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稿启事     
近年,《法学》编辑部收到不少新生代作者的稿件,来稿质量不错,其中不少对当前学术名人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这显示了后生可畏的蓬勃气象;同时也给我们编辑以启迪──为何不辟出个“挑战权威“或“与名人商榷“的园地。经策划,我刊于本期推出“质疑名家“的新栏目。  所谓名家,指在某领域具有显著造诣的古今中外学术名人。名家的地位是由其学术成就而决定的,学术名家一旦被学界认可,便形成了学术权威,包括其观点、论著。此处所谓名家可能为一人,亦可能为一群体,因而,权威也可能表现为通说。应看到,由于学术的发展总体上由名人或权威所左右,故而有可能为人们所盲目推崇。这样的风气令人担忧,如不及时纠正将危及法学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学术上的权威是重要的。但是,在学术上还应该有一些怀疑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思考得以形成并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根本上说,质疑名家就是要否定任何学术上的“绝对“与“终极“,倡导怀疑与创新,其宗旨是促进法学的繁盛。  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学术质疑是高度个性的“挑战“,但学术事业是社会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参与之外,还须相应的制度,因为,质疑离不开标准,“挑战“也应遵守规则。也许哈贝马斯在解决文化难题时提出的“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2.
一般情形下,言称“学生”是谦逊的表现,但有些却未必。有的人与某名家偶尔见过一次面,便大言不惭:我是某某名家的“学生”;有的人通过别人引见登门拜访了某大师,于是拿着合影到处自我兜售或印刷在自费出版的文集前:我是某大师的“得意门生”;更有甚者,与某名家一面之受都无缘,只是读了名家的某本书,便妄称自己是某名家的“弟子”。不是说“名师出高徒”吗,只有“认”大师、名家为“师”,方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和才能,亦才能因此而抬高自己的地位。其实,  相似文献   

3.
奔奔 《作文》2023,(2):38-40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让人难忘的食物。那是童年的快乐,也是童年的记忆。这一期,就让我们跟着名家感受一下他们当地的美食和童年的记忆吧!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误导     
法国作家罗兰·巴塞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人类学家曾经放映一部深海捕鱼的影片,分别给非洲某部落居民和一批欧洲大学生看,事后要他们简单明白地说出捕鱼过程。结果,不那么开化的部落居民说得直截了当、清清楚楚,而大学生们都不能完整叙述,语言中添油加醋,甚至因自己的情绪感受而体现出“文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简单的捕鱼过程。我联想到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某大宾馆招聘职员,考官拿了一支牙签做试题,问:这是什么?一个人回答:牙签。于是,他落聘了。第二个人挺机灵,说:是一种稀有树木做的牙签,专供高贵客人享用。结果,他也落聘了。第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不打算对某个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断作赏析,也不准备就某一位特级教师教的某一节课的全过程作评述,只是想通过几位名家教学中的某些细微之处,来探讨他们的卓越不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很少,大多数是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但是在少有的几个天才里,他们所经历的天才路也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天生赋有极高的智商,在某一领域具有卓越的作为,名声显赫,飞黄腾达。而第二种则是沉沦的天才。他们同样被赋予了过人的智商,但是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个性独特、精神需求极高的人。他们太挑剔这个世界,以至于招来旁人的  相似文献   

7.
名师呈现的是一种境界。回溯三位名师从一名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名家、教育大家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创新超越的过程。认定了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攀登,才能“一览众山小”。教师成为名家要靠修炼。其实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名师,但事实上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成为名师,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每个人在修炼上所花工夫的不同,当然还包括一点悟性和灵气。每个教师心底都有一个梦,梦想自己也能成为名师。本板块呈现了“挑战名师”的七位年轻教师的课例,透过这些课例,我们能够看出他们自行锻造职业技能、丰富职业素养、修炼职业精神、追求职业理想的“痕迹”,也能够看出他们一步步走向名师的前行足印……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意义     
据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为消遣而读书的人急剧减少。这项调查也表明,读书消遣的人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多好多倍;他们做义工和参加慈善工作的可能性也几乎是其他人的三倍;而他们参加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换句话说,读书的人比较活跃,而不读书的人(这占到美国人口的一半多)则比较冷漠。对于有些人,生活是新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过程;而对另外一些人,成熟的过程就是智力退化的历程。这两种人有着基本的社会划分。从前一种人转变为后一种人是可怕的。读书不像写作,不是积极的表达活…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卑 ,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缺陷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自认为不如他人、自己轻视自己的心理。它是一种心理缺陷。具有自卑心理的同学 ,由于以往挫折经历的影响 ,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信心 ,他们常常表现为 :胆怯、孤独、对人对事态度冷漠 ,整天顾虑重重 ,生怕自己被人耻笑。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喜欢独处 ,他们总是会给自己的心理套上枷锁 ,常常为自己矮了点、胖了点 ,抑或是在某堂课上出了点错 ,有时因为一件小事受了一次批评 ,或是感到某位师长看待自己的眼神有些异样 ,等等 ,然后就对号入座 ,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 ,认为自己这也…  相似文献   

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一个常理,意即不积累很多材料就不能写好作文。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文章不是空中阁楼,需要有材料支撑,但是这个说法也影响着我们的写作,因为我们只以为名言警句、事例之类才是材料。我们仔细想一下,现代的朱自清、郁达夫、余光中等,古代的王安石、苏轼等名家的散文中也没有用很多的语言、警句和事例之类,而他们的文章也很充实,自然也用了材料,只是他们用的材料我们不很常用。苏轼的《赤壁赋》通篇  相似文献   

11.
白雪皑皑,银装素襄的寒冬之际,是属于摩羯座的时间。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忘我精神,而因为这严冬的赋予,造就了摩羯座审慎而扎实的品性,却又时不对表现出自己孤僻的特点,这是一类富有雄心,可是在某方面太过于有自知之明而产生自卑感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漠的表情,沉稳的态度以及平静的处世正是摩羯座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要出新,关键不是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要打破惯常的思维模式,进行逆向立意,求异出新。所谓"意"是指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意"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也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种哲理,这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而定。记叙文出新的方法是,作者对某一事,某一物,或某一人,从某一角度,有了新的认识,或有了特殊感受之后,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与常人或者自己  相似文献   

13.
家丑     
父母本来就不是很般配,不少人这么说,而我也这样认为。或许,他们生活在一起本来就是个错误。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他们磕磕碰碰小吵大闹过无数次却也能将就地过了这25年,为何他们总不能像爷爷和奶奶一样,在彼此的眼中看到幸福的源泉,从对方的手上触摸到了彼此的一生。并不理想的结合导致了家庭纷争不断。他们两人之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座随时都有可能喷发的火山,而喷发出的溶桨则或多或少地落在了家中最老的人身上———爷爷。我始终都想不明白为何父母对待爷爷奶奶会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奶奶尊敬有加,对爷爷厌烦有余,总是挨他们斥骂。…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阐述了如下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出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说明:对智慧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不具有生成性,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应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翻滚吧,奶酪     
《红领巾》2014,(3)
正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在英格兰的库伯山上,总会聚起一大群人。他们中有的人会参加追奶酪比赛,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来观赏以下内容的:1.奶酪翻滚而下:2.追奶酪的人以千姿百态翻滚而下。在这座山上举行追奶酪大赛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尽管比赛有一点危险,但总不缺(que)前来挑战的勇士,连围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且来自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平凡之中却成就着伟大的事业,而我也认为在相同的岗位上,有些人能做出成绩,主要不在于成功的人比不成功的人高明多少,关键是在于对工作的投入和对一种价值的追求,成功的人总是愉快地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总是以一种极大的热情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中学的生涯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准备着去迎接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在我们的学校中,除了应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支持,也要对他们提供职业指导。美国中学的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一、从性向测试到生涯规划为了识别学生的兴趣,为其提供最适切的课程。美国的学生和家长过去常常通过参加一些性向测试选择最适当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仅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不相信这样的测试,而且使用这样的方法把学生分配到某一职业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不仅人的兴趣和技能随时间而改变,而且职…  相似文献   

18.
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在老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就像上课时没有这些人一样;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种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路与方向     
(一)我们的生活中常会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已有现成的路了。我们且不管这路是不是靠拉关系、走后门,或靠父母铺就的,反正他们有路了。所以他们全不必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操心。但他们也不可能明白自己的路是通往一个什么方向,在他们的身后是雁过无痕。另一种人心中已有明确的方向,但还没有路。为了寻觅到达这一目标的路,他们一直在奋斗。这是一条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路,等着他们去开拓,但在他们的身后,却有很长很长的一串脚印。活着便应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不然,茫目的,以会活动的躯体形式存在着并且不完全是白痴的人,终归是要像…  相似文献   

20.
鲁迅等名家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当然是好事,可以让学生很好领略大师名家的风采,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他们创作的年代距离现在有半个多世纪,他们作品中有些语言,按现在的标准看来,已经不够规范——尽管是符合那个时代的语言习惯的。而编辑出于对他们作品的尊重,一般都不加以改动,虽然有些词句加了些注解,但多数都没有加,这样就导致了一些语言不规范的问题。学生们或由于对名家语言的模仿,或由于语言鉴别能力不强,常常造成他们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