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如何理解“实践”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教育学话语中经常遇到的日常概念,对实践的混乱使用与表面理解正危及着对教育之实践特性的根本理解;教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意指与使用是有条件的,而非泛泛所指;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使我们有条件理解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常为人忽视的内涵,这就是:教育学的实践概念只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即人与人关系及其意指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的实践;这种实践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介于社会关系的生产,归根于精神生产。只有在此意义上,实践概念才能具有教育学意义,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这一“戈耳曼之结”方能解开。  相似文献   

2.
科斯定理与我国所有制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斯定理与我国所有制体制改革高鸿业有一个研究会的一篇学术报告中写道:“国内理论界、经济界的许多人……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问题。但是他们使用的‘产权’概念是不一致的,极少数人利用这种概念混乱,在改变‘产权模糊’和‘明晰产权’的口号下,偷...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领域出现了很多大的争论,其中,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和“素质教育”之争,是最为突出的两次。这些争论一方面呈现出我国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学者、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概念的滥用和理解的混乱。近年来新概念、新术语满天飞,一些学者或者从国外翻译引进、或者自创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个别学者甚至将这些理论提到“为了民族的复兴”的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科学创新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科学领域中人们对创新概念理解较为混乱,应从科学哲学层面分析创新的蕴涵。从科学实践来看,创新指科学活动中的发现事实、发明方法和创造理论三种基本形式;而从哲学上来分析,创新则是观念的转变,是“思想革命”的过程。因此,从内涵和外延上完整把握这两方面才能正确理解“创新”的一般涵义,分析创新概念在科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产权”这个概念不容易解释,也不容易理解。尽管“产权”象稀缺性、理性、公平等范畴一样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和民商法学的分析基础。然而,究竟什么是产权?产权的内容是什么?理论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通过产权概念的简要辩析,对此作些说明。 一、产权:一个含义不确定的概念 “产权”这一概念常令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莫测高深,甚至不知所云。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给出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确定的“产权”定义。只要对“产权学派”的著述稍加钩沉,便可获悉“产权”概念的多重含义。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产权给出的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该定义强调产权是一组权利,且这种权利的有效性取决于对此权利强制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为之付出的代价,这种强制性有赖于政府的力量、非正规的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教育学话语中经常遇到的日常概念,对实践的混乱使用与表面理解正危及着对教育之实践特性的根本理解;教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意指与使用是有条件的,而非泛泛所指;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使我们有条件理解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常为人忽视的内涵,这就是:教育学的实践概念只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即人与人关系及其意指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的实践;这种实践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介于社会关系的生产,归根于精神生产。只有在此意义上,实践概念才能具有教育学意义,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这一“戈耳曼之结”方能解开。  相似文献   

7.
科学语言的描述和表达是否有意义,直接反映了科学本身的正确与有效与否。近代以降的意义理论大致有指称关系论、证实方法论、意义整体论、意义用法论、意向论、意义释义论、意义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几种。本文具体介绍了这些意义论的基本思想,提出近代意义理论观念不统一,理论上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意义”这个概念本身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及对“涵义”、“意义”这两个概念未如严格的、固定的区别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研究中的蕴涵概念、理论渊源、使用状况考察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用及语言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中,“蕴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目前对它的使用极为混乱。本文考察了这一概念在逻辑学与语言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尝试提出了适合语用研究的定义,并认为“语用蕴涵”是具有理论价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标准化试题中出现了判断这一题型,它的命题主要是在概念或运算上“故意”制造混乱,迷惑学生,使“鱼目”与“混珠”难以区分。判断题能加强学生对概念、法则、意义的理解,所以在解题时更应认真对待。为提高学生解答判断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解题策略,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 ,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 ;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概念的语义混乱,是导致现实主义问题歧义丛生而又语焉不详的主要原因。文章具体分析了所以形成现实主义观念在理解和使用时的聚讼纷纭,在于缺乏对现实主义概念本身的质疑和准确的定位。文章从发生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对现实主义观念的内在矛盾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纪实与想象,真实与训喻”之间的内在张力,是构成现实主义问题内在的逻辑矛盾,而“观念与方法、内涵与外延”的偏离和错位,是导致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形态的概念被提升到意识形态观念的主要原因。而全部现实主义问题的症结在于对“现实”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经历初中学习和生活实践已对某些物理概念有所认识和体验而采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新概念,还会引起新旧认知冲突而使概念混乱.概念转变的教学理论,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理论引发认知冲突并解决矛盾,使学生能真正认同和理解新概念的有效教学理论.同时,由于很多重要物理概念的建构是逐步进行的,概念转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建构物理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概念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对学好科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进而适当地运用概念。  相似文献   

14.
“熵”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通俗地说,“熵”就是“混乱度”,所谓“熵增”就是指混乱度增加,而且熵增过程是可以自发进行的,而熵减的过程则不能自发进行。例如:潦倒的人,常常是头发蓬乱,这就是头发的混乱度增加了,这个过程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把人们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称为“相异构想”,相当于前概念中的错误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一种由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但是学生关于科学世界的观念和理论是不容易改变的,它们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不理解”,而是“不同的理解”,它们常常与学习者大量的直觉经验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根植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中,学习者常常对它们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6.
“共同行政行为”概念的出现与行政权力分权运作的体制上违背,无论对其作形式意义上的理解,还是实质意义上的界定,都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因此应摒弃它,在立法、执法环节另寻其它理论支撑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概念同化教学模式”和“APOS理论教学模式”的比较,就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提出多年,但对“双师型”的实质内涵、评价标准以及不同类型课程教师对“双师型”的要求有何不同等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而合理性的科学说明。以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较混乱。该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