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韩国21工程"("Brain Korea21工程")是韩国建设世界一流研究生院,对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给予集中资助的高等教育项目。此工程的第一阶段从1999年开始,到2005年结束,取得了巨大成就。"智力韩国21工程"从2006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支持并发展研究生教育,其目的是培养21世纪韩国所需的新型高级人才和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智慧韩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BK21 Plus)是韩国政府继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BK21)、区域创新型大学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后,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着力打造全球顶级研究生院和多领域复合人才,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鉴于BK21等三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资助等问题,在韩国政府的推动下,BK21 Plus工程整合学术资源与管理资源,将工程核心任务聚焦于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母语均为非英语,教育体制均为中央集权制的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尽管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认识模糊,但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02年和1999年开始了各自的"卓越计划"、"卓越大学计划"、"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以及"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进行探索。由于四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内容的不同,它们所取得的建设成效也各有差异。从政策背景来看:政策的执行时间不一致,人均GDP和高教生均经费/人均GDP的差异较大,但是四国的教育经费/GDP和科研经费/GDP比较接近,可见四国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为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人才储备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人才储备最完备,法国次之,德国和韩国则在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人口上各有劣势;四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均属于集权制,因此其在大学入学权、大学所有权、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以及教员身份上都受中央政府或者国家的控制。从政策内容来看:建设资金相差悬殊;建设周期都较长且都分期进行;除法国同时注重建设大学和研究生院外,其他三国的建设对象均为大学;四国都选择了将少部分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集中战略"。从政策效应来看:德国的"卓越计划"极大改善了参与大学的基本面貌,促进了跨学科合作,为青年研究者(特别是博士后青年研究者)提供了科研机会,但是该政策也对德国的大学治理、人力资源发展以及学科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在"2003年危机"的刺激下,法国2010年"卓越大学计划"的外显目的仍然是提升其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位次,但是时至今日法国甚至并未达到这一直接目的;日本"21世纪卓越基地计划"促成了极致的研究,建成了教育基地,雇佣了青年研究人员,建立了大学校长领导下的有效治理结构,促进了校企合作以及实施了双专业教育体系;韩国的"BK21工程"在扩大韩国知识分子规模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科研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我国实施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的"985工程",日本则出台了以创建大学卓越研究中心为宗旨的"21世纪COE计划"和"全球COE计划"。两国政策在建设愿景与目标、组织与实施、资助对象与重点建设学科领域、实施周期与建设经费、评价与绩效考核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日本建设卓越研究中心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依托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大学准确定位;融合研究与教育职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引入课题竞标机制,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导入第三方评价,加大社会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韩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BK21工程"是韩国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因素交织的产物。"BK21工程"主张以研究生院为工程单位进行重点资助,实施目标管理制度,其目标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地方优秀大学。实施"BK21工程",提高了韩国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了韩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但也存在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大学学术研究积极性与工程效率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韩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上的变革促使政府出台了一项新的教育政策——"面向21世纪的智力韩国计划",由政府向高等教育机构拨款,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地方优秀大学,为21世纪准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这项工程历经7年,在2005年结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促进了大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改变了大学的学术风气和教师评价的性质;推动了大学系统的改革。但是,这项政策由于出台时的先天不足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在实施过程中,这些争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开始智力工程的第二期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在韩国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05年德国政府启动了"卓越计划"。目前,"卓越计划"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卓越计划"在动态调整机制、整合科研体系、科研论文发表、世界大学排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资金短缺等不足。2015年,我国开启"双一流"建设,借鉴"卓越计划"的实施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应着重关注退出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机构参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科教育质量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大学将打造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作为提升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区域质量保障的组织和制度架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相关经验对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黎  邢颖 《教育科学》2020,36(1):66-72
构建"卓越大学"是德国政府为了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而提出的大学发展要求,经历了初步构想、实践探索和进阶调整三个发展时期。在初步构想时期,德国大学沿袭了侧重科学研究的主线发展思路,开始萌生"卓越大学"的建设构想;在实践探索时期,"卓越大学"的概念和框架开始孕育并逐步发展成型;在进阶调整时期,德国卓越大学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以综合性为基本理念、以创新性为重要使命、以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推进卓越战略实施。经过这三个时期的探索与努力,德国"卓越大学"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国可借鉴其相关经验,重视高等教育全阶段各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顺应融合发展大势走合作化发展道路、核准自身定位走富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发挥文化传承职能来培育我国"大学核心价值观",使"双一流"建设不断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建设跨学科和研究密集型大学的背景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了将学校打造成一所世界顶尖大学,提出了2015"卓越五峰"战略,即以可持续发展的地球、未来医疗保健、新创意媒体、新丝绸之路、创新亚洲为核心内容,实现在这五个学科领域再攀高峰的战略。"卓越五峰"战略的重要举措和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自实施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合等领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卓越"理念、卓越计划的目的和对象等问题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界域。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协同创新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在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深度合作。这一计划与绿色管理理念内涵要求相契合。作为大学制度文化的一种,"绿色管理理念"以管理控制论为理念基础,要求克服"源头污染"、"干流污染"、"支流污染",并通过纠偏反馈规划下一周期计划,可以逐一解决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加强建设高水平科研基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该特点集中体现在"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这一政策中。本文主要介绍了"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主要内容,分析其出台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德国政府于2006-2011年推行了"卓越大学计划",计划分为研究生院、卓越集群和未来构想等三个部分,共投入资金19亿欧元。该计划具有打破德国高等教育均质局面、分类资助与整体资助相结合、重视青年科研骨干人员培养、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以及强调高校特色发展等突出特点,并在资助方式、科研发展策略和评审程序等方面,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大学以实力、贡献和声誉等为核心指标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它具有区域性与类型性的双重特征,它的形成离不开"追求卓越、个性发展"的大学发展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还需要借助于现代大学制度来经营大学。我国"双一流"建设需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形成具有"中国个性"的发展模式;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突出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在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构建宽松高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98):7-8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能够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韩国:"比死刑还残酷"一年一度的韩国高考被媒体戏称为"比死刑还要残酷"。韩国高考全称"大学修业能力考试",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4门科目,然后经过大学的层层面试才能被录取,2009年普通高中和专门高中的毕业生考取大学及专科学校的比例为81.9%。特长生通过"特别选考"(相当于中国的"自主招生")进入大学,占35%左右,有些大学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录取,占5%左右。  相似文献   

18.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以"小而精"著称。在"小而精"办学理念支配下,浦项科技大学通过聘请一流科学家担任教师、"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多渠道募集资金以及建构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文化等发展策略来实现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日本"21世纪COE计划":背景、内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COE计划"是日本文部科学省为了创建世界最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COE建设资助金制度.COE是英文Center Of Excellence一词的缩写,意为"卓越研究基地".日本为谋求大国地位、提升科研水平和解决新生人口负增长问题的需要提出该计划,详细规定了该计划的组织管理、申请、建设领域和审批等,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这是日本教育界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大学科研水平和国家的科研实力、促进大学的目标定位、培养顶尖科研人才、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日本建设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共识”的内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共识"(或称"中国模式")是指,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坚持独立自主,并承认且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进而求得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