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对“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界定并不一致,存在多种研究视角,有着多种不同看法,也有的研究者并没有严格界定所使用的概念。归结起来涵盖了以下几种理解:现代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社会与现代大学制度,现行大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等。最后,在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综述的基础上,从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的视角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论述现代远程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学校设计与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的虚拟课堂与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发展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必然要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这就要求大家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整合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整合的基本要求,知道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就是这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统一的整合,知道如此整合的意义,进而总结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必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处理好五个对接,其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前提条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保障,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职业需求,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终极目标。五个对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代旧体诗词无论是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发生了极大变化,并成为现代汉语及现代自由体诗歌的重要资源与组成质素;这种语言与形式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也不能简单地以古典与现代划分界限,而是能够满足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表情达意的需求.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是它能够进入文学史写作视域的最重要证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四种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设计、应用电化教学媒体的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四种关系 ,即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教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的本质特征决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教育的本质特征又影响整个社会的本质特征。研究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时,需要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入手。首先要借助研究本质的一般途径,结合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具体情况,再找到研究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途径,而后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用现代思维观念指导艺术方向,在创作中借用现代科技综合媒介与材料,注重作品形式理念的创新,以观念的表达和综合材料的使用为重要特征,对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现代艺术与室内装饰材料、现代艺术与室内色彩搭配、现代艺术与室内灯光配置3个方面综合探讨现代室内设计秉承时代艺术理念,打破传统审美规则,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探索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框架设计及建立现代收入分配制度的若干对策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促进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在分析高职教育主要教学环节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高职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接口,将开放资源、开放平台、远程教育技术、网络空间等现代远程教育因素嵌于高职教学过程中,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元素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融合模式,以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两种教育形式的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心理健康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角色心理冲突、人际关系问题和职业倦怠等。这些问题是在职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及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调适工作压力,增强职业满意感;减轻负担,增强工作乐趣感;民主团结、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加强人格锻炼,增强耐挫力;推进继续教育,增强调适能力来调适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向大学生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大学生要加快社会化步伐,提高社会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抗击社会生活压力,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锤炼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大学生制订人生设计方案,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策划人生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助于自觉地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设计要重点考虑培养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职业活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与家庭生活调适能力等。人生资源的深度开发,应充分挖掘先天禀赋,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坚韧意志,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努力把学识转化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析哲学视野中的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重新认识的基点下,分析了教师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阐明教师在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功利、真善美、自身超越等的追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自身需要的满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教师人格价值的实现会有利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以写实的笔法,塑造了一批丫鬟形象,揭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婚姻状况。婢女被视为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可以随意奸占,同时其婚配也完全由家主决定,即使被收为妾也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地位。由于正常的婚配权得不到满足,婢女心存不满,往往会借出轨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随着婢女买卖的合法化,婢女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她们的婚配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追寻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彰显教师生命的本性,超越“习惯化”的生存状态;唤醒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彰显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实现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有:问题意识是教育创新的前提:自我反思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examined children's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 as manifest in their seeing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as self-defining. Four times over early adolescence, 825 children (mean age = 12.73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ported on their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s well as other dimension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lthough there was continuity in children's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merican, but not Chinese, children decreased their inclusion over time.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more children define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more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relationships mattered for their subsequent emotional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ssue of how academic staff experi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understanding to their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into how academic staff conceiv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 they approach their teaching, and how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elate to how their students approach their learning. In our present project this research is being extended by looking at the way 31 academics from four broad fields of study experi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how this relates to the way they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Using a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we show that academics who experience their subject matter in atomistic and less integrated ways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eacher-focused ways, while those with a more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experi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ir subject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conceptual change and student-focused ways.in final form: 9 September 2004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滋养着中国传统仕人的心灵大地,促成了其治道精神和为政规范的形成。展开其中的特殊话语,可以领略到传统仕人忧己、忧民、忧君、忧政、忧天下的鲜明内心景象,对今天为政者居安思危、科学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记录了他们面对人生挫折和天地万物的态度,二者呈现出的共同之处便是源自于"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的中和从容之境。前者表现为以"志胜气,义处命"的涵养胸襟化解苦闷,将愤懑悲恨转换成中正和平之音,从而体现出平正从容的格调气韵。后者则因打通了物我的阻隔,故能以物观物,在寻常的生活和物事中体悟天理,其价值就在于平淡从容之中蕴含着对"理"或曰"道"的真切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