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对其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使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即政策性障碍、条件性障碍、观念性障碍、个体性障碍等。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从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培养机制、实施多元化竞赛和选拔渠道和强化运动员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中国应借鉴国外社会自治型的经验,转变政府职能,在充分保障原有体制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构建教育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发掘高等体育教育功能 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竞技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方式、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融合、发掘高等体育教育功能,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三个方面对国内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体制现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如何在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优化,但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开放的大教育"模式与"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赖以依存的土壤已经失去,必须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模式,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这一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已经作为了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贯彻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加快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必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对国内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作一阐述后,揭示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趋势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与国外的竞技体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的训练、管理、竞赛等竞技体制与国外有着较大的不同,各国的竞技体制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并针对我国竞技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使我国的竞技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承办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奥运会举办国(美国、日本、韩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变化进行分析,然后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体制、投资主体和运行模式以及法律法规环境等方面对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与体育协会合作型发展;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由国家投资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变,进一步开发、完善竞技体育的竞赛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中外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家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投入及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控制,将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划分为四种类型.从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体育政策等角度,对中外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西方国家重视运用政策工具,对本国的竞技体育进行调控,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利益追求缺少组织上的载体.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介入较深,有利于政府竞技体育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兵团特殊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梳理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的历史演变,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认为:体制是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机构是体制的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在管理机构上是体育局与教育局合属办公,在实施机构上主要依附普通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这种体制的优点是职能有机统一、精简效能。缺点是职能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的行政不统一,缺乏相关规划和规范。提出巩固和完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规范;稳步推进“师市合一”师级层面的运行机制;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打破兵团与地方制度性分割,理顺与地方体育管理部门的业务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利益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中外竞技体育人才投资主体都是国家,欧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通过公共教育系统实施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高度选择性的,竞技体育人才和体委系统通过"双向选择"机制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国家承担运动员的培养费用,运动员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国家在国际竞技体育赛事中努力创出佳绩。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人力资本国家投资部分不能由个人或俱乐部买断,俱乐部或个人买断的只是运动员参加商业性比赛的权利,"为国争光"是我国运动员的神圣使命和强制性义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付出巨大的时间、健康以及机会成本,他们理应成为其人力资本使用收益的重要受益人。代表国家队参赛既是我国运动员的强制性义务,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我国运动员合法参赛权利应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赛管理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举国体制”中的专业队三级训练网培养体制的双轨运行模式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呈现为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置管理、单线运作的格局,以致各竞赛管理组织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呈条块分割状态.为此,建议设立专职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明晰各部门职能职责,强化管办分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改革运动竞赛形式,提高竞赛分级与竞赛内容的科学性;注重法规建设,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制定优惠政策,保障竞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教育部门抓人才培养,体育部门管运动竞赛,两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吉林省体育系统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中的运动员、教练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后备力量欠雄厚,运动员数量与体育强省相比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建议: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加强教练员科研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1-2004年周期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横向比较,总结竞技体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指出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与比较影响中外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西方关于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的研究,包含Oakley and Green、Digel、Green and Houlihan与UK Sport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梁晓龙、鲍明晓、张林关于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的研究,比较分析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中以UK Sport研究成果最为成熟。而梁晓龙等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内容不但包括了UK Sport所提出的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更有对外联络体系、反兴奋剂体系及激励奖励体系。梁晓龙等的12项举国体制"基本体系"与UK Sport 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从其内涵看都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两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与重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了以下不利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象:省级和省级以下比赛借队员;在较低级别的比赛和训练中使用兴奋剂,出现了专门替别人比赛挣钱的队员;在年龄上“以大充小”参加比赛的现象;竞技体育人才的出路较窄;教师培养体育人才的积极性不高等。这需要政策扶持和社会的支持,才能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波 《体育与科学》2007,28(6):65-69,48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原东德、原西德和德国统一后的竞技体育概况、目前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做了介绍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德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俱乐部体制是德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如足球和冰雪项目保持高水平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人才交流与本土人才培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以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现状、广东省在九运会上的人才交流情况、人才交流与本土人才培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合理进行、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欧美体育强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与探析。结果表明:无论具体进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俱乐部、体育协会或其他,培养模式均依托学校教育的优势与提供的资源,为加快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模式,加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提高文化考核的地位势在必行;俱乐部体制虽然与现阶段的我国国情不相适应,但是促进家庭与俱乐部的沟通联系,能为运动员学生营造更佳的体育活动环境;根据地区差异,应因地制宜、多元投资,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