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1-72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陈春英研究组与纳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组合作,在以秀丽线虫为模型研究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选择了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量子点(Quantumdots)作为代表性纳米材料,研究了其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转化和长期毒理效应。研究发现:量子点经摄食进入并积累在秀丽线虫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4-545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优异的催化性能及磁性等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空心纳米结构由于具有质轻、高比表面、大空腔等特点,且常常表现出实心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能,因而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姚建年研究组与过程所袁方利副研究员合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09-310
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和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合作,选用一种蒽衍生物,对衍生物进行了界面的超分子组装,通过改变界面组装的表面压来调控分子间p-p交叠程度,进而可控地制备了纳米线圈和直线状纳米纤维超分子组装体。该研究表明,有机构筑基元的界面组装为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及光电性质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9-80
理化技术所张晓宏研究组发明了一种高纯度、低结构和形貌分散度的、相对普适的制备一维和准一维单晶有机纳米结构的新方法。这一发明扩展了能够形成一维单晶有机纳米材料的有机分子结构种类,为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一维生长机制和有机纳米材料形状调控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纳米器件的构筑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利用该方法,通过有机分子结构修饰,实现分子间超分子作用力的强度、方向等的调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世界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成为21世纪世界诸国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纳米材料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问题引起了担忧。本研究在阐述21世纪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纳米安全性研究的动态以及当前世界科学界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方面所面临的5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中国在适逢纳米安全性研究机遇时所应采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由于其组成单元的尺度小,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催化、发光特性等,使其在陶瓷领域、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光电领域、化工领域、医药领域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针对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我曾先后在细胞超微结构、放射生物学、动物病毒学与细胞生物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130多篇,主编与参加编著教科书与专著6种。  相似文献   

8.
分子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近年来在基因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合成生物学、活体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纳米技术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交叉结合等方面进展很快。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介绍并就国内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波 《金秋科苑》2010,(19):99-100
最近,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二组的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径迹模板和电化学沉积技术,成功实现了铜纳米线晶体学特征的调控。相关结果发表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上,并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陈良标实验室的邓成和同行通过对鱼类Ⅲ型抗冻蛋白起源的研究,阐明了原本存在于唾液酸合成酶(SAS)C-末端微弱的冰晶结合能力,是如何通过SAS基因倍增及N-端结构域的删除而消除了SAS基因内部唾液酸合成功能和冰晶结合功能之间的冲突,并在几千万年前海洋冰冻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化出具有降低体液冰点功能的Ⅲ型抗冻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1-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均研究组提出利用肿瘤组织酸性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微环境调控纳米药物载体性能,发展药物递送系统,克服体内多重给药障碍,实现了抗肿瘤疗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大连化物所张涛研究组完成的研究工作Synthesis of Thermally Stable and Highly Active Bimetallic AU-Ag Nanoparticles on Inert Supports发表在近期出版的Chemistry of Materials杂志上(2009,21,410-418)。该工作在Au-Cu/SBA—15(Chem.Commun.,2008,3187-3189)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体系拓展到Au—Ag双金属,首次发现Ag、Cu等第二组份的添加可以显著抑制纳米金颗粒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烧结现象,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天然产物在医药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是目前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主要方法,但此法在环境、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创建人工细胞工厂发酵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是一种新的资源获取模式。文章将从研究路线出发,在萜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案例中,介绍人工合成细胞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0-220
高效不对称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作为不对称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兰州化学物理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汉民研究组根据质子能够加速某些有机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功能化不对称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15.
植物所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的黄善金研究组对花粉中高度表达的微丝相关蛋白FIMBRIN5进行了功能解析。发现拟南芥缺失FIMBRIN5引起花粉萌发滞后.花粉管生长受阻。体内微丝标记表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1-721
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唐芳琼课题组与多家单位合作.设计了一种全新高效的肿瘤靶向策略:将载药夹心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合到间充质干细胞上,间充质干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吸引可以主动追踪到肿瘤细胞.将载药纳米颗粒输送到肿瘤组织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7.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定义,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线路、合成基因组、合成药物与生物基产品或材料等。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异同,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讨论了伦理道德与安全问题,最后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合成生物学研究中,海量的工程化试错实验远远超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研究范式的能力范畴,因而亟需一种变革性的工程化研究平台。工程化平台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能装备,开展大规模个性定制模式创新,实现生命体的远程定制、异地设计、规模经济生产。工程化平台能够快速积累经验知识,是实现生命体可预测合成的科学基础。文章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工程化平台,及其上下游机构的发展案例、创新机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2-662
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研究员谢心澄、孙庆丰和博士生江华、成淑光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退相干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影响。他们把退相干分成两类来考虑:一类是普通退相干,即载流子仅仅丢失位相记忆,但保留自旋记忆:另一类是自旋退相干,即载流子既丢失位相记忆也丢失自旋记忆:  相似文献   

20.
天然生物材料历经了长期的进化,其微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力学性能趋于最优化,所表现出的材料的优异强韧性及功能适应性,是传统人工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例如,一支粉笔和一块贝壳,从化学成分上来说几乎是一样的,但粉笔远比贝壳容易折断.两者性能上的差异源于其微结构,即贝壳中碳酸钙晶粒拥有特殊的有序排列.因此,对生物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成为现代高性能合成材料设计和制备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