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3.
论“忠”     
关于儒学的“忠”,历来异议颇多。五四以来,抨击尤为猛烈。为便于讨论,兹引《论语》论“忠”十则。予以辨析。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论“宽”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篇》。  相似文献   

5.
论“恕”     
①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6.
在《论语》中,孔子把“执中”作为处理事物的正确方法和态度。强调“因时择中”、“执中有权”,个体通过自身知行的储备积累,由自觉地“执中”到自然而自由地时时“执中”,便到这了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中庸”。这种既有既定的原则,又有能因时而变、灵活机智的处事方法,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9.
10.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里拟将那些至今仍活跃在现代生活中的成语、熟语、格言等,按照原文的篇序列举于下,以供参考。《学而》:巧言令色/吾日三省吾身/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亦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从《论语》的命名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于《论语》的命名,迄今为止有不同的几种说法,本文把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杨广收  周平 《现代语文》2006,(11):89-8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吉行的记录,共20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了解儒家化的重要资料。作为“四书”之一,它又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建国前,《论语》都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的;或被列入精读书目,或被列入略读书目;建国后,《论语》是以选的形式进入语教科书的。这就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选和选多少的问题:二是对选如何安排的问艇。  相似文献   

13.
孙惠芳 《师道》2005,(5):56-57
记得第一次读《论语》,是在两年前,看到薄薄的一本书上全是深奥、晦涩的字,虽然有注释助我理解,但当时心浮气躁的我由于对孔子缺少最起码的了解,最终将书搁置在书架上了事。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内涵十分丰富,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平民百姓,从治国安邦到为人交友,皆有所涉及。文章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从志存高远的治学格局、付诸阙如的人生态度、博学笃志的入世精神三个方面,阐释《论语》志与学的建构,以期对师范生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女性观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论语》内证与相关文献史料来考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为女子鸣不平,并不是后儒们所曲解而公认的歧视女性的铁证。孔子对女性是平等的、肯定的、赞颂的,这也是孔子根据春秋时期女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作用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孔子论诗的条目共有18处,在这18处中,确立了一些诗教的理论,通过这些诗论就会发现,在儒家诗论中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学者。他的主要思想学说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之中,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一生致力于"为学"。本文从好学、会学、博学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一、《论语》思想中,道德教育所居地位 《论语》思想中,道德教育应该说是居于首要的地位。《论语》中有不少孔子的言德之语。他常叹“知德者鲜也”。“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最忧虑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因此,他在教学中最重“德教”。并以“君子”的标准要求学生。孔子最称赞子产的君子之道四大品德,这就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些都体现了论语中孔子主张的为人道德至上,育人道德第一的思想。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奉”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孔子所说的“成人”,即“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培其智,修其德,养其勇,习于艺,再加上礼乐之文,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备的人了。孔子还指出:“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孔子强调“成人”主要是德.德是“成人”的起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