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都收获不同。  相似文献   

2.
刘畅 《小学生时空》2009,(1):99-100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收获都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我看到的第一本小说,是《西游记》;喜欢的第一个角色,是孙悟空;讨厌的第一个人物,是猪八戒;瞧不上的头一号,是唐三藏。但我的心里有个寂寞的沙僧。高中时,《西游记》作为家里唯一一本"藏书",那本199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蓝白皮硬精装绘画版《西游记故事》我颠来倒去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而莫名其妙的是,我最念念不忘的人是沙和尚。  相似文献   

4.
正"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彤彤,你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一直是我必不可少的伙伴。我看过不计其数的书,其中三种让我很疯狂地爱——很小的时候,我酷爱《西游记》。书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是我的偶像。那时候,《西游记》这本书在我眼中比任何游戏、零食都重要。每个星期天,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我总会缠着妈妈带我去珠海文华书店看《西游记》。生活中的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西游迷"。一天放学的时候,一对小班的双胞胎兄弟在追跑时撞了我一个踉跄。我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跑到他们的妈妈面前说:"阿姨,他们两个谁是真的,  相似文献   

6.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偷吃长生果的情节,我想我要是也能吃到美味的长生果该多好啊!那天,妈妈买来了一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我好奇地问:"这叫什么啊?"妈妈回答说:"长生果。"我忽然想起了《西游记》里那个关于长生果的故事,我高兴得大叫起来:"太棒了,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与道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虽主要是根据唐代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故事衍成,亦与道教甚有因缘。《西游记》小说在明代中期问世后,因朱鼎臣《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志和《西游记》这两部节本上,均未署吴承恩之名,亦未说明是据全本《西游记》节编而成,在另外四种明刊本:华阳洞天主人校本《西游记》三种和《李卓吾先生批评西  相似文献   

8.
<正>"你这个样子,能当什么作家!"她越说越气,我看到她脖子上蹦出的青筋。"我就是要当作家!"我歪过头,对她大声喊。"你还跟我还嘴呀?我让你当作家,当你那个狗屁作家去!"她发火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刚才收缴的《西游记》一股脑儿向我头上砸来,同学们哄堂大笑。她是我的数学老师,姓戴,也是班主任,以严厉出名。那天,她上课时,我埋头看《西游记》,被她发现了。《西游记》是从我堂伯那里拿来的,  相似文献   

9.
身边有佛     
<正>儿子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我索性给他买了一套光盘,他乐得天天看,耳濡目染,我对其中的许多情节也都背得滚瓜烂熟。于是,在那一段时间里,《西游记》便成了我们最重要的"共同语言"。"妈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一天,儿子突然问我。"因为佛在西天,经书又在佛那里,不到西天怎么能见到佛,取到经书呢?""取到了经书又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10.
叶琳 《小火炬》2013,(10):18-18
有一天晚上,我靠我在床上看《西游记》,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妈,没功夫,没看见我正忙着看电视呢吗!"说完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突然想到:"上  相似文献   

12.
李修超 《宁夏教育》2009,(11):70-70
因工作忙,平日很少关注电视剧,虽然偶尔也看儿眼,但都不够完整,故时常成为憾事。不久前的某日我借午餐闲暇浏览电视节目.在选台过程中碰巧看到某个频道正在播放大片《西游记》,又碰巧听到唐僧存责骂徒弟猪八戒“你这个夯(hānq)货”,令我感到十分愕然。因为以前看《西游记》时,曾听到孙悟空这样骂猪八戒。当时我想:猴子嘛,毕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3.
属猴的我     
正我是一个活泼调皮的男孩儿。我小小的头,一双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加上一双小耳朵——看上去小巧玲珑。我属猴,长得一副猴样,就差屁股是红的了。大家都说,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猴子。是猴子怎么能不看《西游记》呢!我最喜欢看《西游记》了,  相似文献   

14.
“俺老孙来也!”听到这句熟悉的话语,就知道是电视里又在播放《西游记》了。每当这时,我总会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特别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他不但能腾云驾雾,还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啊!假如我是孙悟空,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在读《西游记》,觉得很有意思。爸爸还向我推荐一篇介绍《西游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说《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你们能就这个特点给我说一说吗?江苏小读者:冯时423浪漫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西游记》就具有这个特点。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往往被其中神奇瑰丽、五光十色的幻象吸引:看那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铜脑铁身也会化成汁的火焰山;遇木枯、遇水化、遇土入的人参果;可缩小如杏叶儿的芭蕉扇。多么离奇的景与物呀!看那些妖魔鬼怪,个个都被描绘得那么有趣,比如盘丝…  相似文献   

16.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17.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18.
钟能文 《师道》2008,(2):55-56
一月来,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书。 《西游记》1—4回。想一想读《西游记》文本时恐怕还是在小学时代,就完整地读完《西游记》的年代似乎已经很难回忆起来了。只记得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西游记》电视剧出来时,狠狠地看过一遍,后来每到暑假都要陪儿子看至少一遍电视剧,而文本一直没有细看过。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用耳朵阅读     
几年前,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相似文献   

20.
诗仙李白     
我喜欢看的书可多了!比如《西游记》,比如刘海涛编的《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比如《小学生时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