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衣壮服饰是黑衣壮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通过对黑衣壮服饰的实地调查,研究黑衣壮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语境下民族优秀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从头到脚穿戴一袭黑色服饰而得名,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束、山歌舞蹈、礼仪节日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人类学家称为壮族的"活化石"。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有人口约20万,其中约有5万黑衣壮,主要分布于大石山区。"黑枪舞"和"陀螺"是黑衣壮集民族性、原创性、健身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黑衣壮社会正处于与外部世界接轨的社会转型期中.本文通过对黑衣壮人的服饰观和音乐观的审美人类学调查,揭示了黑衣壮人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态度:既留恋着传统,又疏远传统,即使在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最激烈的反叛中,也依然隐藏着对传统的最深切的依恋.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典型的矛盾心态.透过社会转型时期的黑衣壮审美观,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把握这个族群的精神脉搏和这个社会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黑衣壮的艺术、化习俗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黑衣壮地区仍然处于自然经济阶段,艰苦的现实生活使黑衣壮人民更加依赖于族群共同体。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黑衣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如积极维护共同体的利益、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等。这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和化习俗上。黑衣壮的舞蹈和山歌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黑衣壮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对现实生活苦难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的黑衣壮化受到了现代明的严重冲击,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许多传统化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如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进行开发,成为了黑衣壮人、研究、政府以及商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黑衣壮化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建构上,研究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化需要在活的历史潮流中取得发展。传统化的内涵是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任何脱离传统的化发展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有长久生命力。因此,黑衣壮化须以开发为途径,以保护为目的,以培养黑衣壮本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为根本,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黑衣壮是居住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的壮族族群之一,黑衣壮舞蹈作为壮族舞蹈的典型,是壮族歌舞中保存古老原始形态较好的形式。文章旨在通过对广西黑衣壮舞蹈的挖掘与梳理,提出进一步保存和继承黑衣壮舞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场域.  相似文献   

9.
黑衣壮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是受制于黑衣壮特有的审美关系及其表达机制的 ,即受制于“黑”的文化内涵 ,从而受制于民间约定俗成的围绕着“黑”的神话机制 ,其中 ,居于核心主导地位的黑神话语机制呈现为多层累和仪式化的象与幻象结构 ,它们都是导源于“黑”的集体无意识即原型意象。“黑”的文化内涵和黑神话语是黑衣壮山歌艺术最为根本的象征表达。总之 ,黑衣壮的山歌艺术得自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生产及其阶级斗争的经验、体验 ,在意识形态塑造中又受制于内在的黑神话语机制的制导 ,因此能以身边的所熟悉的自然景物、生活生产为主要象征对象 ,把生活话语即民俗话语提炼为诗、歌、舞有机统一的审美话语即山歌艺术。  相似文献   

10.
黑衣壮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是受制于黑衣壮特有的审美关系及其表达机制的,即受制于"黑"的文化内涵,从而受制于民间约定俗成的围绕着"黑"的神话机制,其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的黑神话语机制呈现为多层累和仪式化的象与幻象结构,它们都是导源于"黑"的集体无意识即原型意象."黑"的文化内涵和黑神话语是黑衣壮山歌艺术最为根本的象征表达.总之,黑衣壮的山歌艺术得自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生产及其阶级斗争的经验、体验,在意识形态塑造中又受制于内在的黑神话语机制的制导,因此能以身边的所熟悉的自然景物、生活生产为主要象征对象,把生活话语即民俗话语提炼为诗、歌、舞有机统一的审美话语即山歌艺术.  相似文献   

11.
程式性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没有程式性,戏曲就失去了其魅力。但是在现代戏和新编的一些古装戏里,新程式的创造得不到发展和壮大。本文从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原因及现代戏剧目的特征出发,对阻碍新程式表演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艺术,服饰表明为文化的一种样式.服饰艺术这一符码及其审美关切于人的身体,身体的显隐与人的欲望相互生成.在此,身体既不是自在的存在者,也不是固定的自然物,而是服饰艺术话语建构的产物,并由此显示出服饰艺术与身体美学的关联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湄洲妈祖服饰为研究对象,阐述妈祖不同服饰的来源、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探讨妈祖服饰文化的成因,分析湄洲岛妈祖服饰文化的开发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壮族来自千百年实践经验累积的农事歌谣体现了族群深远的智慧、艺术的天赋,传唱农事歌谣成为传递农业知识的情趣载体,也演绎为护佑生灵的和谐实践,并在农事劳作中倾情恋爱婚姻的难得机会;直接关注的是知识传递后生、护佑身边生灵、婚恋幸福美满,完全指向未来美好生活,对于可持续发展给以实际的切身关照,是热爱劳动的壮人生态意识的叙事,又以族群歌圩文化为表征,呈现了浓郁的生态寓意。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美术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情景。湘西中学美术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湘西中学美术教学与苗族服饰艺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强调本土文化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及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山壮族的农耕方式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其稻作文化又被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反对人对自然的恶性征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壮族生态文明的突出表现。在"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壮族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各层面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那"文化对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西的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为严峻 ,本文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广西壮族传统的生态文化 ,其中对自然资源环境科学合理利用的因素可为广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戏曲这门艺术可以说是一门装扮角色的艺术。在演员和角色之间戏剧服饰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象征性、规定性、舞蹈性三方面来阐释戏剧服饰在整个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