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师爱     
浅议师爱上海市第十中学王缨通过长期实践和对相关理论的探讨,我认为师爱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感受”健体格。所谓“感受”是指教师对学生身体、生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相应的心理表示的关心爱护,又指学生能从自己感受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指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本身或相关内容所产生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等情感共振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则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真切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的经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在《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中则表述为: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  相似文献   

3.
"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或行为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对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所谓“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所建构的意义。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注、人性关爱,是理解的宽容。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吸取文本的人文内涵、体味其思想感情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相似文献   

5.
顾晓红 《考试周刊》2009,(21):36-36
体验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体验性的小学教学“把学生看成人”,“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从枯燥的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语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语言学习时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自主.  相似文献   

6.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大纲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大纲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下面以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会飞的花朵》一课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美育要抓好的三个环节。一、启发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的紧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笔者在《荷花》(浙教版第六册)一文的教学中,尝试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为“经”,以语言操练为“纬”,着力培养学生语感素养,达到“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般的语感境界。  相似文献   

9.
一、角色体验的特点及类型所谓角色体验,是指某种角色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即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实践是角色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活动的角色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验方式大致有:1.本位角色体验。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会是“孩子”,这都是学生的本位角色。体验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做个有心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实践,从而获得体验。如对打扫卫生加以引导,在学生内心即会产生多种体验:诚实劳动,珍惜自己或他人劳…  相似文献   

10.
柳文化与“孵化器”,是指通过组织高职学生参与各种柳文化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浓厚的柳文化氛围之中,获取亲身感受与体验,从而借助柳宗元的思想、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圆好自己的“梦”,起到促进、增效的“孵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的语感强了,在理解和表达上都会不断进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于不很了了,那就如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两位语文教学专家都指出了培养学生语感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 ?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它包括语气感、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准确而敏锐的感受能力,就能在听说读写中准确而又敏锐地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就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作文教学“三模式”,是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突破传统作文,倡导说写结合;设计作文环境,指导观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强化课外练笔。这三种“模式”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心得与感受,其实践性很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确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问题的感受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施青濒 《现代教学》2005,(12):38-39
“小学专题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将对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成一定的教学系列,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需求、便于操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共享资源”。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生活感受来表达真情实感,淡化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相似文献   

15.
黄燕妮 《广西教育》2013,(46):38-39
预设性感受提问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有关感受方面的提问。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教育工作需要充分的预设,教师对自己的提问要有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做到胸有成竹。预设性感受提问,往往借助一些语言询问当事学生的感受,让当事人理清自己的心理与内心的期待,引导学生往积极、正向、解决方法的方向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走出“无啥写”的困境──浅议中学作文教学刘承华每逢作文洲练,学生面对题目,抓耳浇腮、咬笔杆,冥思苦想“无啥写”,原因在哪里?应当从现行的作文训练上找原因。中学生写作素质主要指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基本技能和对生活的感受、捕捉、升华的能力。其中前...  相似文献   

17.
“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赛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对学生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这里“比赛的概念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它具有广泛的涵义,是让学生在对抗、游戏、娱乐的气氛中领悟篮球技、战术,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乐趣的一种比赛形式。  相似文献   

18.
姜平 《湖南教育》2003,(4):35-3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判断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如何,要通过对课程的科学评价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是外在于教与学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  相似文献   

19.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20.
“享受型”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胡东芳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的课题研究项目。该课题旨在探寻一条让学生由害怕写作到爱上写作的小学作文教学途径。课题中的“享受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写作学习产生了愉快而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愉快而美好的体验与感受促进了学生自主创作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