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的种种郁闷使得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可以从他最后谢幕时说的一番话得知: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  相似文献   

2.
宋超英 《学前教育》2010,(10):53-54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3.
一个老农坐在田埂上,摆弄手里的烟斗,忽然见到一缕青烟升入天空,幻化成一个稻草人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语文》2005,(5):10-10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相似文献   

5.
《麦田守望》一书描写的是主人公霍尔顿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独自在纽约城闲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甚至还叫了妓女。就是这么个故事,情节司空见惯,既无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暴力。可每一个曾经从青春期的真诚、纯情,走向混沌、虚伪、世故、圆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会觉得这书很亲切。  相似文献   

6.
王开东 《师道》2006,(2):14-16
“让教育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让教育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让教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让教育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让教师和学生享受教育的快乐,享受诗意的人生!一、新希望工程——风起于青萍之末2002年,厚积薄发的新教育横空出世,那些怀抱梦想与追求的中青年教师大都没能抵御其诱惑!2003年,新教育传遍了大半个中国,并且一下子成为教育词典上的关键词!教师毕竟是知识分子,而且是有良知和较为清醒的知识分子,每个人都知道现实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1泥泞的土壤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把我从对这个孩子的思绪中唤回。眼前站着的是一个全身在发抖的孩子,咬牙切齿,怒火中烧,小小的拳头紧紧地握着。挨着他旁边的是他的奶奶,低着头,眼里含着泪水,仿佛她做错了什么。这个孩子叫志豪,从二年级接班的第一周,我就记住了他,还有他那苍老的奶奶。接班第一周,我们班就“出名”了,孩子打架流血。被打的孩子脸微微红肿,手和膝盖破皮渗出点点血,一直哭嚷着:他打我!他打我!  相似文献   

8.
翁黎明 《课外阅读》2009,(18):14-15
其实,走上三尺讲台,没人逼我,完全出于自愿,我常常暗自庆幸,我所从事的职业竟然就是我一直坚持的理想。我一直觉得老天待我不薄。我很幸运,直到我遇上张早。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塞林格借其小说《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他最后谢幕时的一番话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处,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  相似文献   

10.
4月11日 晴 我是一位文学麦田的守望者,紧握着文学的犁铧。像农民一样,虔诚地在太阳底下默默辛苦地劳作,任凭风吹日晒,汗湿衣背,也不放弃最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多年前,父亲带着我站在麦田的空地上放风筝,时而握紧时而又松开的手掌扯住那根长长的引线,向后退或向前奔跑。望着在天空飞翔的风筝,我也有一种想飞的冲动。我不理解风筝那一颗飞翔的心,为什么还要拖着一根老长老长的尾巴,勇敢地搏击长空多好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守望语文教学的麦田,是守望一份厚重,是守望一份踏实,是守望一份热情,是守望一份创新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守望者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
马艳萍 《师道》2008,(5):43-45
五 天渐渐地变凉,秋天的气息弥漫了整个长北…… 在宁静的下午,去大岗山,云雾迷蒙的山中树林让我着迷,雾慢慢地移动,像轻纱拂过树梢,无边的麦田恍若梦中的桃花源。收割后的麦田,神奇地长出了绿绿的豆秧,豆秧慢慢变黄,饱满的豆荚马上就要进裂了。  相似文献   

14.
他很忙。行走,是他的人生姿态。他常常带领一批教师,辗转于全国各地,传播课程改革与思维创新的火种;他常常在各地名校的报告厅里侃侃而谈,谈教育的忧思,话教育的理想……忙碌不仅以动态呈现,更多时候是一种静态的表达——他常常以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的身份在华师大美丽的校园里徜徉,在那醇厚的学术  相似文献   

15.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这"四方"教育在美国现代文学作品《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成长历程中的不足和缺失,给我们当今教育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四方"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把爱洒满天下,广施爱的甘霖。本文从中职政治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高尚品质陶冶学生、优雅行为潜化学生、渊博知识激励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做个称职的麦田守望者。  相似文献   

17.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8.
王淼 《考试周刊》2014,(86):182-183
<正>【引言】我愿意成为一名守望者,守望在职业教育这块麦田里,守望着我的学生,看着他们一个个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成功。【案例描述】开学近一个月,从一位老师手里接过一个班,担任这班的领导者——班主任。走马上任后,我没有烧起所谓的"三把火",而是不声不响地了解班级情况:走进班级,和学生聊天,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走进宿舍,与学生聊天,谈他们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后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一,然而对作品主人公霍尔顿,人们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评价持完全否定态度,但从作品问世以来,也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该书反应了他们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27日,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去世,享年91岁。为了纪念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本文对他的这部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内容作了简单回顾,并透过塞林格对霍尔顿这一形象精确、细腻的描写,探究他憎假求真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