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人类学。这是因为,它着重讲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类社会集体生活的文明进化;绝少讲人作为自然物的生理学。它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范围包括人种起源学、语言学和考古学。文化是社会科学家和人文主义学者使用的一个术语,流行广泛而又普遍。这一术语没有固定的意思,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文化个体的、有教养通达情理的人的概念,即有文化修养和熟悉文明生活所产生的比较美好事物的人的概念。“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学的著作中。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爵士,用它来表示人们在历史体验中所产生的思想和事物“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出现于十九世纪,它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是体质人类学,一是文化人类学。前者与医学、生物学、灵长动物学和古生物学有密切联系,后者包括考古学、语言学、人种起源学、种族史和  相似文献   

6.
杨素香 《教育与职业》2006,(20):106-107
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科学。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语言人类学,它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而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分支之一是人类语言学。因此,人类学和语言学不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教育等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它们的关系。本文旨在讨论人类学对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借用影视手段来传达人类的文化现象,形成了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影视手段在人类学中的运用是曲折前进的,影视和人类学发展互相诠释、相互促进。人类学和影视的结合为我们的文化理解、和谐沟通开辟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对于深究我们自己的文化模式都是极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互相结合,形成了许多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其中,正在形成中的生态美学可说是一枝新秀。生态美学,顾名思义,应是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而形成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然而这两门学科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时候却找到了特殊的结合点。生态美学就生长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它可能会向两个不同侧重面发展,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哲学美学的思考,一是…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因此,生态人类学理所当然继承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以人类社会中的各个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的单元。但生态人类学作为独立于文化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建构既不能完全趋同于文化人类学,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生态学。在总结文化人类学与生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经验前提下,生态人类学提出了自己的三大立论公设,以利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对人类进化、社会构成、文化发展等问题都有系统而全面的学科解释,体现出其他学科少有的理性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维特征和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怀。人类学强调的文化相对主义、种族平等观、个人、集体与环境的整体主义视角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警世性。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既可以令通识教育更系统、规范,更具学理性的深层思考,也可令人类学这门学科在当代中国社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发生论     
一、文化发生问题的提出文化发生问题是人类回首自己的来由时必然思考的问题。文化发生和人类的起源问题是紧紧相连的。所以,“文化发生”这一说法本身就隐含着两个相关的命题:一是现今的文化是从其发生形态演化而来的;二是文化的发生是人类的“发生”的另一义项。一般说来,人们是承认文化有一个发生或起源的问题的。但是,在文化人类学及社  相似文献   

13.
黄松跃 《学苑教育》2012,(18):49-49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它是一种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主动摄取感知材料的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赵臻 《教师》2015,(4):45-46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是一门最古老的基础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各自然学科中无不渗透着数学学科的知识运用,可以说是"无数学不成学科"。数学学科不仅是非常抽象、非常复杂的一门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数学发展史,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他者”的视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客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汉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客家族群由于在汉民族共同体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突出贡献,因此在近两百年不断地引起国内外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的普遍关注。客家研究自19世纪50年代肇始后,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过多次研究高潮,日益成为一门具有世界影响的“显学”——客家学。  相似文献   

16.
学习学     
学习学学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行为规律的新兴综合学科。过去主要是从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来研究学习问题,现在人们已认识到,需要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美学、人才学、人类学、人体科学等各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国际上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这类主张,如...  相似文献   

17.
如以传统的狭义的自然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考量教育管理学,则其还进不了“学”堂;而以现代的广义的大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已入“学”。因为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经验科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类学家们正在对自己的学科进行全面的反思。这主要体现于对以往写作范式的不满以及在人类学理解界限方面所表现出的张力。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介至少能为人类学的变革提供经验的场所。影视人类学注重的不是影视本身,而是渗透并且编码于影视中的涉及化的一系列关系。在交流中,影视人类学为人类学知识提供了很多新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理解化传播并重新确认化建设的领域。通过从基于“单词一句子”的人类学思维向基于“形象一序列”的人类学思维的转变,学们建构了影视人类学的智力基础。从认识论和表述手法上看,新兴的影视人类学是对书面人类学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信息概念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和个别工程科学,信息研究已经对很多学科产生了影响。人类信息学、人类语言学、人类传播学、人类心理学这四门学科是一组对信息进行本体、符号、传输、处理等研究的信息学群,可以合称为基础社会信息科学。以它为基点和具体的学科进行交叉,就必然形成新闻信息学、历史信息学、科学信息学、教育信息学、艺术信息学、文学信息学、宗教信息学等应用社会信息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问题是整个的科学领域里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古代文明不仅是独立起源的文明,而且是唯一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运用现代前沿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一个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