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内部治理中的"教师权力"不同于"教授权力"。从高校内部治理中教师权力变迁的谱系分析中可以发现教师权力的依据主要包括知识、组织设计、外部制度和集体行动。教师权力的知识性会导致教师权力过度集中于教授群体,以教授的权力代替了教师的权力。当普通教师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学校内部权力体系之中时,他们的权力尽管往往被教授的权力、行政的权力所抑制,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权力运作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付敏 《考试周刊》2012,(37):156-157
现代大学内部存在着两种基本权力形式,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基本权力形式从定义到权力模式、权力结构、权力性质都进行了分析,目的是通过谋求两种权力基本形式存在的方式,以及协调这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实现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大学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天平  王超 《教育研究》2012,(5):141-146,159
西方国家大学权力的分配与控制,从中世纪的意大利开始,经由英、法、德而至美国,既因时空不同而有别,又有其变迁传承的内在逻辑。从总体来看,西方大学权力模式的变迁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增强自身活力,寻求最优化权力配置、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调整权力关系、优化权力配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意、法、德三国为代表的政府和教授权力相对强势、院校权力相对弱势的欧陆模式,政府、高校、教授权力相对均衡的英国模式以及院校权力相对强势、政府和教授权力相对弱势的美国模式,表现出学术权与行政权并存,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共在,政府有限控制与大学有限自治制衡,校内自主权与校外参与权相结合的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教授治校权力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授的治校权力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本文着重对大学管理中教授的权力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教授权力的来源、教授权力的实现以及教授权力实现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面临着专制向民主权力的转移;在教育内部,学术权力开始觉醒,向封建行政权力发起冲击;在学校场域,校长或学堂监督独享管理权力,学校内最大的利益相关主体教授拥有的参与校务权力十分微弱,难以维护学术的独立.在此种历史场景下,蔡元培本着"学术自由、民主自治"原则,提出了"教授治校"思想.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通过设立评议会、科系教授会、行政会议三个组织来层层推进民主管理与专家治校,落实教授治校制度.在权力博弈中,北大教授的权力快速扩张,不仅获得了学术权力,而且掌控了行政权力,带动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为了克服学术权力膨胀带来的弊端,蒋梦麟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实践性地将教授治校改造为教授治学,完成了对教授治校的超越.当前,高校学术委员会成为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组织,但在实践中,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经常处于博弈状态,如何有效平衡两种权力,可以从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伯顿.克拉克建立了分析大学学术权力配置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分析路径。中国近代大学从组织的模式变迁角度来看,其学术权力配置表现出鲜明的复合型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大学与日本模式存在较强的相似性;教授具有较大的权力,而且往往还有政治上的官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英国模式的某些特征;也具有美国模式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的权力分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成为当前学界流行的观点。随着大学组织变革的深化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眼界的拓展,这种划分大学内部权力的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冲淡了对大学内部权力研究的理论意蕴。本文从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权力的内涵,探讨了大学内部权力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新建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一些新建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状,提出通过加强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术机构建设,保证教授专家的学术权力,通过教授专家参与学校重大项目规划及学科专业的发展,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建立党委抓方向,校长治校,专家教授治校的良性学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学术权力是专家学者依据其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对学术事务和学术活动施加影响和干预的力量。不同的国家,大学教授学术权力的实现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德国这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在教授学术权力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对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在中西比较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教育行政组织中存在行政权力变质现象进行了意识、结构、机制和制度根源的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较理想的权力控制机制。包括从权力意识、权力承受、权力运作环境和权力运作过程等多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术权力的本源及制度作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学术权力往往是作为高教管理问题而引起重视的,其实,它也是法律应当关涉的领域。我们对大学学术权力现象的分析视角就是从权力本源肇始的,通过大学学术权力结构、冲突及特征等权力本源的探究.在与国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包括法理、法规、校内外制度等)的角度对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有效行使进行了探析,有一定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术管理中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管理层面论述了学术权力在高校学术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四种实现途径。其中加强基层学术管理,体现教授在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依法建立健全学术机构,保证学术权力的有效行使为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高等学校管理权力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地位、与行政权力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目前高校工作的影响,提出提升高校学术权力地位的重要模式——教授治校的理论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权力结构主要由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它利益群体的权力构成。本文对高校3个较典型的模式,即以学术权力为主(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以行政权力为主(美国的巨型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均衡的权力结构模式(英国的传统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不同模式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背景,没有绝对理想的权力结构模式。文章还分析了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的基本原则: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权力中心适当下移;权力适当分散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通过一系列法规确立学术权力制度,扩大与增强学术权力;北大评议会“脱离教部事件”反映学术权力过度干预行政事务,教授权力威胁到校长职权;后京师大学校时期刘哲执掌北大,实行专制统治,教授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蒋梦麟任校长后,确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制度,使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分别由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议决,两种权力实现平衡.由于大学既有学术组织的相对自由松散性,又有科层制组织的等级性,因此,两种权力的抵触在所难免,二者的博弈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在对法治和权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权力法治化的含义应该包含权力的形式、实质、运行制度、价值的法治化。进而分别从国家治理的维度、权力的维度、法律的维度分析我国权力法治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出较分析的角度对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学术权力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深计.首先概速了学术权力的基本含义、性质构成;其次以四个典型的权力结构模式为蓝本,阐明了学术权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即变革的动力;第三分析了其主要的变革动向;最后就总的学术权力变革问题提出了总结性急法。  相似文献   

18.
回顾课堂教学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出从哲学(认识论)、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视域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权力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宏观权力向微观权力的转换,促使研究者拓展了研究的视域和理论基础。在研究价值上,融人微观权力,尊重差异;研究主题上,强调理论研究的普遍性和创造性;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分析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英国、美国、日本七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归纳和提炼七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借鉴七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整合的做法和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配置,应先以加强学术权力为基础,从二元权力渗透、行政权力主导向二元权力渗透、学术权力主导转变,进而建立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耦合的新机制。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拟从"教授"一词所蕴涵的本质以及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区别所在,从而导出教授的真正价值取向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学术权力而非行政权力这一观点,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