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生活中都有原型,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原型出发,去除其物理属性,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维度把握其内涵,进而构建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基于整体思维帮助学生统整出一些模型类型,有利于学生减轻思维负荷,把握数学本质。一、原型启发: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生长基1.指称原型重“形”。指称原型主要是指像点、线段、三角形等刻画物体名称的数学概念的原型。  相似文献   

2.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若能正确把握它,并把它落实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就相当于找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尤其是在相似三角形问题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刚 《考试周刊》2023,(10):109-112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评判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聚焦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教师要认识到培育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着重把握好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建构的逻辑理路,将“数学思维”拆分为“推理分析”“数学逻辑”“数学批判”和“发散创新”,对应细化思维发展特征和建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带动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剖析“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例,回答了“数学老师如何在备课时智慧设置教学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巧设“思维场”“方法场”和“探究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的教学预设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应该是思维的活动”。缺失了“思维”的数学.就好比是无根的草木.迟早有一天会枯萎。那么,在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数学课堂.如何把握思维本位呢?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假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指向不明的问题、思维难度过大的问题。“真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引领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方法去认识社会,主动解决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教材的跳跃性、分散性,似乎总让人捉摸不定,不少教师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和迷茫。那么,怎样教好“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教学应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8.
听了郑毓信教授的精彩报告<走进数学思维>,我顿悟到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把握好"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科学,可是过去我们在教学中严重脱离生产脱离实际。有一位教师在给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圆等下定理时,对学生说,“三角形就是三角形,圆就是圆,如此父亲给儿子取名字,名字是符号,没有什么理由好讲。”他把数学说得非常玄奥,似乎数学与实际没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对过去的数学教学是不满意的。在一次鸣放中,一个几何成绩5分的同学写了一张大字  相似文献   

10.
把握训练“三度” 培养思维“三性”怀宁县实验小学汪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把握训练的“三度”,有效地培养“三性”思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一、拓宽训练宽度,培养思维的多端性。思维的多端性表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全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把握好“六个环节” ,注重“三点” ,处理好“三种关系”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数学化、思维化、符号化”这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要教好"认识三角形",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处理好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的关系,处理好个别现象与普遍规律的关系,处理好生活数学与学科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笪建美 《新课程研究》2009,(11):58-59,80
“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限度。能否有效地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不仅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把握好下面几方面的“度”,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限度。能否有效地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不仅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把握好下面几方面的“度”,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建立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呢?为此特将自己在"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课堂教学实践做以剖析。一、备足学情,找准思维难点课堂之初,我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调研后发现,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概念模糊,而且大部分学生热衷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此,我让学生探究在什么情况下,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正  相似文献   

17.
陈梅兰 《亚太教育》2023,(23):128-131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是每位中职生毕业和升学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课程是中职数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基于此,围绕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要求与范围,结合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立足于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和学,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六个“度”:课堂要有“温”度;控制好数学问题设置的“难”度;科学地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度;把握好练习的“量”与“度”,提高数学学习的“效”度;用教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从逻辑思维角度看,数学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其思维活动总是按着一定层次展开的。数学课堂中的例题教学,是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载体,关系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进行例题教学时,如何把握好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的“度”,处理好教师的点拨与学生思考的关系,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正多边形拼地板”一节篇幅虽短,却是整个第八章“多边形”知识的综合.要教好这一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第八章“多边形”首先给出“你知道瓷砖能铺满地面的奥秘吗?”的情景画面,提出“本章将探索三角形和多边形有关性质,解开关于瓷砖的一个个疑团”的学习目标.全章从第41页  相似文献   

20.
一、设疑激趣,诱发学生的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设疑的时机,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如“有余数的除法”新课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在哪一个手指”的游戏。即伸出左手,边从姆指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