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王、孟两首诗看二者诗风之异周俊南盛唐之诗,王维、孟浩然并称,为山水田园一派代表。作为同一诗派的代表诗人,其风格在总体上是基本一致的。二人的山水田园诗都有“清远恬淡”特色,且“诗中有画”。“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①虽然苏拭此语...  相似文献   

2.
杨映红 《文教资料》2006,(22):69-70
每一种诗体都有它自身特具的法式,从而制约着它的美学性能。本文着重从绝句与律诗的篇幅构思、结构布局、语言风格等特性出发,对两种诗体的审美特色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翱和皇甫湜,分别继承韩愈古文理论与创作中强调道德教化和追求怪奇文风这两个特点,并更加突出,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成就和不足。究其原因,与二人性格和对道德人格追求的不同有关。对于二人创作异同的梳理,有助于总结中唐古文运动的经验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裴亚兵 《文教资料》2014,(31):38-40
宋代是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疑古变革时期,宋代的学者对儒家经典提出大胆的怀疑。《孟子》作为宋代“升格”后之经书尤其受到经学学者的指摘,形成一股“疑孟”思潮。本文则选取“疑孟”思想中具有代表性且有共同性的李觏、司马光、晁说之三人,对三人的“疑孟”思想做出比较,论述其内容,探究其成因,以期以点带面地更深入地揭示宋代的疑孟思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饮酒诗歌源远流长,而作为封建文化高峰的唐、宋时期,诗歌中更是充满浓浓的"酒意"。作为唐、宋时期饮酒诗的代表诗人,李白和陆游的诗集中可谓酒香扑鼻。两人诗中所体现出的"酒"意象内涵各具特色,所描写的题材、抒发的思想情感、采用的创作手法以及由此形成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其原因既有二人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也有其所处地域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体诗、近体诗的高峰。李白和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作虽然各自色彩纷呈,独为一体,但他们的送别诗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各显风流,相得益彰。仅以《渭城曲》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一比较,以窥异同。1.化有声为无声,意在言外,情在不言中,使两诗传达挚诚的情感有独特的视角和支点。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金瓶梅》的启发,这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在出身、性格等方面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背负"不洁"之名,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她们又都以悲剧结局,但两人的悲剧意义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作者所选取的角度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与处境不同,写作目的不同,写出来的作品立意也就迥然不同。西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给人们的教育和启示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感慨万端,议论抒情,借以抒发心中的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教自考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内涵、面向农村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借鉴与沟通四个方面作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优势,加速建立高教自考辅导系统。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十一世纪的学巨匠,他的诗词章冠绝古今;林语堂提倡“性灵”、“幽默”,是二十世纪中国学史上难得的双语作家。章主要以苏轼的词和林语堂的小品为例,对两位名作家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二册课本上有老舍先生30年代所写的《小麻雀》一文,其后所附的屠格涅夫的《麻雀》是比较阅读的好材料,文中的老麻雀出于“爱子的冲动”,“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用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汪文宣是巴金小说《寒夜》里的人物,魏端本是张恨水小说《纸醉金迷》里的人物,两部作品虽然作者不同,故事结构、故事情节不同,但两部小说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写作时间相当,写作背景相似,文宣和端本两个人物身份相同,经历也有相同之处,所以两个人物形象还是很有可比之处的。他们的悲剧有社会、自身等原因,作品也反映出两位作家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教自考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本文通过对其办学特点、教育形式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探讨两者间的互补关系、以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春蚕》和叶紫的《丰收》是现代文学史两篇著名短篇小说,并因写“丰收成灾”这一畸形现象,深刻揭示旧中国农民日益贫困,乃至破产的社会根源而受到当时文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比较,旨在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两部作品,学习和把握两位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十分关注审美活动中的艺术对人格的影响。他们的艺术──人格理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他们的艺术──人格理论的内涵、目的指向、塑养方式等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探寻中西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及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的艺术观、美学观(美育观)。  相似文献   

16.
1.学习运用符号,比较数的大、小、一样多。2.在操作中让幼儿初步理解数的大、小与多、少之间的关系。1.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2.幼儿课前学会儿歌《不能错》。3.教师课前学会儿歌《大嘴巴》多》。4.儿歌字卡一张,教师自制大、小、多、少、一样多汉字字卡各一张。  相似文献   

17.
来自夏娃灵魂深处的呼唤──庐隐、张洁婚姻爱情小说之比较崔淑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庐隐与张洁就象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光彩照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我们描绘着社会,同我们探讨着人生,尤其是她们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小说,更是令人掩眷深思,她们对于婚...  相似文献   

18.
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巴金曹禺创作之比较牛树青巴金和曹禺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之间的交往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而这“一点”不是别的,就是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两位文学大师从生活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各自不同的文学样式和创作个性为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李、杜梁宋之游实为宋州之游,并不包括汴州。《新唐书·杜甫传》关于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的记载不可信。  相似文献   

20.
语象是不脱离语词或词组的具词性形象,意象则是艺术家、接受者的心象,以及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一种。在语言艺术中,语象通常是意象建构的基础色块和基本的造型单元,但存在着意象的建构不依赖语象的情况。诗词研究中,"物象"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过,这个语词很少在被准象运用,大多是意象和语象这两个术语的误用或滥用。本文以杜甫《绝句》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