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立柱上固定一条长为L,系有小球的水平细绳,小球质量为m,小球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摆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图1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 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 O 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绳长为 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  相似文献   

3.
刘仁余 《新高考》2004,(10):49-51
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很好掌握,而几个物体与地球、弹簧等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就比较难了,而且这也一直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类型的问题中,尽管系统内单个的物体机械能并不守恒,但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却是守恒的.现将之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题目:图1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的题解与教学中 ,有关系统内相对运动的习题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通过几个例子 ,说明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 1 质量为 m半径为 R的小球 ,放在半径为 2 R质量为 2 m的大空心球内 ,大球开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当小球从两球心连线的位置沿内壁滚到最低点时 ,如图 1所示 ,大球移动的距离为多大 ?析与答 小球沿光滑的内壁滚下。将小球和大球看成一个系统 ,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且初动量为零。这样系统的质心位置不变。设大球相对的地面移动距离为 s1小球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是 s2则有 :2 m…  相似文献   

6.
题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  相似文献   

7.
对2008年一道高考理综试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德立 《物理教师》2008,29(8):29-29
图1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o,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达到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档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相似文献   

8.
如图1所示,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小球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A以初速度v0与小球B发生正碰,碰后合二为一,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解析: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1v0=(m1+M2)v,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2M1v200 - 1/2(m1+M2)v2=1/2v20(M2/(m1+M2)).结论:一动...  相似文献   

9.
<正>一“滑块—摆球”碰撞模型该模型是光滑的水平杆上一滑块或滑环通过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悬挂着一个物块,模型特点如下:1.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2.系统的能量守恒.3.临界条件:(1)小球与滑块共速时,小球运动到最高点(2)小球摆回最低点时,滑块获得最大速度,此过程类似弹性碰撞,可直接利用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1.首先应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通常有三种组成形式(1)由物体和地球组成;(2)由物体和弹簧组成;(3)由物体、弹簧和地球组成.对系统而言,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系统内的重力和弹力做功只会使机械能相互转化或使机械能转移,机械能的总量不变,如果系统所受的外力对系统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11.
题如图1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中间的小球B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小球相互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求:(1)当小球A、C第一次相  相似文献   

12.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解答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用它解决动力学问题关键是 :首先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用长L的轻细绳拴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后 ,另一段固定在O点 ,将绳拉直后 ,将小球分别从位置Ⅰ、Ⅱ、Ⅲ由静止开始释放 ,如图所示 ,求 :小球经过最低点B时的速度及绳对小球的拉力。解析 当小球分别从位置Ⅰ、Ⅱ由静止释放后 ,绳对小球有拉力作用 ,小球做圆周运动。所以运动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B位置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可以列出方程。从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解有关圆周运动的问题时 ,经常会得到cosθ =2 /3的结果 ,这是否为巧合呢 ?笔者将结合例题 ,分析其原因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从半球面的最高点A由静止自由释放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 .求小滑块在下滑过程中离开球面的位置及速率 ?解析 因半球面光滑 ,故滑块在下滑过程中不受摩擦力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方向始终与滑块速度方向垂直 ,故支持力对滑块不做功 ,所以滑块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其做功 ,机械能守恒 .设滑块在B点离开球面 ,此时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恰为零 ,但此时滑块仍做圆周运动 ,…  相似文献   

14.
万长彬  乔艳丽 《电大理工》2003,(2):17-17,19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两相互作用物体(接触面光滑)的加速这类题时,一般只从系统的受力分析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而忽略了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本文对两物体间正压力作功的情况进行分析,用矢量法证明了物体间正压力对系统(由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及地球组成)作功的代数和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15.
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很好掌握,而由多个物体与地球、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因其涉及的对象多,过程复杂,使得解答有一定的难度.下面结合典型例题的赏析,供同学们参考.一、物体与物体用绳子相连例1如图1所示,直角三角形木块固定在地面上,其斜面  相似文献   

16.
一、模型如图 1所示 ,在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图 1的上方 ,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为 E.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小球 1和 2 (可视为质点 )置于绝缘水平面上 .其中小球1带有电量为 q的正电荷 ,小球 2不带电 .开始时 ,小球 2静止 ,将小球 1从距离小球 2为 s0 处由静止释放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小球 1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从而与小球 2发生碰撞 .假设两球碰撞后系统无机械能损失(即属于完全弹性碰撞 ) ,且两球无电量交换 ,则碰后小球 2向右做匀速运动 ,而小球 1重新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显然在经过一段时间之…  相似文献   

17.
宋德山  刘恩卿 《天中学刊》2003,18(5):111-111
1 外力做功问题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推出质点的功能定理,用质点的功能原理又可以推出质点组的功能定理,在此基础上可得出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A外 + A内非 = E2 - E1 . 由上式可知,若外力不做功,且非保守内力也不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这便是众所周知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因为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导出的,所以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 系统的机械能在惯性系甲中守恒时,在惯性系乙中是否一定守恒?我们用下面的实例来说明.如图1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紧靠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手向左推小球使弹簧…  相似文献   

18.
夏丽佳  白春 《物理教师》2009,30(10):26-27
2008年北京理综卷第24题原题: (1)如图1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是高考的热点、重点问题.要彻底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首先最重要的是判断物体或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然后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所以对机械能是否守恒条件的判断尤为重要.下面对机械能守恒条件归类如下:一、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物体只受重力;二是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例1从离地面h高度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如图1所示,取地面为参考平面,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着地时的机械能是()(A)mgh(B)mgh+m2v02(C)m2v02(…  相似文献   

20.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很方便的解决连体问题,对多个物体组成的连体系统,要注意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这种问题中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并不守恒,所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须选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注意寻找连接体之间的物理关系,利用ΔEK=-ΔEP的形式列方程解决.一、连绳模型此类问题要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注意物体之间的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