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行"的"行走"义逐渐消失,"行"表示"行走"义只出现在双音节词和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2.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大多数昆虫在地上爬行时,总是走"之"字形路线。昆虫为什么不走直线?昆虫是六足动物,胸部两侧各长着3条细长的足,每条足又分成5小节,前面一对足短,后面的一对足长,中间一对的长度介于前后足之间。当它行走时,6条足不能同时迈出,也不能将身体一侧的3条足同时迈动,那样就会使身体悬空或歪倒。  相似文献   

3.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4.
湘泓 《宁夏教育》2008,(10):41-41
某些昆虫,如瓢虫、椿象、蚂蚁等,都以善走著称。昆虫有3对细长的足着生在胸部,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每条足又分为5小节,而且前面的一对足短,后面的一对足长,中间的一对介于前后足之间。有趣的是,大多数昆虫的成虫在地上行走时,总是左歪一下、右扭一下地成“之”字形向前行走。那么,昆虫为什么不会直线走路呢?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8,(1):68-72
古汉语词汇里表示行进类动词的"行"、"步"、"走"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的"行走"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行走"这样的双音节词里;"走"由"奔跑"义逐渐转为"行走"义。  相似文献   

6.
行走机器人     
《中学科技》2012,(6):48-51
四足行志机器人是模仿四足动物爬行运动的仿生机器人。四足行走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较慢,且迈步时,前腿是离地迈步,后腿是着地的,即后腿是以“拖步”的方式前进。  相似文献   

7.
    
《新华字典》对狈是这样注释的 :狈 ,传说中的一种兽。而狈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兽吗?《康熙字典》是这样注释的 :“狈 ,兽名 ,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 ,离则颠。”从这种注释看有两层意思 ,一是肯定了自然界有狈这种动物 ,而绝对不只是传说 ;二是狈就是狼生下的畸形后代 ,一条腿或两腿发育不全 ,要趴在健全的狼身上才可行走 ,一旦离开就会颠倒。《本草纲目》也有类似的注释。“狈足前短 ,能知食所在。狼足后短 ,负之而行 ,故曰狼狈。”这里清楚地说出“狼”与“狈”的不同之处和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辞海》是这样对狈注释的 :…  相似文献   

8.
汉语古今词义演变中,“走”在“行走”义上对“行”的替换是学者们早就注意到的问题。如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把“走”、“行”、“跑”作为事物是怎样改变了名称的例子。然而,“走”如  相似文献   

9.
一说到昆虫,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它们能飞。那么,它们能走吗?它们是怎样行走的呢?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观察活动。 我们先找来一张不皱的纸,在蜡烛火焰上熏黑 (面积约五寸见方),平铺在桌子上,然后用镊子将一只步行虫和一只金龟子(这是我们在课余时间捉来的),轻轻地放在熏黑的纸上,让其自由走动。然后检查它们在纸面上所留下的脚印,发现了下面一些情况: 昆虫在熏黑纸上立定时,它六只脚并不同时与纸面接触,而只是以一侧的前足和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停立于纸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当它们行走时,会把六…  相似文献   

10.
思想的距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题记 每次走进校园,教学楼上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几个红色大字,总让人移不开视线。真是佩服陶行知改名字的勇气,从“知行’垮旷行知’,不知道他走了多远的路?  相似文献   

11.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是像蜥蜴那样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肚皮贴着地面,四肢由躯体下方伸出,在地面上匍匐前进。后来,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这是对恐龙的误解,完全小看了恐龙。四足行走的恐龙,运动姿态大致与大象、华、马没有多大区别。两足行走的恐龙则与鸵鸟等鸟类走路相似。这是“走”,而不是“爬”。恐龙是站立行走的。不仅这样,鸭嘴龙、角龙以及大部分肉食恐龙大都练就了一身短  相似文献   

12.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13.
蛱蝶是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蝶类的统称,为大或中型蝶类。本类群蝴蝶的特征显著。首先,蛱蝶前足退化,多毛,呈毛刷状,故有刷状足蝶(brush-footed butterfly)之名;而前足退化的蛱蝶用后两对足行使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工 《良师》2002,(12)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坐和走的姿势不正确,会对骨骼发育不利。那么,怎样坐和走,姿势才是正确的呢? 走:行走时常见的不正确姿态有:头往前冲,驼背、缩肩或过于含胸。正确的行走姿态  相似文献   

15.
休闲十分钟     
典裁豁 1写有关带“步,’的词语例:开始行走—起步 开始动脚走— 空着手走— 单独行走— 走得很快— 走得很慢—_ 走得不快不慢— 照着别人的步子走— 劝送行的人不要走— 大踏步前进— 谢绝别人的进入—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答案在本期内找) 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住在阿笠博士的家里咭() 4、为了能充分利用电池,我们可以把旧电池和新电池混在一起使用。() 一5、马铃薯是植物的茎,一而不是根。() 2、思考:你能写出多少与冬天有关的成语、诗句?(邵慧娟)填空: l)’哈里·波特所在的魔法学校的校长名叫_。 2)我国东汉时代的—发…  相似文献   

16.
汉代刘熙《释名·释姿容》:"两脚进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这条声训以"抗"为"行"的语源。经过论证,我们知道"行"作为名词是"道路",作为动词是"行走","抗"由"亢"孳乳而来,"亢"是人颈,故"亢、抗"引申而具有"高举、强大、抵御、当对"等义。"行,抗也"之"抗"当释为"高举"。刘熙释"行"为"抗",除了因为"行、抗"读音相近外,还因为行走动作需要举足。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在其《书说》中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行:行走)、草如走(走:奔跑)。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也。”苏东坡先生的这段话,强调了学书法必先学好楷书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当前“浮躁书风”盛行的时期,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楷书临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一)跬.步.行.趋.走.奔.这些与“走”有关的字,在古汉语的使用中,是有具体差别和界限的.跬Kui《类篇》:“一举足曰跬”.古人所谓一跬,实际等于今天一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聊斋志异·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跬步,即脚一跨.步,甲骨文作(?),象两脚走路.《类篇》:“两举足曰步”.步,一般用为“步伐”或“行走”义.曹操诗题《步出厦门行》,步出,即漫步走出.张衡《东京赋》:“驾不乱步”(驾车的马的脚步不乱).再如,成语“七步之才”、“步履维艰”、“五十步笑百步”.  相似文献   

19.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三人四足行。他们自定 :每三个人一组 ,一起走到前面目标 ,只能有四只脚着地 ,多一只脚不行 ,少一只也不行。于是他们有的两个人抬着一个人行走 ,有的把两只腿绑在一起行走。按照“三人四足”的规则 ,大家照章进行 ,玩得很开心。谁违反了规则 ,谁就失去了赢的机会 ,违反规则的人多了 ,游戏就散场了。由此我想到了公司、工厂 ,想到了那位德国士兵对待命令的态度。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为了使游戏能进行下去 ,尚且需要一个游戏规则 ,那么 ,在繁纷复杂的人类社会 ,也必须有它的游戏规则———制度、规章、法律、使公…  相似文献   

20.
步·走·奔     
这三个字的古文字形体都含有“止”字意义也有关系止古文字写成或,描画左脚或右脚。为了书写简便,只画了三个脚趾。后来渐渐写成、。先看“步”的古文字:或,一左一右两只脚朝着同一个方向在行进。“步”最初就是“行走”的意思,也指“慢慢地走”。现在,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叫“步”,如“跨了一大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步”今天的形体仍然是上下两个“止”,两个“止(脚)”的大拇指也还是一个朝左,一个朝右。再看“走”的古文字:。下面是“止”,表明这个字的意义和脚有关。上面是一个迈开两腿、甩动两臂的人,可以看出,这个人正在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