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道高考试题谈起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卷第10题为:下面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 中秋 B 七夕 C 清明 D 重阳  相似文献   

2.
岁时节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我国的岁时节令产生的时间很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至今的岁时节令蕴涵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精华。如今,传统岁时节令民俗出现了变化,新民俗,甚至新的岁时节令不断涌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这些新出现的民俗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好是坏;民俗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到足以应付如今社会千变万化的个性需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民俗并实现岁时节令民俗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是岁时节令民俗的变化带给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节令吃食     
<正>文题解读《节令吃食》是一个生活气息浓郁的作文题。“节令”最好选择我国的传统节令,而“吃食”自然是这些节令里颇具饮食文化特色的食物。可以横向地写某一种“节令吃食”的特色风味、制作方法、文化内涵等;可以纵向地写“节令吃食”的变化;也可以横向和纵向交织,由此写成文化比较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它的每一个节日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蓝本,围绕着节令的文学创作因此层出不穷,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诗。节令诗在把民间习俗文化融入文字的同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条古代文化常识题:下面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在长安谋取功名时的作品,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是蒲州人(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之东,故题曰“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月日都是“九”,两个“九”逢  相似文献   

6.
对联题漫论     
今年高考除了全国卷,另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12份语文卷中,有6份语文卷(即全国卷、上海卷、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广西卷)出现了一个新考点——对联,这表明了命题者对语文素养,尤其是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的重视,昭示了今后语文高考命题的一个走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节令,相应的也就产生了歌咏节日的诗篇,这就是节令诗。或吟咏节令,或抒发乡情,或针砭时弊,或叙写习俗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节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苑中,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或蕴含哲理,或点染世情,或描摹景色,或摄取风情,极富诗意,又具画境。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全国卷四、上海卷、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都出现了新考点——对联,这对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写好对联,必须具备对联的有关知识,具体而言,对联有“三美”。  相似文献   

9.
赵忠心 《家庭教育》2013,(12):27-28
节日即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节日中一些传统的节令风俗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统文化回归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卷中便出现了对历史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为试卷中的第12题。如2007年全国卷I考查了谥号,2008年全国卷考查的“阴阳”、海南卷考查天干地支纪年法、宁夏卷考查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北京卷考查了三代都城的位置,2009年全国卷又考查了姓氏的起源等。这类试题具有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节令的形成、发展与民族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宝库巾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节令,相应地也就产生了歌咏节日的诗篇,这就是节令诗。或吟咏节令,或抒发乡情,或针砭时弊,或叙写习俗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节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多读些古诗江苏吴江市震泽中学汪兆龙1993年全国高考试卷中有一道题,选录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绝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要求考生指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民间哪一个传统节令。班上的学生走出考场后,一谈到...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国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加上全国卷,2004年共有15套高考语文试卷。耐人寻味的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时,几份全国卷和福建、广东、浙江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试题,题目都是给出上联,要求对下联。恢复高考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试题。这道试题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与考试的优点,是对历年来仿写题目的革新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不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所呈现的一些理念如友善、公平、正义等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致的,是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进步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高考试题中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2019年全国卷Ⅲ和2018年全国卷Ⅱ第24题这两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高考已降下帷幕,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也秀出了庐山真面目。我翻阅了各地试卷,包括北京卷、上海卷、海南卷、广东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大纲全国卷、新课标全国1卷、新课标全国2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安徽卷、福建卷共15份,其中除了江苏、上海、海南是一套完整的历史试卷,其余各地均是文综,历史试题只占其中一部分。仔细研读后我总体感觉各地试题比往年有一些变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气象,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安徽省高考采用全国卷,在经历了十年的安徽卷备考研究后,如何尽快回归全国卷的备考思路,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对近几年安徽卷与全国卷进行了分析比较,希望对复习备考有点帮助.1安徽卷与全国卷比较1.1考试说明的区别:相比安徽卷考试说明,新课标全国卷在考纲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全国高考的四套语文试卷中均出现了给春联对下联的试题;单独自主命题的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则将全国卷的给“春联”对下联分别延伸为给“行业场所联”、“思想修养联”、“植物瓜果联”对下联;上海卷也考查了对仗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有理由大胆预测,2005年全国卷将继续试行对下联,各地卷也将有可能流行对联试题。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而现在的学生,接触对联较少,对联的基本知识也相当匮乏,因而要他们对对联,显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如何增加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  相似文献   

18.
节令酒诗是中国古典诗词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经过考察吟咏柏酒、屠苏酒、雄黄河、菖蒲酒、菊花酒等节令酒的的古代诗词,其中有不少作品都蕴含了创作主体们的一种祈寿趋古心理。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节令酒都有药用价值和健身作用;另一方面诸节令酒在人们意识当中具有辟邪消厄功能。惟二结合,才生发出古代节令酒诗所折射的主体们的祈寿趋吉心理。  相似文献   

19.
完形填空是高考的一道传统题型,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江苏卷,都有一定的难度,很多考生在该题上的失分超过了阅读理解甚至得分不过半。要正确解答完形填空题,必须弄清它的结构特点,找到对策。  相似文献   

20.
楹联点缀在厅堂楼馆、亭阁轩榭之中,与自然风光、山水园林相辉映,并为之增色添胜。 楹联是东方云林之中的文化盛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故此2004年高考语文卷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有八份卷出现了考对联这一新题型。专家对此赞誉有加,称“题小而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